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纳溪:“秸”尽所用 多元化开展秸秆综合利用

2023-03-01 16:38:24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魏杰

四川在线泸州消息(龙婧 邱滟茹)二月的泸州市纳溪区丰乐镇皂角村,两块发酵堆安静的摊在一块空坝里,一张绿布盖在上方,边上一个小机器在嗡嗡作响,走进后还能闻到一股类似发酵的酒糟味。“这是我们收割后的秸秆或者红苕藤条,打碎过后,撒上我们的菌类,就放在这里发酵,绿色的塑料布是为了防雨保温,这个运作的小机器就是用来恒温的,作用就是让它们能尽快的发酵。这样这些秸秆就能变废为宝了。”皂角村村支书陈洪阳介绍到。

原来,在传统农业生产中,农作物秸秆的利用率很低,农民一般都采用焚烧的方式来处理农作物秸秆。但直接焚烧对空气质量造成严重危害,并威胁人的身体健康,还易引起火灾。秸秆焚烧也会破坏土壤结构,将土地中的有机养分、氮素等全部烧掉,造成土地水分蒸发,破坏土地的抗旱能力和保湿能力。

据了解,在丰乐镇和其邻近村镇,有作物近五万亩。而一季的作物产生的秸秆一亩就有近2吨,全年秸秆的总量将近40万吨,综合利用率80%,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从过去的一烧了之到现在的变废为宝,自从纳溪区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开展以来,丰乐镇把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乡村振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结合起来,构建起农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长效机制,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结合实际,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我们提倡增草减料,引进新技术新装备,提升秸秆收集机械化水平,提高秸秆离田率、收集率,减少秸秆长途运输,鼓励就近利用,通过微贮、氨化、青黄贮等技术持续提高饲料化利用,从而引导村集体公司市场化利用秸秆。”泸州市纳溪区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雍涛介绍。

截止日前,该秸秆综合利用项目一期已完工,二期将于今年7月全面完工,届时,秸秆利用可实现燃料化、肥料化、饲料化全面发展。今年,皂角村为实施项目的合作社配置了秸秆粉碎机,将小麦秸秆和豆类秸杆一起加工成草粉,成为优质的饲料。还进行颗粒饲料的生产等,将秸秆饲料化利用;同时配置秸秆还田机,对秸秆进行粉碎还田,引导农民对秸秆进行肥料化利用,提高土壤肥力。

“我们区现有的养殖种类有牛、羊、兔子、林下鸡、生猪等,大概每头牛的草料日均消耗量为5公斤,一只羊消耗草料日均1.5公斤,每头猪日消耗草粉1公斤,这些牲畜每日的秸秆消耗是一个相当大的数字,通过秸杆收集打捆,制造颗粒饲料,出售给养殖企业,或是养殖户自我收集与利用。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大的秸秆饲料化利用空间。”皂角村村支书陈洪阳说。

陈明英是皂角村的种养殖大户,种植了30亩的小麦、玉米,饲养了10头牛和60只羊。她告诉记者,她将收集的玉米、小麦秸秆进行综合利用,饲喂牛羊,一年利用的秸秆达到60吨,年收入近万元。“这些秸秆确实是值钱,往年烧了太可惜了。”陈明英感慨。

纳溪区把农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城市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目前,纳溪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取得明显成效。秸秆综合利用在全省正逐步形成循环产业链条,把原本废弃的秸秆变成了保护生态环境的“绿色秆”、农户增收的“黄金秆”。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