荒山辟出养殖场 留守老人徐万福的马年“羊梦”

2014-03-24 09:28:34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王晶城

四川在线消息(李科 帅开平 特约记者 金其云)“这段时间小羊羔特别抢手,每公斤卖到了40元,这6只小羊羔已不属于我了,几天前已被人订购了。”3月20日,泸州市纳溪区龙车镇利合村15组村民徐万福一边清扫羊圈一边和笔者聊起他的“养羊经”。去年,徐万福利用房前屋后的荒山饲养本地小山羊,出栏20多只商品羊和30多只小羊羔,直接经济收入近3万元。徐万福说:“饲养本地小山羊省力省时,投资和风险小,比养猪划算。”

 

依托资源找门路 下岗搬运工当羊倌

徐万福今年65岁,儿子在外打工,以前一直在龙车镇的小乡场从事化肥、粮食和竹料块等搬运工作。随着年龄的增长,徐万福对搬运这种重体力活已“吃不消”了,2010年,他“下岗”回家开始种地养猪。“现在生猪价格太低,喂猪除去人工和粮食、饲料等成本,收支相抵,几乎没利润。”徐万福说,他还两次尝试小规模养殖鸡和鸭,但由于没有掌握疫病防治技术,他养殖的200多只鸡鸭不仅没赚钱,反而还亏3000多元。”

2011年秋,徐万福到相邻不远的古楼村走亲戚,看到沿途不少村民的房前屋后都饲养着一群群山羊,仔细打听后得知,他们饲养的都是个头相对较小的本地山羊,而且商品羊和小羊羔都俏的很,根本不愁销路,而且本地山羊只吃青草,不用投放饲料和粮食,养殖成本低。同时,徐万福发现,自己家门口到处都是大片大片的青草,饲养山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这把年龄出去打工找不到工作,不如结合实际搞点适合自己的养殖业。”说干就干,徐万福在附近村民家学习掌握了一些养羊的基本技术后,把自家废弃的牛圈和闲置的房屋改造成为三间羊圈,靠着亲家送给他的6只小羊羔,开始了自己的“羊倌梦”。

在徐万福的精心照料下,6只小羊长得很肥壮,半年后,其中五只母羊又顺利产下10只小羊羔。当年冬天,徐万福卖出了5只商品羊和6只小羊羔,收入了1.5万元。

养羊保洁两不误 留守老汉轻松挣钱

“山羊有一个绰号叫‘羊半天’,每天下午只需把它们赶到山上吃半天青草,它们就长得肥肥的,根本不需要饲料和粮食。”徐万福说,山上有很多中草药,羊在吃青草时也吃了不少防治肠炎病之类的中草药,加上自己的规模不大,两年来他家的羊群几乎没有发生过病疫。

“上午从事公路保洁工作,下午赶羊上山,既充实又轻松。”徐万福说,每年做公路保洁可以收入7000多元,养羊每年可以2万多元,远远高于以前喂猪收入。”

“放羊很轻松,但也有窍门,只要把‘领头羊’管住,羊群就不会满山跑。”两年来,徐万福不仅学会了如何轻松放羊,还掌握了母羊保育等技术。徐万福发现,周边想养羊的村民很多,但他们又不想大规模引进种羊,只想就近购买相对便宜的本地山羊,因此羊羔一直走俏,价格高到每公斤40元。如今,徐万福通过择优繁殖把种羊发展10只,年出栏羊羔40只。

政府引导 “公司+农户”发展生态山羊

“我既赚了商品羊的钱,又赚了羔羊的钱,用两年时间实现了自己的羊倌梦。”谈起两年养羊的打算时,徐万福说:“我身子还很硬朗,这份‘差事’我还可以干几年,我不求有大规模发展,凭我一个人力量每年饲养50只左右就知足了。”

据悉,目前龙车镇已把放养山羊列入利合、古楼等几个岩区村的“一村一品”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引导农户分散分量饲养,合理利用荒山水草资源和留守老人的闲散劳动力,发展山羊生态放养业,带动更多的农户和留守老人增收致富。

“镇畜牧技术站将指导农户结合实际引种补栏,还免费为农户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实行“农户+公司”的模式,统一管理,统一培训技术,统一防疫,统一销售,让农户养‘无忧羊’。”龙车镇镇长许其林说。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