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存一定金额,就可以获得免费手机或其他优惠。眼下,各通讯商家推出的此类活动越来越多,也颇受消费者欢迎。不过,优惠的背后往往伴随着风险。记者从工商部门了解到,近期因为此类活动而导致的消费投诉不断增加。工商部门提醒各位消费者,在办理此类业务时一定要先了解清楚业务情况,以免产生不必要的消费纠纷。
近日,市民张大爷在龙马潭区一移动营业厅内听到宣传,可以存话费送手机,他认为比较划算,便办理了新的手机卡号并签订了合同。可是,张大爷没有注意到,合同中注明了该手机卡只能在赠送的手机上使用。而当张大爷回到家发现这一条款后,觉得自己当时没有搞清楚活动的真实内容才签了合同,有些后悔,想要退还手机。可是,移动公司以双方已签订合同为由,不同意退还。张大爷的女儿找到龙马潭区城北工商所消委分会寻求帮助。
城北工商所消委分会认为,根据《消法》有关消费者享有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的有关规定,张大爷虽然自愿接受了公司“存300元话费送手机”的促销活动,双方也签订了书面合同,但鉴于张大爷年岁较大,理解能力有限,未能考量清楚的实际情况。工商所希望移动公司本着服务至上的理念,从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角度出发,给予消费者最大程度的理解与让步。最后,在城北工商所的调解下,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由移动公司收回赠送的手机,扣除张大爷使用手机4个月的话费100元,退还张大爷现金200元。
工商部门提醒,通讯领域一直是消费者投诉举报的热点,运营商进行预存话费套餐等业务促销时,应详细说明套餐的标准,消费者在办理预存话费送手机活动时,也要仔细向经营者询问有关业务情况,以免产生不必要的消费纠纷。
何天蓉 杜娟 记者 周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