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溪区永宁街道:办好群众“小事”擦亮幸福底色

2022-04-20 17:38:55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阮长安

四川在线泸州消息(周超华)“这厢秧苗隔过两、三天就可以移栽了,移栽时要做到带药、带肥、带泥,下的底肥要均匀地耙到田泥里,田里的水不宜过深,以免影响秧苗定根生长。”近日,泸州市纳溪区永宁街道农业农村工作站高级农艺师、党员干部龚德成来到安富村的田间地头,手把手给村民传授大春秧苗移栽技术。

近年来,纳溪区永宁街道党工委以党建引领扎实推进“民心守护”工程,通过整合基层资源、拓展基层服务、凝聚基层民心,把一件件群众身边的小事作为“大事”来办,将优质服务延伸到群众“最后一百米”,有效解决群众所盼、所想、所需的实际问题,架起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不断提升全街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暖心“家门口”服务养老

春意盎然4月天,较场坝社区凤凰城小区的李婆婆特意约了几位老姐妹来耍。以前,姐妹们聚会虽很乐呵,可到了饭点,张罗饭菜总要劳神费力。这次她特意多叫了几位,因为她盘算着,老朋友聚会可以到小区里的“物业+养老”服务站吃饭,经济实惠还可口,再也不用发愁了。

两年前,永宁街道党工委积极探索实施“红护家园”治理模式,引进有爱心和热心公益事业的业主开启“物业+养老”新模式,服务站内设置了接待区、棋牌室、阅览室、沐浴室、卫生间、理疗室、辅具租借区和厨房等功能区,还规划了心理咨询区。开展助餐送餐、临时托管等10余项惠民服务及完善的功能设施让老人们很满意。

如今,永宁街道这样的“物业+养老”服务站和医疗养老相结合的服务站(院)目前已建成6个。与传统机构养老相比,开设在小区里的“物业+养老”服务站更容易被老人接受,“物业+养老”已成为永宁街道养老服务的一张新名片。

贴心“保姆式”接种疫苗

“老辈子,我们免费接送您去接种疫苗,我扶你上车,很快就到市民服务中心疫苗接种点了。”一辆辆爱心服务车在村组间来回穿梭,志愿者奔波在小区楼道,为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忙碌着。街道对行动不便的残疾群众、65岁以上的老年人,采取一对一服务,架起党群服务“连心桥”,确保疫苗加强针接种应接尽接全覆盖。

结合党史学习教育,街道将新冠疫苗接种工作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一项重要内容,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在疫苗加强针接种扫尾清零行动中,街道通过设立老年人、青少年、上班族等特殊群体专场,推行“保姆式”服务、错峰接种、错时接种,尽量减少人员聚集,为群众健康安全筑牢“防护墙”。

“街道通过安排疫苗接种爱心服务车、颁发疫苗接种示范标识牌和设立特殊群体专场等10余项便民服务,加快推进新冠疫苗加强针接种工作,凡是符合条件接种的,坚决做到‘不漏一户、不少一人’。”永宁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任伟强介绍说。

舒心“送上门”解决困扰

“这下安逸喽!我们用的水接上了主管,解决了以往自来水水压低的问题……”近日,胜利街社区9号楼71岁的禹秀珍看着自家水龙头里流淌出清澈的自来水,开心的笑容写满了幸福的脸庞。和禹秀珍一样开心的,还有该社区40户居民和10户商业住户,他们再也不用为水压低的问题犯愁了。

由于供水设备设施陈旧老化,漏损严重,供水管网水压不足给部分社区居民造成生活不便,用水难成为居民的“心病”。为妥善有序解决胜利街9号楼和人民路129号楼自来水水压过低问题,永宁街道与区综合执法局、兴泸水务集团、泸天化弘润公司深入群众家中调研,组织居民召开院坝会,讨论解决办法方案,并多次进行现场办公。经过街道和区综合执法局等部门以及相关企业的通力合作,通过片区供水管网改造解决难题,同时,原本要40余天的管网改造工作不到半个月就完成了。

“自来水整改好了,我们用水更方便了,咱老百姓的日子也越过越有滋味,感谢街道领导!”简磊拧开水龙头,白花花的自来水喷涌而出,说着困扰居民多年的供水水压不足问题得以解决,简磊眼里充满了感激的亮光。

“街道实施家门口物业+养老、保姆式接种疫苗、主动上门解决困扰等民生工作只是我们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一个缩影,接下来我街道结合实际将‘民心守护’工程抓好抓实,服务群众更加亲民化、精细化、精准化,用党员干部的责任和担当来守护民心,进一步凝聚发展动力,助推街道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高质量发展。”永宁街道党工委书记杨玉林表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