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纳溪熊季红:残疾农家女用爱照亮女儿人生

2021-03-01 18:21:43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魏杰

四川在线泸州消息(周超华 廖胜春 李月 戚原)今年47岁的熊季红是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一名残疾农家女,18年前与刚出生的女儿熊桂萍相依为命。家庭的不幸与贫困没有击垮熊季红,她自强不息,积极乐观,在街道、社区的关心帮助下,把女儿熊桂萍精心培养成“有用人才”,2020年8月,熊桂萍以649分的成绩被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录取,圆梦“象牙塔”。熊季红用炙热的母爱点亮女儿奋进人生,书写寒门学子改变命运的传奇故事。

不幸,挺起腰向前走

家住永宁街道胜利街社区的熊季红,出生在纳溪区合面镇一个农村贫寒家庭,2岁多那年,因患小儿麻痹症落得终身残疾,肢体右边麻木,先后做了5次手术,致使右半身使不上力,行动很不方便。自幼遭受命运不公的熊季红,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在艰辛的道路上追逐着心中的梦想。25岁那年,熊季红经人介绍与纳溪区大渡口镇农村青年黄某喜结连理。但小夫妻恩爱甜蜜的日子好景不长,结婚第二年熊季红生下女儿熊桂萍后,丈夫黄某因为嫌弃熊季红带残疾,又生了个女儿,在熊桂萍还未满月时,便离家出走,杳无音讯,母女俩孤苦伶仃、相依为命,开始了与命运抗争的艰苦历程。

“因为只有一只手能动,桂萍小时候经常从我手上滑落,摔得哇哇大叫,头上、身上常常都是青一块紫一块的!”熊季红在谈起无法照顾周全小桂萍时深深感到内疚,眼睛里充满了泪水。没有劳动能力,找不到工作,就没有收入,母女俩的日子过得举步维艰,熊季红带着年幼的孩子向亲戚朋友四处借钱,写下欠条。她们的情况被社区知道后,当时原社区书记徐世民便帮着写申请办理低保,缓解生活困难。

贫穷,小家也很温馨

走进熊季红家,在不足10平方米的客厅里摆放着一条木椅,一张桌子,墙壁上挂着几幅十字绣,一口发黄的挂钟在“滴答、滴答”地滑过时间的轮回。“这几串红灯笼是捡来的,这台上10年的旧电视机是桂萍外公留给我们的。”熊季红说。在客厅外阳台的一角,一张很小的老旧书桌,就是熊桂萍12年来学习的“主阵地”。一室一厅34平方米,她们母女俩租住了18年,虽然简陋,但物件摆放整齐,干净整洁,更有家的温馨。

在女儿旧书桌的右上角墙壁上,挂了一个补了数次泛黄的旧书包。每当书包拉链坏了、小布包撕破了、背带短了,都是熊季红买来材料一针一线缝补的,女儿上大学后都舍不得丢,并作为“珍藏品”保存。“这个书包从小学到高中毕业,我整整背了12年,它烂了又补,虽说包上的补丁多,但我很喜欢它。每当我看到它,我就会想起母亲在灯下缝补陪伴我学习,对母亲的敬爱之情,也会激励我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熊季红的女儿介绍说。

18年来,熊季红母女俩经历了不知多少坎坷,经过了多少磨难,但母女俩从未吵过嘴。刚上初中时,因为科目增加,学习压力突然增大,有时候熊桂萍也会因为琐事而发脾气,但看到熊季红行动不便还坚持为她洗衣做饭、为她操劳,她深深地感到自责,多少个深夜,母女俩紧紧相依、流泪哭泣。哭过之后,她们又互相鼓励。

母爱,撑起精神脊梁

2018年6月的一天晚上,女儿回家在路上淋了雨,到家不久后打喷嚏、发高烧,吓坏了熊季红。当时已是晚上23点40多分,熊季红不顾自己行动不便的身子,拉起女儿就朝门外走。“桂萍乖,妈妈陪你去医院看医生,早点治愈不要耽误学习。”“妈妈,您都累了,行动又不便,我叫同学过来陪我到医院看医生就可以了。”在熊季红执意要陪女儿看医生时,母女两搀扶着朝离家近两公里的医院走去,慢慢消失在朦朦胧胧的夜色中。

