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泸州消息(王超明 刘跃先)纳溪区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揽,以助农增收、脱贫奔康为目标,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不断拓展延伸农民增收渠道。该区2019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242元,同比增长10.2%,日前,荣获“全省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区”称号。
农民收入为何始终保持良好增长态势?“基础设施建设短板不断补齐,脱贫成效更加巩固,乡村振兴稳步推进,特色产业转型升级,美丽乡村更具特色,农村改革持续发力。”纳溪区委主要领导一语破题。
鼓足“钱袋子”,过上好日子。如今的纳溪区,村村通水泥公路,美丽新村散布乡间,产业基地各有特色,绘就了一幅好享纳溪的美好生活画卷。
改善基础设施铺就惠民之路
“国家政策好,家门口修起一座渡改桥,干啥都方便。”对纳溪区上马镇江田村一组村民石德彬而言,横跨永宁河、直通上马镇的真金滩渡改桥建成投用圆了他多年的梦。永宁河像一条玉带,将上马镇江田村、海蚌槽村,护国镇洞子村、沙田村、洋房村的近万名村民分隔在河的两岸。长期以来,村民只能坐渡船出村,如果遇到汛期不能过河,只能绕行20多公里山路。薄弱的农村交通基础条件,不仅导致村民出行难,更制约农业发展,使村民增收乏力。
为解决这个难题,2015年以来,纳溪区整合资金3亿元,启动渡改桥项目建设。目前,全区已有6座渡改桥建成通车,有2座渡改桥正在有序建设中,有2座渡改桥正在进行前期工作。一座座渡改桥的建成投用,不仅是群众安全出行的民生工程,还是打通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枢纽。
纳溪区大力发展渡改桥项目的同时,着力推进“构建交通网络、服务产业民生”和全域公交建设,着力补齐农村交通基础短板。
经过连年的农村交通会战,截至目前,纳溪区已实现镇(街道)公路通畅率达100%,建制村公路硬化率达100%,累计建成农村公路1133公里,既解决农民出行难题,又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纳溪区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还体现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规划实施方面。仅2019年,该区下派乡村振兴第一书记14名,选聘53名乡村振兴特聘村主任,成功创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3个、市级乡村振兴先进镇1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8个。对标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创建标准,创建市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省级农业主题公园1个。新改建无害化卫生改厕4636户、乡镇污水处理厂站16个、配套管网48公里,全区垃圾收运设施实现全覆盖……
聚焦特色产业激发增收动力
“别小看这片茶园,今年预计收入10多万元。”4月2日,纳溪区白节镇团结村十二组脱贫户刘光芬一边采摘明前茶一边说。刘永珍种植10余亩有机茶,是村里的茶叶种植大户。除管理自家茶园外,刘永珍还在落户村里的茶叶企业打工,日子过得很红火。
“我们要保护好有机茶这个品牌,做大做强茶产业,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得更大一些。”白节镇团结村党支部书记唐兴良说,目前,全村有机茶种植面积达1万亩,100余户村民依托茶产业走上致富路。
促增收,产业兴旺是基础。纳溪区立足生态资源禀赋和地理条件,大力发展“林、茶、竹、果、米、酒、醋”七大特色产业,建成特早茶基地31.2万亩,发展林竹基地80万亩,发展水果等产业基地20万亩,加快大渡口镇“世界茶酒小镇”等11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全年农业园区综合产值预计220亿元。10个贫困村均有1000亩以上的扶贫产业基地,每个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均有2至3个扶贫项目,脱贫户通过“干股分红”户均增收1000元,惠及贫困群众近2万人。
纳溪区构建“旅游+”“电商+”“经营主体+”等发展模式,培育农民增收新产业新业态。举办四川早茶节、龙舟赛等大型旅游活动,开展全区农村电商网点标准化建设,建立村级电商服务站点186个,打通农村快递物流的“最后一公里”,带动贫困户户均增收1800元。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专合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目前,全区12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3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36个农业专合社均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农民获得经营收益分红、土地入股分红、劳务用工等多重收入,经营主体带动农民人均增收500元以上。
促进创业就业拓宽增收路径
“把授粉枪对准新鲜白花轻轻按压,如果授粉成功的话,白花第2天会变成淡黄色。”4月2日,在纳溪区丰乐镇创业孵化园里,杨刚向工人传授人工授粉技术。
杨刚是一名硕士研究生,2019年1月,他辞去条件优越的工作,来到纳溪区丰乐镇创办公司,开启猕猴桃现代化种植之路。杨刚说,家乡给予农民工这么多的关怀和支持,正是返乡创业、大显身手的好时机。
为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纳溪区按照“县有园区、一镇一园(点、基地)、突出特色”思路,大力推进产业创业园区、众创空间、创业孵化基地等创业平台建设,建成各类创业园区(孵化基地)“双创”孵化载体总面积5万平方米,承接各类项目260余个,创建省级、市、区级创业孵化园区7个和区级创业示范点(基地)7个,认定国家、省级众创空间15个,建立国家、省级就业扶贫车间(基地)6个。
稳定就业就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纳溪区出台《泸州市纳溪区结合新型城镇化开展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工作实施意见》《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三大提升行动”实施意见》《云溪人才新政20条》等文件和一系列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政策,设立2000万元人才发展基金,吸引大批成功人士返乡创业。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全区新增民营企业1500家,个体工商户7800余户,带动就业6万余人。
为解决困难群众收入来源单一的情况,纳溪区整合就业创业政策、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创业培训和返乡创业培训,全区实名制登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达到13.5万人,人均工资性收入增收4000元;开展贫困户就业培训14期,线上线下开展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吸纳数千余名困难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800余个,实现贫困人口就业6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