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纳溪:找准服务坐标 用行动赢得群众掌声

2014-06-16 10:34:14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王晶城冷安萍 记者 丁一

四川在线消息(冷安萍 记者 丁一)“要对困难群众做到心中有数,不能集中走访就了事,还必须随时到社、到户去了解情况,看是否有因受灾、生病住院、遭遇不幸而生活困难的群众,这样才能确保他们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6月4日,纳溪区大渡口镇社事办副主任龙廷华到双河村走访了解情况,并将办好的五保证和银行卡送到了双河村3社杨树生家中。“谢谢你,谢谢你,要不是你到村上来了解情况,我还不晓得好久可以办的了五保,吃饭怕都困难了!”

如何改进工作作风,提升党员干部服务民生、服务群众的能力?纳溪区结合全域网格化管理,推行“六访七进”群众工作模式,让4000多名党员干部进农家、入院坝,问民情、解民忧、结民亲、助民富,切实帮助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细分网格,找准服务“坐标”

“龙头村地处岩区,村办公室陈旧,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出行难、用电难、蔬菜产业发展三个问题。帮扶对象双新村3社张高敬患重病,家庭无收入来源,急需医疗救助。”这是纳溪区委组织部干部杨玉林的走访记录。

按照“网格覆盖、定向联系、强化督导、全面帮扶”的原则,全区28名区级领导、105个区级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划入15个镇(街道)、199个村(社区)和2021个户网格,定格、定人、定责,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区、镇、村、组、户全域化网格体系,帮助指导产业发展、安全生产、民生改善、应急管理、社会稳定、基层党建等工作,实现内容和区域“两个”全覆盖。

六访七进,拉近服务“距离”

大渡口镇金竹村是纳溪区比较偏远的村,路不通。以前,村里群众到镇上办事,需要3个多小时,坐“摩的”要100多元,办一件事至少需要1天,群众哀声怨道。现在,镇上的干部定期到村里收集问题,还有“七进便民”流动服务车开进村里办事,群众只要几分钟就能办结,都高兴地把流动服务车称为“幸福直通车”。

全区建立党员干部民情六必访制度,即表达诉求必访、遭遇不幸必访、婚丧喜庆必访、家邻纠纷必访、生病住院必访、生活困难必访,将收集到的社情民意按照“黄、橙、红”进行分类管理,实行民意定期收集、集中研判、分级处理、严格问责。全区共收集到社情民意2120条,通过分类研判,已有效解决1352个。并率先把党务、政务、警务、法律、文化、卫生和就业等七项与群众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工作,集中到一辆流动服务车里,定期进村入户现场办公,变坐等群众上门办事为主动服务,解决了50多个偏远村群众办事远、办事难的问题。

“这1500只鸡苗是田主任给我买的,鸡棚是他帮到盖的,养青蛙的本钱也是他垫的,还多次请畜牧局的专家来给我指导技术,现在的生活是越来越好了。”棉花坡镇伏龙村八社粟兴富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督查回访,亮晒服务“成效”

“现在的干部高谈阔论的少了,认认真真办事的多了。我们村不仅有区领导到村上来帮助我们发展产业,还有区国土资源分局干部职工“一对一”帮扶困难群众,500亩红高粱、1000亩名贵树木、1000亩杨梅园正式启动,我们干起工作都更有信心了!”纳溪区大渡口镇天堂村村主任王昌海谈起区、镇的干部,伸着大拇指真说好。

纳溪区为了让定格帮扶不放空炮,不成为一句空话。区上建立了严格的考核评比制度,将区级领导、区级部门(单位)网格化联系镇(街道)工作纳入综合目标考核;成立督导组,定期对区级部门、党员干部帮扶情况和群众反映问题落实情况督查回访,开展群众满意度调查,对满意度不高的事项及时“补课”。目前,全区已对20多项工作进行了专题督查整改。同时,对解决群众问题“不在状态”的党员领导干部进行及时调整或处理。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