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泸州消息(雷生 蒋昊) “请以火险高危单位泸天化股份公司为例,调出点位信息。”11月28日,随着泸州市应急局相关负责同志的指令,纳溪区永宁街道工作人员熟练地打开泸天化股份有限公司全景图,公司及周边民居建筑、路况、疏散路线、应急避难场所等信息随即清晰呈现眼前。当天,通过听取汇报、现场查看和应急演练,永宁街道应急能力建设顺利通过市级验收。为打通应急管理“最后一公里”,永宁街道通过“五强化”工作方法,筑牢安全底板、守牢安全底线,保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为街道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安全稳定环境。
强化队伍建设。为切实提升街道应急能力,成立由街道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其余领导为成员的应急工作领导小组,配备专职工作人员7名,其中3人取得无人机操作证。同时,按照“一主两辅”队伍建设要求,建立了一支20人的街道级专业救援队伍、一支30人的综合救援队伍和11支共330人的村(社区)级救援队伍。根据市、区《基层应急能力补短板建设推荐清单》要求,今年街道又投入资金近40万元,配置了视频矩阵、数字调音台、智能会议一体机、高配置图形工作站、应急指挥终端及无人机、单兵、布控球、视频记录仪、公网对讲机等前端设备,依托市局应急管理综合信息平台搭建"三张图”,实现辖区风险全面管控、预警信息闭环管理、应急指挥快速高效。
强化物资储备。街道、村(社区)共设置物资仓库12个,分别储备电锯、抽水泵、铁锹、镰刀、斧头、灭火器、电筒、水枪等10余类灭火应急器具,今年又新购置灭火器50个、铁铲30把、砍刀30把,水枪20支,电锯5把,电筒80支,并落实专人负责,定期对应急物资进行清点,实行“进出”台账管理。同时,根据实际需求,优先安排资金备足备齐编织袋、沙袋、探照灯、救生衣、雨衣等物资,所有应急设施时刻保持“满血”状态,确保应急处突时“拿得出、用得上”。
强化宣传教育。永宁街道地处纳溪中心城区,是全区经济、文化、商贸中心,幅员面积17.5平方公里。由于建制时间长,辖区基础设施老旧,人多车多、人员密集场所多、学校多、危化企业多,安全监管点多线长面广,防范化解安全风险任务繁重。街道通过“走基层”入户宣传、召开院坝会、印发宣传资料、制作警示牌以及当家人微信群宣传等方式,常态化开展安全宣传教育。今年以来召开森林防灭火工作会12次,开展集中宣传11次,发放宣传资料30000余份,出动流动宣传车215台次,转发森林防火宣传预警信息165条,安装警示标牌28块,当家人微信群短信提示10000余条,广泛开展安全用火用气用电及防溺水警示教育,增强居民群众安全应急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强化隐患整治。强化对辖区内重点企业、场所的安全监管和隐患排查,对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商贸企业、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城镇燃气、特种设备、农业农村、文化旅游、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坚持自查和检查、明查和暗访相结合,对检查出的问题纳入隐患台账,落实整改措施、期限、责任人,落实整改闭环。今年共检查企业(场所)276家次,发现问题隐患185个,已整改182个,3项正在整改中。并对辖区3个重点森林防火区2个气象监测点41个火灾高危单位3个道路交通风险点247个消防栓进行全面风险摸排,将风险点相关信息数据录入平台,包括拍摄的风险点360度全景影像,避险转移图、风险点巡查责任人及联系方式等。目前街道已建立298个监测点位,进行数字化管理,实现风险点位一图通览。
强化责任落实。明确“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工作原则和新业态安全监管职责,建立领导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各部门具体落实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强化村(社区)“属地管理”意识,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并督导企业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强化企业法人、实际控制人第一责任人责任,严格落实全员安全责任制,把责任分解落实到工作最小单元,辖区726家企业(其中47家规上企业,5家危化企业)6个加油站1个加气站1571家九小场所实现安全主体责任落实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