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农民的微笑 45岁汉子扎根基层干“苦差”

2014-07-10 16:26:29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王晶城帅开平 程亮

四川在线消息(帅开平 程亮)“老刘,你今年种的黑土豆效益怎样?”“3亩黑土豆收了3000多公斤,经济收入近2万元。”“今年,你对种植‘黑五类’有什么打算?”“我准备把紫薯种植面积扩大到30亩,按去年亩产1500公斤来算,产量可达4.5万公斤,经济收入可能会有6万元。”7月9日,泸州市纳溪区龙车镇农技站站长蒲平走进了塘口村村民刘昌海家中,与这位老农交心谈心,畅谈特色种植发展前景。

农民出身的蒲平,对农民、农业、农村有着特殊的感情。45岁的他,长期扎根基层,兢兢业业,踏踏实实,10多年来一直战斗在农业战线上。有人说,“搞农业是件苦差事”,他却认为:为了农民的微笑,为了大地的丰收,值得。

“把塘口村打造成特色种植示范点”

几年前的塘口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农业发展相对落后,农民沿袭传统耕作方法,“脸朝黄土,背朝天”,年复一年、一复一日。蒲平是该村联村干部,又是该镇农技站站长,“怎样才能改变塘口村落后面貌?如何让农民增收致富?”他一直在思考、在探索。

蒲平用了两个多月时间走访塘口村各家各户,摸清塘口村“家底”,调研农业经济发展。“发展‘黑五类’!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发展科技示范户形成示范带动效应,摆脱土地产出经济效益低的问题,实现农民增收致富。”他经过实地调研,多方走访群众,为塘口村农户增收致富开出了一副“良方”。

2008年,蒲平引来了新型作物“紫色薯”,“看起个头有点小,听说产量还不高。”村民对新品种没有信心。“种子拿给我,我要种!”村民刘昌海要了几十斤紫薯种子,种在屋后的沙土地上。为确保紫色薯试种成功,蒲平每周都要到刘昌海的地里看一看,“老刘,记到短点,藤藤只留一米多点。”6个月过去了,等到了收获那一天。“蒲站长,我种的2亩紫薯收获了3000多公斤,亩产有1500公斤。”刘昌海挖完他的紫薯,心情很激动,赶紧向蒲平汇报了“成绩”。蒲平深深地松了一口气,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刘昌海还说,镇上的食品加工厂以每公斤2元的价格收购了这些紫薯,与传统红薯相比,同样的土地,紫薯的经济效益要高出两倍。

村里农户看到刘昌海获得的经济效益后,放下了顾虑。从紫薯开始,塘口村还陆续推广种植了黑土豆、黑玉米、黑花生和黑豆子,当地人笑言这些就是“黑五类”。目前,该村种植“黑五类”的村民近200户。

“他是‘庄稼医院’的医生”

“老赵,认识这位不?”

“他啊,咋不认识哦,他是我们村的常客,经常给我们讲课呢!” 塘口村村民赵昌碧对笔者说,去年他有几块田的水稻一片一片的黄,不晓得到底是什么病,该打什么药,于是给蒲平打了个电话,“很可能是稻瘟病,打打‘敌瘟磷’农药,注意均匀施用。”

据了解,每年春耕时节,为帮助农民搞好春耕生产,确保夏粮生产丰收,蒲平都会想农民所想,送农民所需,定期送农业科技到农户家中。

“现在种什么都需要技术,我们这些人老了,又没多少文化,就是希望有专家的指导,有专家教方法,我们增产增收就有了希望。”赵昌碧拿出了他的笔记本,上面记有蒲平的电话,说是遇到庄稼生病的时候好咨询。

“农业发展得靠新技术”

“只要你们按照宽窄行的技术要求栽了,就会有好收成。”蒲平告诉村民。为了推广水稻宽窄行栽培技术,实施水稻高产示范创建项目,蒲平通过“田间课堂”,亲自下到田里为农民示范水稻宽窄行栽种技术,为村民讲解栽种技术要领。“你们看嘛!宽行保持1—1.2尺,窄行在0.6—0.7尺之间。” 据蒲平介绍,推广水稻宽窄行栽培技术,有利于水稻充分采光,提升水稻光合作用,提升营养物质的积累,也能充分提升水稻增产空间。他告诉笔者,今年该镇还推广了“三维栽培”、“半旱式”、“开厢导栽”等水稻规范化栽培技术,实现采用新技术栽种10000亩,每亩预计可增产10—20%。“我们农民就是需要像他这样的农村干部。”蒲平扎实、务实、苦干的工作精神,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同时也赢得了村民的信任。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