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溪区永宁街道实施“五个一”工作法筑牢疫情防控第一线

2020-02-14 10:58:19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阮长安

四川在线泸州消息(田燕)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纳溪区永宁街道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创新实施“五个一”工作法,保持辖区“零病例”,防控“零死角”,行为“零违规”,队伍“零违纪”,筑牢疫情防控一线。

党建引领凝聚“一条心”

关键时刻,党员干部带头打头阵。疫情发生后,街道所有干部职工全部取消休假。书记和主任带头,党员干部紧随其后,按照网格化责任分工,全员下沉村(社区),全力以赴开展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婆媳党员”郭崇英、李彩鸿并肩战“疫”的英勇事迹在辖区广为流传。81岁老党员潘杰清带头缴纳“特殊党费”为群众所津津乐道。危急时刻,通过党员干部冲锋在前,给人民群众吃上一颗“定心丸”。

宣传发动,凝聚各方力量广泛参与。疫情防控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必须充分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为此,街道快速反应,充分利用微信、QQ、小喇叭、横幅、《倡议书》、《告知书》等一切传统与新兴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交叉的宣传方式,在短短24小时内即营造出随处可见的宣传氛围。受到感召的交机驾校组成宣传车队每天义务沿街宣传,个体经营户万召荣跑上跑下为防控一线工作人员送鱼送菜,解决后顾之忧。全民防控,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在短时间内迅速形成。

争分夺秒,争取居民群众理解支持。疫情当前,摸清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是当务之急。街道找准这一突破点,依托“3446”基层治理良好基础,第一时间组织专人对辖区住户电话联系,2天时间内拨打电话2.04万个,正确引导群众增强自身防范和保护能力,科学应对疫情。针对电话联系不上的群众,街道不达目的不罢休,及时组织志愿者、网格员、居民小组长上门走访,通过微信视频、喇叭喊话、敲门问询等方式补充完善台账,做到家底清、情况明,为后续工作开展提供决策依据。

联防联控织牢“一张网”

推广新型小区智能防控系统,设置人员进出“千里眼”。该系统整合全街小区常住居民、在岗人员、重点管控人员等辖区人员信息建立数据库,为每户居民制作唯一的“二维码”。小区居民出行时只需出示二维码或动态口令,最大程度减少人员直接接触,检查卡口利用加密终端智能扫描二维码验证是否符合出行条件,符合的“码”上通行,不符合的不予放行并发出语音警告。扫码后系统自动生成出行台账,管理人员可对数据统计、分析和溯源。

募集小区院落“楼栋长”,添加人员管控“顺风耳”。面向辖区“三无”院落、散居楼栋居民群众发出“倡议书”,募集“楼栋长”118名,“一对一”充实到各个卡口点位严控人员进出,同时开展口罩提醒佩戴,体温日常测量,人员和车辆进出登记等工作,当好群众“守护神”。

组建“义务防控巡逻队”,建立街巷流动“观察哨”。面向派出所干警、基干民兵、城管协理员、网格员等群体发出号召,组成流动巡逻队8支,沿城市干道、公园广场不间断巡逻,劝导居民群众不要外出,积极配合居家隔离,防止人员聚集流动。

封闭管理同使“一股劲”

全面梳理城市社区“三无院落”和散居楼栋等薄弱环节。打围封闭次通道,保留1个主通道,优化整合为118个管控点位。通过发动党员、志愿者、居民小组长广泛参与,充实点位协调、巡管、防控3种岗位,扎实开展宣传、劝导、人员流动管控等工作,有效阻断城市传播途径。

全面排查农村地区疫情防控易空易漏地带。通过拉横幅、立石墩、设警示牌、拉防护网等方式,设置27个卡口点位,落实116名工作人员,24小时“两班倒”,登记检查外来车辆和人员,控制流动,有效阻断农村传播途径。

全面清理街道重点区域、重点场所。发动接受过专业培训的民兵、退役军人等组建“橄榄绿”消杀队,每天对街道楼栋、社区阵地、农贸市场、车站、三无院落等20余万平米区域消毒,关爱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创先争优竖好“一面旗”

面向全体社区(村),发起“四零”社区创建号召。由街道指挥部办公室牵头,在疫情结束后,对创建社区(村)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并根据打分评比情况,除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一次性奖励外,另进行集中授牌,充分调动基层一线比学赶超、以创促建的积极性。

面向城乡所有卡口点位,开展“联防联控先锋岗”创建评选。由街道指挥部办公室牵头,在疫情结束后,综合评估辖区145个卡口点位,在自荐、他荐以及村(社区)推荐的基础上,择优评选出20个设置规范科学,管控严格有力,成效明显突出的卡口点位,授予“联防联控先锋岗”荣誉,并给予相应奖励。

面向所有疫情防控一线工作者,开展“最美逆行者”的寻找。由街道指挥部办公室牵头,面向所有工作或生活在永宁街道的干部群众,深入寻找10名“最美逆行者”。通过选树先进,弘扬正气,传递永宁温度,传播社会正能,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热情。

爱心牵手共度“一道关”

灾难无情人有情,外地返乡同胞不是洪水猛兽,病毒才是全社会共同的敌人。为此,街道积极增添举措,优化服务,与居家隔离群众心手相牵,共渡难关。

组建“包达人”服务队。成员由联村干部、村(社区)包保人、医生、民警、居民小组长构成,重点对湖北等省外疫区返乡重点人员实行包居家医学观察、包观察信息报送、包生活急需品协调、包楼栋院落宣传、包专业转运等“五包”,确保重点对象盯得紧、看的牢、管的住。

组建“永宁红”突击队。成员由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构成,为企业复工复产以及武汉返乡人员、留守老人、行动不便的残疾人等群体代买代办代送,全力充当宣传员、劝导员、信息员、勤务员、防疫员等“五大员”角色,切实解决群众后顾之忧。

组建“艳阳天”辅导队。成员由教师、大学生志愿者构成,开通24小时心理辅导热线,接受群众心理咨询辅导,及时发现社会矛盾和问题,维护社会大局平安稳定。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