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泸州消息(陈扬)3月1日,纳溪上马镇桐梓村黄桷坡至阮明银处蜿蜒而至的一条新水泥路进入最后施工阶段,望着这条崭新的水泥路,桐梓村2社的罗孝炳心中的大石头终于落地。这一个多月来,这位66岁的老支书为村里修硬化路这件事忙里忙外,从没休息过一天。
多次上门游说百姓一条心
罗孝炳是上马镇桐梓村退休的老支书,因疫情影响,本是从成都回来探亲的他只能呆在老家,趁着这段时间,他便和表舅舅——桐梓村二社的社长刘贤礼合计搁置已久的硬化村路的事情。
从黄桷坡至阮明银处的泥泞路一直是桐梓村2社百姓的一大难题,2015年,村里曾集资过一次铺了一层碎石路,但因2017年安置管线,道路又遭到破损。从最远的一户人家到最近的公路边上,有1公里多远,现在一遇到下雨天,脚陷进泥土里有二三十厘米深,给住在里面的60多户百姓造成极大不便。
反复合计了资金预算、修建标准、分摊比例等细节后,叔侄俩便开始行动,1月31日,罗孝炳便在桐梓村2社的微信群里发出公告,请各户代表来协商修公路事宜。
一上午的商议,效果却不太理想。“很多人都只想着自己门前路,不愿意多出钱。”一次开会不成功,罗孝炳就私下走遍了沿路人家的门,挨个去做思想工作,考虑到疫情原因,他就站在农户门口给人家讲道理,经过四五天的劝说,全社60多户人家纷纷表态愿意合伙修路,修路之行成功了一大半。
带头示范大家纷纷解囊捐献
经过前期商议,桐梓村2社的硬化路分两段实施,分别由各段受益人承担费用,但田扁上至阮明银处因户数较少、路线偏长,筹集还存在资金缺口,罗孝炳便在群里发起了捐款倡议,号召大家献爱心。
“目前筹集的资金只能打3米宽、15公分厚的公路,在此希望各位朋友伸出援手,奉献你们的爱心。”在微信朋友圈发出一则捐款倡议数分钟后,便收到了村民们的积极响应,100元、200元,数字虽不大,但村民的爱心接力一个接着一个,半天时间,便筹集了1万2千多元。
“每一笔钱都是百姓的爱心和心血,每一笔钱都要善用。”在罗孝炳的记事本上,每一笔村民的修路钱都记载得清清楚楚,“我们每天收到多少,都会当天晚上列出明细公开在群里”,账目的公开、透明、及时,以及多年担任支书的经历,让村里人都信任他能干下这份活,2月5日,便筹齐了两段公路所需的22万元修路钱。
村民齐出力,共修村里脱贫路
受疫情影响,混凝土施工队要半个月后才能进场施工,村上的百姓便自发来帮忙,做好前期路面平整工作。
“每天大家天没亮就赶到工地上修路,”罗孝炳说,村民们积极性都很高,开工以来,沿路的村民,上至年近70岁的老人,下至20多岁的年轻人都自觉地到工地来帮忙,没有机器设备,便拿着铁锹和锄头去填平地基,大家往来奔忙,谁也顾不上有片刻的休息。截至目前,混凝土施工队已进场5天时间,铺设完成1公里的水泥路,预计半个月后能实现机动车上路。
“修通了这条路后,我们社准备发展集体养殖业,修建大型鱼塘,实现增收脱贫。”据2社社长刘贤礼介绍,道路硬化后,将大量减少农产品运输费和施工转运费,村上准备组织村民进行水产养殖,预计可为300余名百姓增收。
为了修通水泥路,罗孝炳推迟了返回成都的时间,“要等到路打好我才能放心走”。黄桷坡至阮明银处道路施工逐步完成,罗孝炳又和社长开始为石竹坝沿线的农户考虑道路硬化问题,罗孝炳告诉笔者,“不修路永远没有出路,我是老支书,老党员,能为村民们争取的,就一定要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