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周超华 田燕 雷生) “可不可以安装智能化门禁系统?”“能否再规划一些停车位?”傍晚时分,泸州市纳溪区永宁街道一小区标有“红护家园”的院坝灯火通明,“红护家园”入驻小区人大代表代业琳、王满裕召集社区居民代表商量。大家纷纷出主意:设智能道闸对家园进行封闭管理,避免外来车辆占用车位;清理“僵尸车”、划线规范车位,最大限度整理出停车位……
所谓“红护家园”,是纳溪区永宁街道为延续铁血护国的红色文脉,打造的“红护家园”品牌,选择在辖区城中村、“三无”院落、安置房、新建小区等管理缺位、矛盾问题突出的片区开展试点,着力变治理短板为治理亮点。
据介绍,曾经,老旧城区和城乡结合部的永宁街道辖区内失地农民和集中安置困难群众多、矛盾纠纷多、民生诉求多、群众融入难等现象比较突出。在构建开放包容的社区治理新格局中,纳溪区永宁街道明确一名人大代表入驻小区人大代表联络点,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倾听群众心声,并将服务群的“心愿卡”“集思卡”“为民卡”放到小区每个楼栋,让人大代表的服务触角延伸到每个角落。依托小区人大代表联络点,全面推行“红护家园”治理模式,走出了一条代表联络点进小区共建共治新路径。
“基层治理繁琐复杂,探索‘红护家园’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模式,代表亲自带头入户调研,建言献策、协调参与、督促落实,并牵线引入社会组织有序参与,才形成了完善的良性循环机制。”永宁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泸州纳溪区政府总督学王远强是定点联络锦绣御府小区的一名市人大代表,他每月单周星期二下午都会抽时间在御府小区的人大代表联络点,为民代言、替民解忧。
“成立人大代表联络点,派驻居民公认的‘带头人’,从以前的‘只分你我’到现在的‘共商大家事’,站在统一的立场上,做起工作来自然顺畅了很多。”纳溪区棉花坡社区党支部书记韩冬说,人大代表联络点成立之初并不被看好,大家担心“假把式”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为赢得居民的信任,在“红护家园”人大代表联络点的督促下,物委会、业委会、居民代表齐心聚力,清理墙面“蜘蛛网”、粉刷墙体、整治排污水沟、维修摄像头……随着一连串闹心的问题被解决,小区面貌焕然一新,大家的不信任感也慢慢消除。“红护家园”代表联络点的真诚服务,居民都看在眼里,不少小区居民也主动加入了“红护家园”志愿服务队伍。
走进“红护家园”,院墙上图文并茂的人大代表服务群众实现“微心愿”笑脸墙、护国战争小故事、“红护赞”好人好事,“红护之声”LED显示屏每日展播的红色影像,营造出了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书香故事会、“永宁榜样”、永宁原创、战壕党课等文化品牌活动,融入“勤、诚、信、仁、孝”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引导着居民积极参与,寓教于乐激发自治动力。
注入“红护家园”的不仅有红色元素,以党建为引领的服务体系同样无微不至。“代表便民服务卡”“楼院卡”“楼栋卡”规范上墙,上面不仅有入驻小区人大代表、社区值班、便民维修电话,还公开各个小组长、楼院长、楼栋长的服务电话。“只要居民有需要,随时都能找到人。”永宁街道人大办负责人杨仲兰说。
“街道人大工委在较大小区建立人大代表联络点,实行代表入驻小区服务群众,深入开展人大代表为民办实事活动,做有情怀有温度的代表,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幸福感。”永宁街道人大工委主任詹琴容说。
2021年以来,泸州市纳溪区永宁街道27名市区人大代表在联络站接待选民180余人次,共收集群众意见建议92条,成功化解小区邻里矛盾14起,帮扶解决特殊群体上学、就业、法律援助等民生问题67件,架起了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连心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