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泸州消息(魏箐 杨益 邱滟茹)耕地是农业发展之基,纳溪区在加快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步伐的同时,抓住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有利时机,盘活农村土地资源,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对撂荒土地进行资源整合,让“沉睡”的土地焕发新生活力。
纳溪区丰乐镇和龙车镇连片打造的纳溪粮油现代农业园区,以高粱,油菜,大头菜,土豆,水稻等粮食作物为主。清澈的溪水沿着新修建的水渠潺潺流入农田,滋润着葱茏青翠的作物,数米宽的水泥机耕路纵横交错,从空中俯瞰,宛如棋盘。
“新建成的高标准农田,让原先的泥路变成了三米多宽的机耕道,土沟也变成了水泥渠和便民道,便于机耕机收,能灌能排,不仅提高了粮食产量,耕种条件和周围配套设施建设也得到了全面的改善。”丰乐镇皂角村党总支书记陈洪阳说。
自2019年起,纳溪区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依托现有耕地资源,通过增施有机肥、建设排灌沟渠、完善农村机耕道网络等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和农田基础设施条件,打造设施配套完善和抗灾能力强的现代农业高标准基本农田,加快村民田间作业机械化,在保障农业高效生产的同时,促进农民增收。
“截止目前,纳溪区全域已建设高标准农田39.21万亩,相较于以前的粮食产量,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后,我区高标准区域粮食总量上涨11.8%。”纳溪区农业农村局粮油经作股股长丁一波表示,采用机械化作业,农业机械作业效率可达95%,极大的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为抓好粮食生产,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在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同时,全面进行撂荒地治理。在丰乐镇和龙车镇连片打造的3万亩粮油产业示范园区龙车片区里,油菜长势喜人。经过土地平整和流转,撂荒耕地种上了当季作物,重新焕发生机。
“我们结合村上实际情况,实施‘退经还耕’项目,连片腾退以藤椒、柑橘、蚕桑为主的低质低效经济作物700余亩,依托各级项目资金,把这一片建成高标准农田,不断改善优化农业生产条件。”龙车镇建坝村村支部书记刘小兵说。
为盘活撂荒耕地,龙车片区的工作人员疏通排水渠,清理田间杂草,铺设了水肥一体滴灌设施,并在田边种植石斛、水葫芦等作物起到净化水源的作用,最大限度保障作物绿色安全。
“在保证科技含量以后,我们还鼓励各类经营主体参与撂荒地整治,利用政策优势和资金补贴,因地制宜发展当季作物种植。”龙车镇建坝村村支部书记刘小兵表示,通过完善农田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水平,通过一系列改造,农田综合生产能力提升10%左右。
把撂荒地整治与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生产基地建设等项目相衔接,对参与撂荒地整治的经营主体和带头复耕复种的农民在生产物资、农机具购置等方面给予适当补助,调动了各方面整治撂荒地的积极性的同时,极大程度的助力乡村振兴。
“下一步,我们将加大推广应用现代化农业新技术,整合力量补齐短板,继续探索改革耕地补贴政策,加快长效机制建设,认真对标补短,确保土地不撂荒。”纳溪区农业农村局粮油经作股股长丁一波说。
地平了,水通了,高标准农田也建设起来了,推动农业发展转型升级,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盘活土地资源,实现富民强村,为加快乡村振兴打好产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