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②|纳溪区用数字经济“变道超车” 今年产值预计将达71.7亿元

2019-12-14 12:17:04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阮长安

四川在线泸州消息(记者 郭慧琳)从带“脚”的插座式晶体,到贴片式晶体;从单颗生产到整板生产;从人工传输到轨道传输……今年10月,四川明德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建成了全国第一条石英晶体谐振器工业4.0智能生产线,该公司正坐落于泸州市纳溪区的泸州云溪数字经济产业园内。

 

/items/201912/19121412193814400011A6F0.mp4
scolplayer视频播放器

 

近日,记者走进了四川明德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在车间内可以看到,石英晶体谐振器在400米长的自动化无人传输轨道排队奔跑。连接着工业物联网平台的LED显示屏,实时监控车间内每台设备运行时的详细数据和运行状况。

在该公司展厅内,过去带“脚”的插座式晶体;现在躺在陶瓷基座上,体积骤缩的晶体;以及即将面世的密度越来越高,块头越来越小的晶体,陈列在四川明德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厅内。

个头小,能量大,在电子产品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都得靠它。该公司专注于生产英晶体谐振器这一种产品,还将研发团队的办公地点设置在工厂里,研究体型更小的晶体。产品不仅在国内销售,还大量出口美国、英国、日本等国。智能生产线的达产,对该公司来说,效益突飞猛进。据四川明德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强介绍,截至今年11月,产量为4500万只,去年11月只有200万只的产量,简直是在以前的基础上做乘法。

智能化生产,让生产效率提高了260%,人工下降了59%,生产成本下降了37%左右,产品也实现了量变和质变。四川明德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行政办公室主任崔晨表示,同样的生产线,过去是一颗一颗生产,精度高,无法保证每一颗晶体的特性都是一样的。现在整板同时生产,每颗晶体一致性较高,合格率更好。尺寸越来越小,越来越薄也是为了应5G时代的需求。目前,下一代产品2016(2*1.6mm)型石英晶体谐振器已研发出来,一板约400颗,将在明年上半年投产。

从目前的产量和产值看来,李强表示,今年11月起,月产能实现5000万只,今年的产值预计能达4000万元。明年,可实现年产量6亿只,1.5亿元的产值。此外,2020年3月,将进行第二期的建设,生产下一代产品,将广泛应用于5G市场。

纳溪区在泸州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充当着重点开发区的角色,以转型发展为主。今年以来,纳溪区深入推进“3343”发展战略,做强数字和生态“两大经济”,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着力建设长江上游现代生态新城。

截止目前,纳溪区已引进和培育数字经济及关联企业80余家,拥有全国石英晶体谐振器行业第一条工业4.0智能化生产线、全国第一个具有支持多协议能力的全开放视频终端接入平台、全国第一个与“天网工程”“雪亮工程”并行的第三张视频监控网、全国首家LED显示屏5G+工业4.0智能制造企业等10个全国第一的企业(项目)。

泸州市纳溪区政协党组书记熊杰表示,纳溪区实行“换道超车”、集全区之智,聚全区之力,发展数字经济,努力建设四川省数字经济发展示范区,经过短短两年的努力,纳溪区的数字经济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到优,今年全区数字经济及其关联企业的产值预计将达71.7亿元。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