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溪区熊荣淑:无畏阻“艾” 因爱坚守

2024-05-24 15:43:54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魏杰

四川在线泸州消息(周光文 文/图)“艾滋病防治工作很孤独,有时候甚至不被公众理解。但我希望把自己的力量可以化为一缕缕阳光,驱散患者的恐惧与绝望,重燃对生活的热爱与希望。”熊荣淑说。

熊荣淑是纳溪区东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基层艾滋病防治工作人员。从2019年至今,在艾滋病防治工作战线已坚守了5年。

说起艾滋病,大部分人都会“谈艾色变”。熊荣淑刚开始也是怀着害怕、忐忑的心情接下这份“特殊”的工作。为了能更好的指导和服务患者,她开始努力钻研艾滋病相关知识,学习与患者沟通的技巧。随着对工作理解的加深,她发现艾滋病患者和普通人是一样的,没有三六九等之分,他们更需要关心和关怀。于是,她便背上背包,带上随访单、药品等物资,开始入户随访,主动上门关心患者。

熊荣淑说:“这几年接触了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人群,发生了很多特别的事情,心里装了太多的秘密,但我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只能自我治愈才能更好的治愈患者。”这份工作的孤独,源自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特殊性,因为要对患者个人信息保密,她的办公室是独立的,平日里只有她一个人。经常有患者到办公室找她聊天,“熊医生,我心里很难过,不知道要向谁倾诉,我只能来找你了。”每当这个时候,她总是轻轻关上办公室的门,真诚对待患者,让患者完全敞开心扉与她交流。熊荣淑加了很多患者的微信,与很多在外地或者没有时间面对面交流的患者线上沟通。据熊荣淑回忆,一位患者在凌晨2点给她打了一通微信语音,语气着急的说:“姐姐,我今天没有做安全措施,我的男朋友会不会被感染?”熊荣淑立刻从睡眼惺忪中清醒,与该名患者进行沟通与分析,足足聊了一个多小时。此时,熊荣淑已全无睡意,开始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再次为患者提供指导建议。当熊荣淑再次抬头时,天已经蒙蒙亮了。

当问到有什么特别记忆深刻的事情时,熊荣淑说“点点滴滴的小事情太多了,但也正是因为这些小事,让我坚持至今。”据熊荣淑回忆。2023年的6月,天气已经逐渐炎热,熊荣淑要入户随访一名新患者,但患者地址不准确,电话也打不通。她只能顶着烈日沿路问询,2.5公里的路程,她足足走了接近2个小时,才找到患者的家。熊荣淑说有的患者经常忘记吃药,她就调好手机闹钟,提醒患者按时服药。有的患者经济困难,她就积极与街道协调,帮助符合条件的患者办理低保,向医院申请减免检查费用。

熊荣淑说:“我太理解他们的不易了,希望大家可以对他们多一些善意,多一分关怀”。艾滋病这个名词诞生以来,伴随着无数的误解、恐惧和歧视。然而,艾滋病并非一种可怕的绝症,而是一种可以通过治疗和关怀来管理的慢性疾病。艾滋病患者同样拥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利,让我们共同为艾滋病患者创造一个更加包容、友爱的社会环境。

据了解,纳溪区坚持政府领导,部门联动,不断完善“三线一网底”的艾滋病防治体系,实施“严防严控、联防联控、群防群控”防控策略。探索创新艾滋病防治工作机制和模式,鼓励引导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高质量开展宣传教育、综合干预、检测筛查、治疗关怀等工作,有效提升当地艾滋病防治工作质量,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