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纳溪护国镇:党员干部进院坝 入村更入心

2014-05-06 15:46:34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王晶城

四川在线消息(冯儒平 记者 丁一)眼下,正值护国柚疏花时节。就在纳溪区护国镇东巷口村5组王洪明一筹莫展之时,5月4日,6名由该镇农技站站长代彬带队的党员服务队来到了王洪明家的柚林里,挽起袖子,爬上树子,很快为四亩柚树疏完花。

看着落在土里的柚子花,王洪明连声感叹道,“本以为自己运气背,在农忙时节摔折了腿,没想到党员干部跑来我家搭了把手,这真的是来给我们办实事来了。”

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纳溪区护国镇党委探索实施以“两进、三问、四解决、五治病”四大板块为主要内容的院坝式群众工作法,通过进村入户倾听群众呼声,以求力所能及地为群众办好实事。

“两进”体民情

“丰镇长,你看现在你来我们家狗都不咬你了。”应石村1组王华玉主动和来她家询问插秧情况的镇长丰盛开起了玩笑。在去年的走基层活动,丰盛了解到王华玉一家无劳动力生活困难,随即给她家送去了慰问金,之后又协调镇民政办为其进行临时救助和纳入低保帮助。开春后,该镇党员干部又几次来到她家中,帮助其春耕。

“进村入户、进民心”,就是让党员干部走出办公室、走进群众家门,了解群众的真实情况,从而有的放矢办民事,解民难,从而入民心。该镇党委要求,干部进村入户,要将收集到的问题、意见建议汇总分类做成台账,并追踪问效、定期考核,督促解决。镇联村干部黄玉梅深有感触的说“以前村里有啥事首先想到的是打电话去问问就行了,现在软任务成硬考核,我们都必须要入户去调查,入户去解决,不动真格不行。”

“三问”促发展

“三问”,即问冷暖、问民生、问发展。

4月18日,梅岭村院坝里召开的一线式党委会上,玉龙村代表钟庭秀首先发言:“我们玉龙村从七丰茶厂至张家沟村公路共涉及六个组,受益群众多,带动茶叶产业发展面广,希望考虑给我们尽快硬化。”“我们村现在最难的就是饮水和通村公路硬化问题了,老百姓都在问究好久能修好?”农民村村支书胡雪丰也提了问题。

通过“一线式党委会”、村“情夜话”、“廉情夜访”等活动了解到90%以上群众最期盼的是通村水泥路。该镇党委政府根据群众意见,加快推进通村公路建设,现已硬化村社公路90公里,在建里程22.8公里,建成后全镇通达率将达98%。

“问得清楚,才能干得实在,与群众拉家常、聊民生、话发展的次数多了,干部思路可以更清晰,干群关系也能更密切。”该镇党委副书记何海峰这样解释“问”的意义。

据悉,活动开展以来,该镇共召开开放式党委会23次,深入群众进行夜访85次,走访群众356人次,现场解决问题847件。

“四解决”促和谐

梅岭村14组周正清是村里出了名的“钉子户”,开山连片种茶本来对他是获益的好事,但他就是不答应,别的村民背地里也称他“死脑筋”。走访时,该镇党委书记张唯贤到周正清家,与他进行了交流,原来当时修村公路占了周正清家的地,协调时村干部答应他公路走他家门口过,最终修路时又绕过了他家门口,为这事,他一直心有怨气,于是处处找茬跟村干部作对。了解事情原委后,张唯贤把整个梅岭村茶产业发展的规划思路以及当时的情况和周正清进行了摆谈。气顺了,心服了,周正清当场表示,一定会支持村里的茶产业发展。

“以前老百姓动不动就说要上访,现在领导干部都来下主动解难题了,工作自然好做多了。”村干部李达金深有感触的说。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解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解决群众发展致富的问题、解决部分群众思想意识的问题是“四解决”板块工作的重心。据悉,自活动开展以来,当场化解群众误解90余起,解历史遗留问题60余件。

“五治病”转作风

“在去建党节前夕的一次慰问活动中,我去慰问两户困难党员,一户较近,在高桥村,我就亲自去了。另一户比较远,在玉龙村,我就把慰问金和慰问品拿给村上钟支书,让她代为转交。这是形式主义的表现,“做群众的贴心人”思想意识淡薄了。”在党委中心组讨论会上,护国镇党委委员刘平毫无保留地对自己进行了检讨。

护国镇在实践中总结归纳出党员干部转作风需根治的“耳聋”、 “眼盲”、 “腿软”、 “口臭”、 “手长”五大病理。领导干部作风有没有问题,群众看得最清楚。要治好这些“病”,就得让群众来把脉,让群众来开方。为了切实转变党员干部作风,该镇建立“28晒单日”机制,确定机关领导干部每月28日都需按时把自己的工作情况制成表在连片村信息公示栏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的监督检查。

“以前老百姓说我们下乡就像皮球下水,是浮在面上的。”该镇党委书记张唯贤指出,“现在,我们的党员干部要融入到群众圈子,就要下深水,硬碰硬转作风,用优良的作风取信于民。”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