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金其云 吴威)“如果没有唐老板,估计现在这条路可能还是一条烂泥路,他带领大家干了件大好事啊……”11月19日,泸州市纳溪区渠坝镇天星村三组李光贤老人,谈起家门口的碎石路给村民带来的实惠时,心中有说不完的感激。
李光贤老人说的大好事其实就是修好了通组碎石公路,唐老板就是天星村三组今年三十八岁的唐来才。别看他个子不高,可村里人都夸小伙子不仅能干,而且敢干。2012年,唐来才利用在外打工学到的本事和赚到的资金,回家办起了养鸡场、养兔厂,还承包鱼塘喂鱼,养殖业干得风风火火。几年来,唐来才不光成了村里的致富能手,还是镇里的“十佳”示范群众。
养殖老板带头修建产业路
据村里人介绍,天星村三组原本的公路是几年前挖出的毛坯公路,不但路面崎岖,而且年久失修,如今成了泥泞不堪的“烂马路”,村民出行和发展产业不方便。“你看我的面包车才买三年,除了喇叭不响以外,其余哪都在响,谁看了都说是要报废的车了。”指着自己破烂不堪的车,唐来才深深的叹了口气。交通的不便不仅给车主造成了损失,也制约了村里的产业发展,天星村的林下鸡养殖还是小有名气的,然而高昂的运输成本还是让一些养殖户不堪重负。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路修好了倒是安逸,可拿什么来修?而且修路要的钱也不是个小数目。”谈到修路大家就犯难了。唐来才没有被资金难题压垮,下定决心解决难题。他首先找到社长商议,再找到社里威望高的长辈们说情,与长辈一起去做村民的思想工作,争取村民的支持,一次不行就两次、三次……
“开始大家都不理解我为什么非要把这件事干下去,也很正常,但只要把事情能办成,让大家进出方便了、得到实惠了,解决问题了,我也就满足了。”面对修路中遇到的困难,唐来才半说笑半认真地对笔者说到。
村民齐心协力修筑“爱心路”
“有了大家的支持,这修路就不成问题了。”唐来才说。经过大家的商议,资金问题有了初步的解决方案:群众集资+爱心捐助+投工投劳。
“我先来,我出1700元。”在集资大会上,唐来才毫不犹豫地带头集资。“这路修好了是为我们自己好,这钱我愿意出,也用得值。”出了1400元的村民曾昌华说。“我出1000、我出800、我出500……”在集资动员会,大家踊跃出资。经过几天的集资,竟有4万多元,这远远出乎了大家的预料。“当时确实没想到会集资这么多,太高兴了,大家还是信任我们的。”谈起当时的情景,唐来才仍然很激动。
虽说有4万多元了,可离计划资金的10多万元还是相差太远。于是,唐来才又谋划着爱心捐赠。在这个大山里头“爱心捐赠”算是新鲜事了,“在这样的穷山僻壤,能有人来捐赠吗?怎么想怎么不着边。”就在大家都在打退堂鼓时,唐来才想出的新点子:自己动手做了一个爱心箱,每天出门的时候就把箱子放在劳动工地边的路口上,并在爱心箱边放了一个牌子,一桶茶,一只杯子。牌子是介绍捐款的具体情况,茶是让路人解渴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段时间下来爱心捐赠的钱也有2万多元,着实让大家吃了一惊。“我清楚地记得,返乡探亲的张必福路过我们工地时,得知是我们自己捐资修路时,捐出了爱心款500元。住在城里的唐昭树,听说组里在修路,还专程赶回来给捐款……“4万多元的修路款缺口全是大家投工投劳换来的,没有石料,反正山里有的是石头,大家就地取材,一凿子一凿子打出来;节约开支,大家就有力出力,每天自发到工地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修路要占用到大家的田地,大家没有半句怨言,主动让出,真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谈起修路的经历,唐来才很感慨:“修这条路不容易啊,是大家用双手从山里刨出来的。”
现在,一条1.7公里长的碎石路,一条1000米左右的水泥路,让天星村三社的群众家家都挨着了公路。出路有了,致富也就有了更多的门路了。
“现在我的兔子发展的还不错,也带动了不少群众养兔子,下一步我正计划再流转100亩山林发展核桃园,再雇用一些村民管理果园,给大家更多的找钱机会,也算是回报大家对我的信任与支持吧。”唐来才说: “再过几年,我们还要把公路全部硬化,这条路我们名字都想好了,就取名‘爱心路’,也好感恩大家和社会对我们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