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记者 蔡惠兰)记者从泸州市政府新闻办获悉,前三季度泸州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969.7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1.2%,比上半年回落0.9个百分点,但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3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3.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7.03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549.42亿元,增长13.1%;第三产业增加值283.25亿元,增长10.5%。
农业生产总体稳定
前三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及服务总产值221.82亿元,同比增长3.3%,农、林、牧、渔、业及服务增加值139.22亿元,同比增长3.3%。畜禽产品中,生猪养殖有所下降,牛羊禽发展加快。全市生猪出栏250.16万头,同比减少2.5%;牛出栏5.12万头,增长5.4%;羊出栏34.02万头,增长6.1%;家禽出栏2134.47万只,增长2.6%;兔出栏767.04万只,增长5.4%。肉类总产量23.14万吨,同比减少1.1%,其中猪肉产量17.91万吨,减少2.4%。农产品生产总体较好,粮食、油料、蔬菜、水果、烟叶、茶叶预计实现增产。
工业生产稳步增长
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6%,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8个百分点,但比全国平均水平高8.4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6.6个百分点。
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4%,重工业增加值增长18.6%。
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8%,集体企业增加值增长20.3%,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14.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增长18.0%,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加值增长24.7%。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8.4%。
从重点行业看,全市传统四大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7%,其中,酒的制造业增长13.6%;能源行业增长9.0%;化工行业增长9.4%;机械行业增长19.4%。新兴医药制造业同比下降5.7%。
从重点监测产品看,多数产品产量同比实现增长。其中,平板玻璃同比增长1411.5%,合成氨增长35.0%,农用化肥(折纯)增长33.4%,炼油、化工生产用设备增长30.4%,瓷质砖增长28.7%,日用玻璃制品增长28.1%,通信及电子网络用电缆增长27.1%,纸制品增长21.6%,白酒(折65度,商品量)增长9.4%、水泥增长14.8%。产量下降的产品中,化学农药下降86.8%,浓硝酸下降23.1%,矿山专用设备下降21.1%,啤酒下降20.5%、硫酸下降10.5%,塑料制品下降2.9%。
1-8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917.63亿元,同比增长9.3%,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57.70亿元,同比增长12.6%。
服务业发展加快
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283.25亿元,增长10.5%,比上半年加快0.5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长6.4%,比上半年加快1.1个百分点;金融业增加值增长20.7%,比上半年加快1.7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长4.3%,好于上半年负增长(-0.3%)水平。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9.2%,比上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投资规模快速增长
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26.72亿元,同比增长24.1%,较上半年回落3.7个百分点。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投资)1107.41亿元,增长22.8%,比全国平均增幅高12.5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增幅高12.4个百分点。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43.90亿元,同比增长191.7%;第二产业投资400.19亿元,下降0.3%,其中工业投资392.46亿元,下降1.7%;第三产业投资682.63亿元,增长38.8%。
从投资主体看,民间投资保持增长态势。全市民间投资(含农户投资)734.39亿元,同比增长6.7%,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1.1%,拉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1个百分点。
从重点投资领域看,全市完成基础设施建设290.51亿元,增长34.4%。其中,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完成投资156.16亿元,增长26.0%;信息传输、软件业实现投资13.74亿元,增长499.9%。民生及社会事业完成投资232.21亿元,增长93.8%。
从到位资金情况看,投资到位资金1100.75亿元,同比增长17.3%。其中,国家预算资金46.07亿元,增长70.5%,自筹资金910.02亿元,增长18.1%,国内贷款45.03亿元,增长16.3%。
从房地产开发看,房地产开发投资150.25亿元,增长0.9%。商品房施工面积1422.07万平方米,增长15.5%;商品房竣工面积115.45万平方米,下降46.3%,商品房销售面积247.08万平方米,增长4.3%,商品房销售额115.29亿元,增长16.3%。
消费品市场平稳增长
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1.53亿元,同比增长13.6%,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1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6个百分点。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78.91亿元,增长13.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12.62亿元,增长13.2%。
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58.74亿元,增长11.1%;商品零售332.79亿元,增长14.1%。
在商品零售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商品零售额201.15亿元,增长19.4%。从热点商品看,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同比增长25.4%,化妆品类增长181.5%,日用品类增长18.0%,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5.0%,中西药品类增长14.9%,家具类增长19.8%,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2.6%,通讯器材类增长26.6%。
进出口贸易同比下降
前三季度,外贸进出口总额19021万美元,同比下降15.7%。其中,出口额16810万美元,下降17.0%;进口额2211万美元,下降4.1%。
财政、金融运行稳健
前三季度,全市地方公共财政收入87.41亿元,同比增长10.4%,其中税收收入44.32亿元,同比下降3.6%。全市地方公共财政支出231.39亿元,同比增长19.9%。其中,教育支出47.88亿元,增长13.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9.54亿元,增长11.7%;医疗卫生支出27.53亿元,增长29.5%;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0.12亿元,增长35.0%;节能环保支出6.25亿元,增长31.4%。
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778.01亿元,比年初增加165.21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039.39亿元,比年初增加118.61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比年初增加76.81亿元,短期贷款比年初增加31.00亿元。
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
前三季度,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1.4%,与全国平均涨幅持平,低于全省(1.5%)平均水平,较去年同期回落0.9个百分点。八大类商品及服务项目价格呈现“六涨二跌”态势,分类别看,食品类上涨1.9%,衣着类上涨6.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2.4%,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上涨1.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7%,居住类上涨0.1%。烟酒类价格累计较去年同期下降5.9%,交通及通信类下降1.4%。食品类上涨影响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0.7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全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比去年同期下降2.2%,降幅比去年同期扩大2.1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0.4%,降幅比去年同期扩大0.1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持续增收
前三季度,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76万人,同比增长14.7%。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65元,同比增长9.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36元,同比增长10.9%。
总的来看,前三季度,全市经济增长速度虽有回落,但平稳、健康运行的基本面没有变,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没有变,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仍继续保持全省前列。四季度,随着各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政策措施效果的不断显现,积极因素和新生动力将不断集聚,全市经济运行有望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