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传统手艺人李小青:一生守候制鼓手艺

2016-08-15 14:19:12来源:四川在线编辑:庞山岚

四川在线泸州消息(杨涛)8月11日,泸州市纳溪区合面镇马桥村的李小青正在进行小二鼓制作。

泸州市纳溪区合面镇马村所在地原是古场镇,四周围绕着肥沃的稻田,村头住着61岁的传统制鼓艺人“李二鼓”(李二鼓本名李小青,家中排行老二,因为制鼓,人称李二鼓)。解放后,李小青本家有“地主”成分的长辈,“我家便被划为富农”——于是李小青没能进入学校学习,父辈希望李小青能学得一技之长,而父亲又是锣鼓匠,于是请制鼓师傅到家中传授他制鼓技艺。李小青从此开始了制鼓的行当,这一做,就是40多年。

“牛皮要选用牛背上的牛皮,牛肚上的牛皮太薄。”李小青介绍,制鼓腔的木材得选用上好的柏木,牛皮得选用15年以上的老牛皮,从原木到鼓腔,从牛皮到鼓皮……前后得经过80多道工序,每道工序都很繁杂。“比如制鼓皮吧,得将整块的牛皮根据鼓的大小切成小皮,然后去毛、削肉、打孔、穿绳、崩皮、晒皮……晒出一张鼓皮前后得一月左右。现在的机器鼓很少用牛皮,价格也就便宜了。”

农闲时,李家后院时不时传来“咚咚”的鼓声。“我做过最大的直径有104厘米,最小的不到12cm。”经过几十年的琢磨,从边鼓、抱鼓、小二鼓、大二鼓、大朝鼓……李小青能制作出近20种不同音色、不同类型的鼓。

“农村耕地都被农机取代,老耕牛越来越少,制鼓的行当也快消失了。”李小青叹息,现在每年制鼓量也就70余个,均销往附近的宜宾、泸州、自贡等地。

让李小青欣慰的是,虽然别人都不愿学习制鼓的行当,但自己的儿子总算学会了这门手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