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泸州消息(杨仲兰)近年来,为加快城市经济发展,纳溪区永宁街道人大工委围绕区委“两突破一提升”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市、区人大代表优势,将20名人大代表分为3个服务小组(城市建设服务组、产业发展服务组、民生事业服务组)主动作为,开展“三服务”活动,为永宁街道助力现代化生态新城按下“快进键”。
服务城市建设,为品质提升装上“助推器”。城市建设服务组以项目攻坚突破为着力点,协调帮助解决河东长江大桥、五顶山西侧道路等26个市区重点项目在街道的落地实施和顺利推进;围绕在“三无院落”探索“红护家园”基层治理模式、打造“半小时经济圈”、深挖红色文化和永宁传统文化,打造集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华商同心文化园”新城区、完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功能等方面开展调研,提出可行性建议23条,助推新城和老城有机融合、相得益彰,进一步提升永宁街道城市文化以及旅游品质。
服务产业发展,为经济腾飞注入“强心剂”。产业服务组以招商引资攻坚突破为着力点,进一步提升服务力。服务国有企业。人大代表加强企业对接,持续为泸天化、西研院、七化建等辖区范围内国有企业服好务,让老企业发挥新动能;服务存量企业。人大代表对辖区内734家扶持政策较少,扶持金额较小的企业实行“保姆式”“心连心”服务,确保其留得下、不得走;主动参与招商。人大代表“以商招商、以情招商、精准招商”,先后引进各类企业100余家,助力永宁街道经济高质量发展。
服务民生事业,为群众福祉提供“保障源”。民生事业服务组结合“巩固创文成果”“国卫迎复审”等中心工作,整合网格化部门资源,因地制宜对小区公共区域进行功能分区,增设小区保安亭10个,分设家用汽车、摩托车停车位1000余个,增划停车线及停车位860处,完善人防、物防、技防措施127项,新建健身广场1处、新栽绿化树(花草)20000余株、新安装路灯178盏等,规范5个老旧小区“蜘蛛网”线,以红色元素、文明元素和民风民俗妆点楼道院落29个,扮靓老旧小区家园环境,不断提升广大居民群众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