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溪区“四+四”工作法 提升联系服务群众水平

2014-03-29 09:14:17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王晶城

四川在线消息(周天红)泸州市纳溪区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以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为主线,通过认真查找,集中梳理,针对群众反映突出的征地拆迁中的利益诉求、村级事务公开不够、办事远办事难、党员干部形象作风有待转变等系列问题,全面推行“四+四”群众工作模式,建立八项制度,解决群众反映的意见和问题,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社会管理能力水平。

“直通判析+民情必访”,用情感化解群众积怨

针对重点项目建设、旧城改造、黄桷坝水利工程等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中,反映出的个别基层党组织对群众意见收集不及时、回应群众利益诉求慢,在群众心里打下“疙瘩”。全区建立“直通判析+民情必访”工作模式,快速及时地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化解民怨。

一方面建立民意直通判析处理制度,及时收集分析社情民意。建立民意定期收集、集中研判、分级处理、严格问责等机制,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基础性问题。各级党组织将收集到的社情民意按照“黄、橙、红”进行分类管理,建立相对应的预警处理机制。今年,全区收集到群众反映突出的意见建议100多条,均进行了分类处理或回复。

另一方面建立党员干部民情“六必访”制度,用感情化解怨气。民情“六必访”,即表达诉求必访、遭遇不幸必访、婚丧喜庆必访、家邻纠纷必访、生病住院必访、生活困难必访。实行“走访慰问分级制”。根据走访对象实际情况和事件大小,将走访分为三级:对一般事件,由村组干部走访慰问;对比较重大的事件,由驻村干部或联村领导走访慰问;对在一定区域内影响重大的事件,由镇(街道)党委书记或镇长(主任)走访慰问,甚至区级领导直接走访慰问。通过建立民情“六必访”制度,把许多矛盾和问题提前化解或消除在了萌芽状态。全区先后成功处置了新乐镇百梯村“刘某一家失踪案”、棉花坡柿子村“儿童溺水事件”、大渡口镇“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等10多起有可能引发的群众体性事件。

“点题公开+全域开放”,用阳光接受群众监督

各级基层党组织通过认真分析,当前群众中的许多矛盾和问题,大多是因为村级事务不透明、不公开,特别是财务不公开,没有认认真真地落实好群众的知晓权和参与权造成的。全区通过建立“点题公开+全域开放”工作模式,落实党员群众在党务政务村务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增强主人翁意识,用阳光管理消除凝虑,化解矛盾。

一方面建立党务政务村务“点题公开”制度,全面接受群众监督。围绕重大事项全面公开和群众点题必须公开,确立党务公开的8项内容、政务公开的12项内容和村务公开的15项内容。村级财务、“一事一议”事项、产业发展等敏感性问题,必须及时公开,全面全程接受质询和监督。全区176个村均建立了理财监督小组,聘请了法律顾问。棉花坡镇柿子村通过落实“点题公开”,解决了群众反映最强烈的村级财务混乱等问题,增强了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摘掉了“后进”的帽子。天仙镇银罗村坚持定期公开党务村务,规范村级事务管理和重大事项民主决策程序,先后被评为“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全国文明村”。

另一方面建立“全域开放党委会”议事决策制度,邀请群众面对面参与。凡事关发展稳定的重大事项,决策前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各镇党委根据议事决策事项的内容,有针对性地邀请党员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列席旁听,扩大群众的参与面和知晓度,增加党委议事决策透明度。全区在14个镇、街道推行“全域开放党委会”议事决策制度,让普通党员群众代表参与议事,先后解决遗留问题80多个。

“七进便民+定点办事”,用服务感动群众心声

各级基层党组织把偏远山区群众反映集中的行路远、人难找、事难办等问题,作为一项大事来抓,建立“七进便民+定点办事”工作模式,把服务送到田间地头和农家院坝,方便快捷地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难题,用真情服务感动群众心声。

一方面建立“七进便民”制度,高效办理。在全市率先把党务、政务、警务、法律、文化、卫生和就业等七项与群众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工作,集中到一辆流动服务车里,一起进村入户现场办公,点对点地解决矛盾纠纷和办证办事等问题。上马镇八角仓村是全区最偏远的村。以前,村里群众到镇上办事,单面需要4个多小时,坐“摩的”要100元,办一件事至少需要一天。“七进便民”流动服务车逢农历“四、七、十”定期开进村里办事,群众只要几分钟就能办结,省时、省钱、省事。村里群众高兴地把流动服务车称着“幸福直通车”。目前,全区已解决了40多个偏远村群众反映的办事远、办事难的问题。

另一方面建立村社干部定期定点办公制度,集中办事。针对村社干部流动性大的实际,要求村社干部以逢场天、周末等为日期,进行集中定点办公。针对偏远村社和工程建设项目多的村社,建立民事村社干部代办制度。在基础条件好、群众居住相对集中的村办公室设立便民服务点,设置劳动保障、计生、国土等10多个行政审批和服务项目,把服务延伸到群众家门口。

“公开承诺+回访问责”,用激情赢取群众信任

深刻剖析个别党员干部中存在的作风不实、不熟悉基层工作、不关心群众疾苦、工作不在状态等问题,全区建立党员干部“公开承诺+回访问责”工作模式,以承诺为动力,以问责为抓手,强化执行,强化落实,激情干事创业,打造一批群众信得过的真党员、好干部。

一方面建立党员干部公开履职服务承诺制度,不放“空炮”。推行竞争上岗履职承诺、联村联社服务承诺、重要工作绩效承诺,签订承诺责任书,年终接受群众评议,着力解决“不落实”的问题。镇(街道)党委书记还在新闻媒体上公开承诺,接受区委和普通党员群众“双重监督”。通过开展“党员干部公开承诺服务”活动,激发了党员干部奋力拼搏、只争朝夕的干事热情。蓝(田)安(富)大道三期扩建工程征地拆迁仅用了一个月完成,再次涮新了时间最短、进度最快、矛盾最小的“纳溪速度”。黄桷坝水利工程在全省同批次开工工程建设中,建设形象进度列全省第一。全区先后有10多项重点工作得到了省市领导的肯定。棉花坡镇4名下派挂职的年轻干部抗灾救灾中,坚持三天三夜没合眼,始终走在一线,被群众称为“信得过的好干部”。

另一方面建立回访督办问责处理制度,严肃纪律。定期组织纪委、组织、目标、群工等部门人员,进村入户,对党员公开承诺事项和群众反映的问题落实情况督查回访,对未落实或落实不到位的,强化督促解决。每半年开展一次满意度测评,对满意度排名后五位的“群众问题”涉及到的部门进行通报。各级党组织年终开展“党员承诺服务事项”群众满意度调查,对满意度达不到85%的党员,取消评优资格。区上还出台了《调整不胜任、不称职领导干部管理办法》,对解决群众问题“不在状态”的党员领导干部进行及时调整或处理,受到了社会好评。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