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泸州消息(龙婧 邱滟茹)“我们需要志愿者,共同战‘疫’。”“我来!”日前,泸州市纳溪区丰乐镇五里村、保安村部分地区被划分为高风险区,丰乐镇第一时间积极响应,成立五里村柑儿林疫情防控临时党支部和保安村大水窝疫情防控临时党支部,临时党支部根据工作职责在设立党员先锋示范岗后,不到20分钟,一支有16名志愿者的突击队就组建成了。
“不守规矩”的守门员
“我不值白班!”这已经是王波第3次到党支部来“抗议”了。为加强社会面管控,做好静态管理工作,五里村临时党支部结合实际考量后,设置了17个通行卡口,主要负责劝离外来群众,只为承担疫情防控、医疗救治、民生保障等紧急任务确需外出的车辆放行。每个卡口有两人轮班值守,每人一天值守12小时。从那天起,王波就从家里扛来桌子,凳子和一些保暖防蚊用品,驻扎在了土门子卡口上,成为了一名卡口“守门人”。
“晚上要恼火点,他们想到我只是志愿者,照顾我,只让我守白天。”说到为什么三番五次找排班的工作人员调班,王波说,“我还年轻,扛得住!”
自疫情发生以来,王波坚持每天值夜班,做好通行卡口守夜人,到点换班后,他还主动申请为工作人员送饭,配送物资。他总说,他不仅是五里村的人,更是一名共产党员,有义务也有责任冲锋在前,守护自己的家园。
“婆婆妈妈”的配送员
“再去看看屋头的米缸、冰箱,看还缺些什么,下午三点半前给我说,我们从镇上的超市帮大家采购配送,三天送一次,仅限基本物资”“你这个是啥子药,如果需要每天吃,我们就去卫生院问,或者想办法去区上买。”这个每天从早到晚在村民群内絮絮叨叨,事无巨细的人,是丰乐镇机关党支部的党员王洪再。从居民日常生活保障,到特殊、紧急的就医保障,哪里有需要,他的身影就出现在哪里。
疫情发生的第一晚,王洪再通宵作战,开展人员摸排,转运密切接触者,在最短的时间里熟悉了村情。第二天,他主动承担起了物资配送的工作。“每家有几户人,家里有没有青年我都比较清楚,情况特殊的我都上门问,多关心点。”有群众笑称王洪再是“王妈”,他却十分自豪,“大家这样喊我,说明我的工作是做到位了的。”
通过配送员点对点,心贴心的联系,丰乐镇共协调解决27名村民的生活保障问题,及时为三位患有慢性病的患者提供药品,尽可能在疫情下保障村民生活平稳运行。
“满面愁容”的检测员
“把手抬起来,侧面也喷一点,干脆把正面再喷一次,不能放过任何细节。”在上门为高风险地区的村民做完核酸采集后,志愿者魏再彬正皱着眉头,为医护人员进行消杀。
为做好防护工作,避免因操作不当引发交叉感染,临时党支部要求,核酸集中采集必须落实一米线,严格做好个人防护,上门采集核酸,入户前后都得做好全面消杀。魏再彬是个仔细、谨慎的人,自从干上了核酸采集信息登录员的工作,他的眉头就没有舒展过,一方面担心与群众接触时操作不规范,另一方面害怕错过消杀的细节。
“每次返回临时党支部前,我们都要提前20分钟做好防护服的消杀,魏再彬会挨个帮我们检查。”与魏再彬同行的医务人员说,“特殊时期,这样的操心和细心是有必要的。”
疫情防控临时党支部除了要求做好个人防护外,还设置了临时废物处置点,统一堆放、管理、转运废弃物,并每日环境监测办公地点和重点区域,做到全域防护。
连日来,“红细胞”党员们冲在第一线、站在最前沿,主动担当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心守护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