上高中后,女儿没有住校,每天中午都回家吃饭,晚上为了争取时间学习,熊季红就提前买菜、做饭,准备好后,再送到学校门口,等桂萍吃完她才回家吃点剩的、冷的,有时候饿着肚子也就过了。“桂萍读初中的时候,一般是两三天才吃一次肉,高中怕女儿营养跟不上,就隔一天吃一次肉。”熊季红为了节约开支,不得不精打细算。

从熊季红家到学校,普通人步行也就10多分钟,但是熊季红每次都要走上25分钟,一个来回就是50分钟。为了女儿安全,每天下晚自习,熊季红也会准时出现在学校门口,走走停停,黑夜的路灯下,经常会看到熊季红和女儿互相搀扶着回家的身影。有时遇到狂风暴雨,母女俩还会被淋得全身湿透、狼狈不堪。三年风雨无阻,每天100分钟的路程,丈量着一位母亲对女儿无私的爱,支撑起女儿坚强的后盾。

高中学习期间,女儿的学习任务明显加重,有时女儿做功课到第二天凌晨1点过,熊季红就在小厅缝补衣服、织毛衣等手工活儿陪着女儿。由于家境贫寒,家里没有安装空调,夏天熊季红就用竹篾扇给女儿纳凉,用凉湿毛巾擦脸额消暑。冬天,熊季红就烧热水给女儿烫脚,买了个热水袋给女儿晚上学习功课温暖身子。“在女儿初、高中学习期间,晚上陪伴女儿我缝补了衣裤20余件,织毛衣10余件,织围巾和鞋垫10余双,既减少了家庭购买的开支,又陪伴了女儿晚间学习的孤单。”熊季红说。

自强,改写命运格局

“我没有退路,只有破釜沉舟,拼个无怨无悔!”熊桂萍在接受采访时说。在熊季红的鼓励和陪伴下,女儿遇到有什么心事,总会和妈妈倾诉,与其说是母女,更像“闺蜜”。18年相依为命,让母女俩早已习惯了互相支持、互相鼓励,熊桂萍知道自己没有退路,只有“破釜沉舟”努力学习才是她唯一能做的,所以她比别人更加努力。

熊季红为了激励女儿好好学习,特意给女儿制作了奋斗目标的小卡片贴到课桌上,在书本上写下“天道酬勤”“要仔细,不要瞌睡!”“不要忘记身后的妈妈”等语句,悄悄提醒女儿绝不放弃。疫情期间,她督促女儿制定了学习任务清单,加强学习成果的巩固,每天晚上无论到多晚,熊季红都会坐在客厅等女儿,陪女儿,为不影响女儿学习,学习期间从未打开过电视。

虽然经济很困难,但在女儿学习上从不节约,需要的资料都会买,疫情期间,为让出更多时间给女儿学习,熊季红一瘸一拐地走了很远才找到复印店,给女儿打印复印试卷、复习资料。“不要有心理压力,你是最棒的!”这是熊季红对女儿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她只希望女儿健康、快乐就行,在学习上从来没提任何要求。当没考好时,熊季红会安慰女儿“没关系,尽力就好!”,熊季红没有能力在学业上给予熊桂萍更多的指导和帮助,只有通过这简简单单几个字包容和鼓励女儿。

简单的话语陪伴女儿走过沉闷苦涩的高中生活。填志愿,是每个考生最困惑的难题。家里没有电脑,熊季红就联系街道教督办和所在的胜利街社区,街道教督办负责人帮忙参考,联系教体局有经验的老师作指导,反复筛选、斟酌、修改、选定,有“智囊团”的帮忙,女儿一切都很顺利。2020年8月,当熊季红女儿收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录取通知书时,母女俩抱着喜极而泣。

读书也许不是贫困家庭唯一的出路,但却是改变熊季红母女命运格局的唯一途径,女儿的成功离不开自身的努力和熊季红的鼓励、社会各界的关心。女儿命运的改变是踩在熊季红脊梁上,离不开社会的滋养。熊桂萍从小学到大学,社区、街道尽力给予政策方面的扶持,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一直都资助学习方面的费用,让一个残缺家庭和熊季红母女一路都有阳光般的温暖。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