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溪打造区域化党建示范带 激发基层党建活力

2014-05-06 09:06:03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王晶城

四川在线消息(周天红 记者 丁一)今年以来,泸州市纳溪区针对基层党建工作资源整合不够、部门联动不力、特色亮点不多的实际,创新思路举措,集中精力打造“区域化党建示范带”,形成品牌,以点带面,激发基层党建活力。

项目打捆,集中盘活资源夯实基层基础

全区通过广泛整合多个部门的人力资源和项目资金,捆绑式统筹,集中使用,实施“10十1”计划,即以“321国道”和永宁河沿线的6个镇所属的10个村和1个社区为“小区”,打造一条长约40公里的精品化党建示范带,着力破解“就党建抓党建、党建经济社会发展结合不紧密”的难题。

一方面推行“联席会议制度”统筹研究。建立由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民政、住建、交通、科技、农业、林业等15个部门协调配合的基层党建联席会议,定期研究解决基层党建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统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全区整合新农村、科技、卫生等项目资金1000多万元,区财政划拨专项资金500多万元,组织实施“多功能村级综合服务阵地建设”行动,高标准建设综合服务阵地11个。

另一方面实施“打捆式”开发联动推进。以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为蓝本抓基层党建示范带,对全区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党员教育培训等项目资金进行打捆,集中投放,成片推进,产生项目资金的“涟漪效应”。今年全区统筹打捆项目资金近2亿元,其中新增基层党建经费1500万元,为加强基层党建提供了项目资金支持。天仙镇银罗村通过实施信息资源和农业项目“捆绑开发”,开通了枇杷种植网络培训班,提高了村民的种植技术,实现了5000亩优质枇杷的增产增收。

突出亮点,以“特色小区”为抓手打造党建品牌

全区突出差异性、精品化和唯一性“三大元素”,以建设“特色党建小区”为抓手,成片连接,整体推进,着力破解党建工作“抓什么、怎么抓”的难题。

以纳溪本土固有的护国战争文化、抗战文化、地下党支部文化等三大红色文化为载体,建设红色文化型党支部,建立“党员传统教育基地”开展传统教育,形成“红色文化党建小区”,现已建成4个。护国镇大州驿社区党支部围绕“护国讨袁”战争中蔡锷将军亲笔所题“护国岩”石刻,突出唯一性优势,定位打造“红色文化党建小区”,建立党员传统教育基地,开办“红色远教文化大广场”,定期组织党员群众开展传统教育和红色教育,播放红色电影和爱国主义教育片。社区党支部凝聚了人心,社区成为党员群众活动的中心。

以特早茶、林下鸡、护国柚等三大特色产业为载体,建设产业型党支部,实施“一镇一品和一村一品”工程,建立“党员培训基地”“党员实践基地”,形成“特色产业党建小区”,现已建5个。一批“枇杷村”“名茶村”“柚子村”等特色“党建之花”已叫响“地域名片”。护国镇梅岭村定位打造“产业型党支部”以来,党员干劲更足,特早茶产业发展势头更旺。全村已建成茶叶基地5000多亩,20多名党员成为茶叶发展的“领军者”。

围绕浙江产业园区、天仙硐产城一体、黄桷坝水利工程等重大工程项目为中心,建设服务型党支部,组织“党员突击队”“党员先锋队”“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定期开展主题服务活动,形成“特色服务党建小区”,现已建成2个。上马镇黄桷村定位打造“服务型党支部”后,村上重点围绕黄桷水利工程成立了“党员调解服务队”,做到了“大事不出村,小事不出社”。

示范推进,扩大辐射着力提升党建整体水平

全区把“区域化党建示范带”作为基层党组织学习观摩的“样板田”和“活教材”,着力破解“向谁学、学什么”的难题。

一方面建立学习教育基地示范带动。建立“党员红色教育基地”“党员教育实践基地”“乡土人才培训基地”等项目载体,定期组织党支部书记、党员骨干、农村人才等,开展现场实践和参观学习。大渡口镇民强村虽然不是“区域化党建示范带”规划内的村,但通过参观学习,引入“特色党建小区”这一模式,定位打造“产业型”党组织。村里先后引进两个业主发展现代农业,最大的业主建立立体农业生态园1500多亩。目前,全区已举办各类培训参观活动20多期(次),参与人员达1000人次,覆盖全区176个村。

另一方面调整党组织设置联动推进。通过调整党组织设置,以功能、产业和服务内容分区界定,组建联合党工委、党总支、联合党支部。通过党组织的联建和调整,联动联建,互帮互促,扩大示范覆盖和影响面。护国镇以茶产业为纽带,以梅岭和长坡两个村为中心,在岩区7个村建立联合党支部,进一步做大做强了茶产业。目前,联合党支部有党员150多名,建立茶叶基地5万多亩。其中,发展茶叶基地50亩以上的党员达40多名。全区现已调整设置区域型党组织、行业型党组织、产业型党组织等个性化特色党组织50多个,覆盖全区100多个村。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