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泸州消息(刘俊希 罗小兰)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打响以来,纳溪大渡口镇所有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地冲在了抗疫最前线,践行着医者的初心和责任。乡村医生,是最贴近基层群众的守护者,他们用最朴实、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在基层疫情防控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80后村医变身“女汉子”
早上6点,天刚蒙蒙亮,大渡口镇光明村卫计站村医宋德春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作为80后的她,已经在医生这个岗位上工作20多年了。从大年初一开始,她每天披星戴月、早出晚归,工作10多个小时,对外地返乡人员上门体温监测。由于路途遥远,人员住户不集中,需要来回走7、8公里,用脚步丈量了村民的“生命防线”。“为了不耽误防控工作,她常常是自备干粮,饿了就对付下。”大渡口镇卫生院院长邓业斌说到。
由于居家观察不能外出,有个别外地返乡人员情绪波动比较大,每到一户测量体温后,她总是耐心安抚他们的心理情绪,反复叮嘱鼓励他们要多喝水、勤通风、多洗手,在家隔离期间不要到处走动,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
“面对疫情,坚守自己的岗位,守护好家乡净土,这是每一个医务工作者的职责。”宋德春说。面对如此高强度的工作,她还积极配合社区做好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和返乡人员摸排工作,向居民介绍如何正确佩戴口罩和个人消毒,一遍又一遍,一家接一家,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宋德春用自己的医者仁心,守护着群众的生命安全。
村医夫妇携手战“疫”
“关键时期,疫情当前,我是一名医生,更是一名共产党员,我们夫妻俩只是想为抗击疫情尽到自己的责任和努力。”刘彬一边为返乡人员测量体温,一边平静地说到。从大年三十开始,村医刘彬和他妻子陈利主动放弃了春节休假,主动请缨,自觉担起民强村和火炬社区的消毒杀菌和重点人员监测工作。结婚20多年,夫妻俩配合默契,刘彬每天上门对重点人员进行体温监测,妻子陈利就协助村上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对公共区域进行全面消毒。检测任务繁重,除每天要对重点人员上门体温检测和安抚情绪外,还要在村检测点和劝返点,对过往车辆及行人进行体温测量、登记、宣传等等,同样的工作每天要重复几百次。
夫妇俩每天战斗在防疫一线,只能将未成年的孩子交给父母照顾,每晚通过视频见面。“每到看到孩子对着手机叫爸爸妈妈时,心理难免会有愧疚。但是想到能为防控工作出力,保护大家的健康,我们就觉得一点都不累,反而觉得心里很踏实。”刘彬夫妇说到。夫妇俩尽心尽力的工作态度让村民倍感温暖。
兄妹齐心守护村民安全线
“你不是刚回家吗,怎么又来值班点了?快回去休息了。”“没事,我扛得住。”面对同事的询问,罗青友“轻描淡写”地说到。这是他从大年三十连续上班的第16天。
今年47岁的罗青友和妹妹罗青莲,都是大渡口镇光明村卫生站的村医,从事村医这个职业已经有20余年了,平日里,谁家有个发烧感冒都是他们兄妹上门服务。“我们每天要给外地返乡人员上门测量体温,上下午各一次,我和妹妹都是分工合作,场镇上的由她去,远一点的就我去。”罗青友说。兄妹俩都是参加过非典防治的“熟手”,在防控上面比较有经验,这次也是主动要求到检测人数最多的社区值守。“干了20多年村医了,大家都是我的父老乡亲,这种时候,我不上谁上?”罗青友说。没有什么豪情壮语,罗青友朴实的话语中却显示出一名普通医务工作者的担当和信心。
目前,大渡口镇防疫工作正紧张有序开展,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像宋德春、刘彬夫妇、罗青友兄妹一样奋战在疫情防控各条战线的身影比比皆是,他们是“返乡排查员”“健康管理员”“外卖服务员”“交通劝导员”“防疫宣传员”……他们每天行走在田间地头,流动在村街小巷,蹲守在健康检测卡点,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冲锋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他们默默无闻,不怕苦,不怕累,不惧危险,时刻将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以舍我其谁的精神,以舍小家为大家的担当,守护着4万大渡口镇人民的生命安全线,他们用最美的身影,最朴实的语言,最温暖的行动筑起基层防疫战线的一道坚实“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