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泸州消息(陈雨 邱滟茹) 9月26日,在纳溪区丰乐镇保安村猕匠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猕猴桃基地里,公司总经理杨刚正在熟练地进行着一套流利的动作,不时接到客户打来的订单电话,记录客户的购买数量,随即又投入到猕猴桃包装工序中,准备给客户运送过去。
今年8月份以来,泸州就进入了持续的高温天气中,不仅是稻谷、玉米等农作物受到旱情影响,不少果蔬种植业也损失惨重。杨刚栽种的50亩猕猴桃也不例外,因为高温,三分之一的猕猴桃都被直接晒干在藤条上,看着一个个饱满的果实最后被晒成干果,杨刚想尽一切办法保住剩余的果实。
高温期间 连夜浇水为猕猴桃“退烧解渴”
杨刚说,因为白天的温度高不敢给基地浇水,于是避开平时正常的浇灌时间,晚上10点的时候去基地把水管接好,一直人工浇水灌溉到第二天早上5点,直到把整个土壤浸透后才停止浇灌。同时,为了抗旱,基地上的杂草杨刚也没有像往常一样去清理,反而留着,这样可以避免阳光直晒到地面,减缓地温上升。藤蔓上新长出来的枝条,也没有进行修剪,以此形成天然的遮阳网,减少阳光对猕猴桃的直晒。
连续一个月,杨刚每天晚上坚持7-8小时的不间断灌溉,最后成功保留住剩余的猕猴桃,最大程度地减少了今年产量的损失。
产量减少 但销量却不减
“这四盒是一会儿送去江阳区的,另外两盒送到龙马潭区。”杨刚把包装好的6盒精装猕猴桃搬运到专门运送的车上,给司机交代订单具体的运送地点位置。虽然前段时间的高温干旱影响了杨刚基地里猕猴桃的产量,但是由于今年夏天阳光充足,加上杨刚种植的品种好,技术管理成熟,保证了猕猴桃的口味品质,市场供不应求,仅凭线上销售,订单都不用愁。
在猕猴桃基地现场,笔者看到一直有从城区等其他地方的游客驱车赶来购买。这里不仅有老客户还有的是新客户,杨刚都带领他们到冻库里面去亲自挑选猕猴桃,然后称量包装好带回家去。
“在线上下单的70%是‘回头客’,他们前两年品尝我的猕猴桃后,就认同我的猕猴桃品质,然后他们再给朋友推荐介绍,口口相传,就有越来越多的人来我这儿买猕猴桃。”杨刚告诉笔者,除了线上销售,还有游客来基地进行现场采摘,既品尝到了美味还体验到了采摘的乐趣。
杨刚的猕猴桃绝不早采早卖,按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等待开花后生长150-180天后才采摘。据杨刚介绍,一盒简装的猕猴桃净重5斤,一斤20元就是100元一盒,精装是6斤168元一盒,每天约有线上订单130多单,除了泸州本地以外还销往广州、重庆、成都等其他地区。
科学管理 用专业的技术保证品质
除了杨刚以外,泸州还有很多人都在自主创业种植猕猴桃,但就会有人好奇为何杨刚家的猕猴桃品质口感要更胜一筹呢?其实,这与杨刚过硬的猕猴桃种植技术有关。
杨刚本科就读于四川农业大学,学习的是果树专业,毕业后考上了本学校的猕猴桃种植专业研究生,除了校内的学习,还多次赴韩国、新西兰学习猕猴桃栽培技术,将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一线生产时间和技术输出中。
2019年,杨刚响应国家乡村振兴号召,回到自己的家乡纳溪区进行自主创业,在丰乐镇保安村流转了50亩土地栽种猕猴桃。为了做优品质,达到生态、高产目标,杨刚下了不少功夫。他利用机械化操作把土地全部推平,根据猕猴桃生长所需元素进行自主配方改土,每亩用了40吨有机肥和3吨草木灰混合,使得土质疏松、腐殖质含量适中、蓄水能力强、透光性好。“挂果后,新鲜采摘下来的果实最长可以存放三个月,而且口感不会有变化。”杨刚说。
除了自己种植一点猕猴桃产销外,杨刚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是给其他种植户讲授种植技术。近几年来,杨刚去到安徽、河南等地给猕猴桃种植户进行技术指导,同时还邀请他们来到自己的基地观看学习。不仅是在田间地头,还去各个高校给学生上技术指导课。“我对外售卖主要是2个品种,其余还有4个品种都是用于研究的。”杨刚对待猕猴桃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细心钻研照顾,对于他而言,种植猕猴桃不只是用来获取收入的,更是坚持学习进步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