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纳溪:“三美”联动整治农村人居环境

2020-11-16 16:06:21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魏杰

四川在线泸州消息(王超明 刘跃先 陈扬)初冬时节,走进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大渡口镇太和村,只见村道干净整洁,道路两旁花草丛生,墙体宣传画新颖独特,处处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同大渡口镇别的村一样,金竹村‘颜值’大变样了。”大渡口镇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负责人陈东感叹道。

近年来,泸州市纳溪区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第一仗,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大行动”为主攻方向,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持续深入、亮点频出,努力把农村短板变成“潜力板”,擦亮乡村振兴美丽底色。2019年建成省级宜居乡村达标村50个,市级宜居乡村达标村60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3个,市级乡村振兴先进镇1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8个,荣获“全国十佳乡村振兴示范区”“全省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机制引领实现农村“布局美”

充分发挥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创新优化体制机制,坚持全面谋划、分类推进、长效治理,推动多层级融合,做到统分结合、科学布局……这是近年来纳溪区高标准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规划的美丽蓝图。

如何将蓝图变为现实,纳溪区有着清晰的布局。

纳溪区坚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盘棋”思想,成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专班,组建“乡村振兴特聘村主任”“事业编制村干部”等多支队伍齐抓共管,统筹区、镇、村三级力量推进工作。

纳溪区按照“一张蓝图”管全面、“一套机制”管全程和“多规合一”思路,编制完成《纳溪区乡村振兴规划》,制定《“生态纳溪•宜居乡村”建设推进方案》《纳溪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等系列规划,健全完善区委把舵定向、定期研判、跟踪督促、协调落实等整套机制,积极探索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网格化管理,形成23个职能部门全域监督、127名镇干部分村监督、1834名村社干部分片监督的“长效监督模式”,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融入主题党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活动之中,形成“党员带头群众干、百姓跟着党员干”的良好局面,有效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管护的持续性。

纳溪区围绕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五大示范乡村的目标,将工作重心向一线下移、保障要素向项目倾斜,设立5000万元乡村振兴基金并逐年补足,整合农业、林业、水务等项目资金以及撬动社会投资30亿元,以3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培育对象为重点先行先试,开展星级示范户评选活动,通过评选、表彰、宣传一批自力更生、家园清洁、群众认可度高的农村家庭,以标杆示范传递正能量,进一步改善乡风民风,助推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

同时,纳溪区还持续开展“卫生镇(村)”“美丽庭院”“巾帼能手”等创建活动和“五清两改一提升”村庄清洁行动,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等有机衔接、融合统一,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引领实现乡村振兴。

生态宜居实现农村“环境美”

“我们对厨房油烟排放系统进行全面改造,安装餐饮油烟净化器,从源头杜绝油烟污染,不周边的环境更加美好,生意明显比以前好很多。”提起餐厅油烟乱排放整治带来的变化,龙湖水香现代农业园区农家乐老板蒋先生深有感触。

近年来,上马镇为保护万亩红豆杉、黄龙湖丛林漂流、龙湖水香等旅游生态资源,将人居环境整治三大革命、粪污资源化利用与发展旅游民宿有机结合,试点推广餐厨垃圾零落地、粪污资源全利用、“油水分离”三级排放模式及油烟净化系统,打造了美丽乡村新名片,营造了更加环保、更加健康的居住环境。

纳溪区以创建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区为契机,健全完善“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模式,在全区120个行政村推广“红黑榜”“荣辱榜”,由村里的老党员、乡贤等组成垃圾分类督导组,督促指导农户垃圾分类,从源头上减少垃圾存量;积极探索城镇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处理、居民点污水处理站处理、散户沼气池处理等3种模式,深入推进“河(库)长制”,农村水质得到全面改善,生活污水实现“污水零排放”。

同时,纳溪区以全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30万头生猪一体化产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县等项目为引领,加强厕所粪污、畜禽粪污治理与循环利用,新改建农村公共厕所,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提升工程,高标准建设种养循环示范基地,厕所治理和畜禽粪污实现“环境零污染”,实现村庄干净、整洁、有序、美化。

绿色生态实现农村“产业美”

“别小看这片茶园,今年收入10多万元。我准备还栽种5亩,力争以后有更好收成。”10月10日,纳溪区护国镇梅岭村脱贫户胡秀远一边种植茶苗一边说。据悉,胡秀远种植10余亩有机茶,是村里的茶叶种植大户。除管理自家茶园外,胡秀远还在落户村里的茶叶企业打工,日子过得很红火。

“我们要保护好有机茶这个品牌,做大做强茶产业,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得更大一些。”护国镇梅岭村党支部书记陈超华说,目前,梅岭村有机茶种植面积达5万余亩,1900余户村民依托茶产业走上致富路

纳溪区立足有机、特早两大特色,深入推进“茶叶+生态”融合发展,制定“茶十条”,设立500万元茶产业发展基金,支持茶叶适度规模经营、企业技改升级、培育现代农业园区等,推进茶产业向绿色化、有机化转型升级。目前,建成现代茶叶标准化基地31.2万亩,茶叶总产量2万吨,为全省“第二大有机茶基地”。建成市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省级农业主题公园1个,有效期范围内“三品一标”总量达38个,茶产业综合产值达74.5亿元,带动茶农人均增收3500元以上,获评“四川茶业十强县”称号。

纳溪区创新推广三级段长管理制,推进“林竹+生态”融合发展,实施最严格的管控制度,将林竹风景线沿线可视范围100米内纳入管控区域,20米范围内纳入严管区域,将林竹风景线打造成“青山绿水旅游线,金山银山产业线”。开展丹霞竹境风景线专项行动,推进省级现代竹产业示范区、西部国际高新林竹产业园区、G546国道及风景线等建设,2020年,纳溪区获评为省级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区)。

纳溪区坚持“凡生态•必纳溪”和“全域旅游”理念,全面推动茶业旅游、竹业旅游、鲜花旅游和生态农业旅游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同时,大力加快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改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51平方公里,昔日被严重污染的清溪河“蝶变”远近闻名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花田酒地,“梅岭茶叶主题公园旅游线路”在首个“国际茶日”活动中脱颖而出,成功入围全国40条“茶乡旅游精品线路”。大旺竹海景区获评为全省首个“中国森林养生基地”,已建成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四川省旅游强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