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微信走亲民路线 泸州打通互联网+政务节点

2015-12-21 09:46:17来源:泸州新闻网编辑:庞山岚

   今(21)日,是上周泸州日报微信的“放榜日”。泸州日报微信一周放榜一次,于每周一放榜,发布中国新媒体指数泸州地区微信公众号影响力排行榜分类榜单。榜单由清华大学、《成都商报》、《泸州日报》权威发布。政务榜的竞争尤为激烈,前十强常被“酒城交警”、“泸州青年”、“寻梦纳溪”等政务微信盘踞。

    从2014年起,政务微信异军突起。政务微信,被地方政府看作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创新社会管理、提高党委和政府公信力的新载体,泸州也不例外。今年6月,泸州市制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即时通信工具政务公众账号发展的通知》,政务微信数量直线上升。

    泸州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11月底,市级部门(单位)共开通政务微信75个;截至12月6日,7个区县共完成注册认证政务微信公众账号130个,主要为公安、住建、民政等重点民生部门和各乡镇(街道)、社区。

    在政务微信如雨后春笋出现的今天,政务部门如何在“互联网+政务”的新模式下玩得转,做到为民服务与吸引粉丝两不误?“酒城交警”、“泸州青年”、“寻梦纳溪”等泸州政务微信界“明星”的运作方法或许值得借鉴。

关键词一:权威发布

    政务微信,就是政务部门把线下服务搬到了线上,实现政务服务的互联网化。也就是说,每个政务微信信息发布内核与自己的业务有关,是这个领域的权威发布,服务对象也相对固定。

    18日,“酒城交警”微信公众平台发了一则关于12月19日省道308线清溪沟大桥桥梁检测将实行全封闭临时交通管制的信息。不到4个小时,阅读量突破6000。前一天,泸州交通违法专题曝光第193期阅读量近8000。

    “酒城交警”微信公众号公众平台集警务资讯、信息查询、交管信息、便民服务等功能服务模块于一体。市民点开平台,不仅能进行交通违法查询、了解办事网点分布及交通路况资讯等,还能进行交规学习,网络问政实现警民信息互动。平台从1月22日正式发布,不到1年时间已拥有粉丝7万多名,后台信息咨询人数5939人,总阅读量达460.39万次。

    泸州青年的“私人定制”——“泸州青年”政务微信公众平台是团市委创建的。平台从2014年3月酒博会起试运行,算得上是泸州较早一批政务微信,有3万多名粉丝。平台有“我的共青团”、“志愿者注册”、“创业扶持政策”等信息。粉丝们还能用“青年之声”互动社交平台进行互动,得到校园生活、就业创业、权益维护等专业的解答。

    “泸州青年”微信公众平台负责人谢宇解释,新媒体是工作的一种手段,不能跟风办微信,而是要把这个平台用好、用活。

    “寻梦纳溪”是纳溪区的政务微信公众平台,目标用户是纳溪当地人。“寻梦纳溪”负责人张媛说,在文稿的选择上,他们更加注重民俗、文化、旅游、便民信息等方面,特别是在旅游文化上,下了很多功夫,在景区宣传中带入美景、美食、非遗文化项目等,展示纳溪的特色。

    进一步提升微信便民服务功能,是政务微信的目标。以“酒城交警”微信公众号为例,目前,交警部门正在研究在微信上实现车管业务的自助办理模式。

    这批长期排名前十强的政务微信,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基本保持高频率更新甚至每日更新,在粉丝中保持高曝光率。

关键词二:注重互动性

    政务微信,是指尖上的政民互动,重在“互动”二字。

    今年“七夕”,“泸州青年”微信公众平台策划了《七夕去哪儿? 去参加“全城热恋·爱满泸州”青年联谊活动啊!》,集结单身男女青年开party,给他们提供一个交友的机会。“泸州青年”接到众多粉丝私信咨询,报名踊跃。

    让谢宇颇为自豪的是,开通微信后,团市委没发过通知要求任何人订阅,但“泸州青年”还是在泸州年轻人当中占据了一席之地。“泸州青年”通过策划线上线下的互动活动,吸引粉丝。“泸州青年”微信公众平台发起了“醉美小桂花”的评选活动,开展了免费送庆典门票、青年联谊、为乡村好青年点赞、鲁甸抗震救灾募捐等各种活动,得到青年们的关注并积极参与。

    在众多明星政务微信中,“竹苑社区”是唯一一个挤进前十名的社区微信公众平台。看名称一目了然,是江阳区华阳街道竹苑社区的微信公众平台,主要发布便民信息、生活服务、社区活动和邻里学堂通知,建起线上交流方式,为居民服务办事提供便利。

    “竹苑社区”编辑傅玲玲说,小区居民很关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微信的推出,能为居民提供准生证、幼儿园入学报名、社保卡办理等咨询服务,把相应的资料和办事流程发给咨询的居民,让居民少跑路。

    “竹苑社区”忠实读者周容说,微信及时更新社区里的停水、停气等动态,并提前通知,起到了告知义务,很贴心。

关键词三:走亲民路线

    纳溪区居民陈利科是“寻梦纳溪”的忠实粉丝。有一次,他直接问到编辑部点赞外加提意见。陈利科说,纳溪就该有自己的微信宣传家乡,“寻梦纳溪”做得好,希望“寻梦纳溪”的稿件要跟惠民政策更结合一点,多做市民关心的政策解读。他还把“寻梦纳溪”推荐给自己认识的在外地上班的纳溪人关注。

    记者在调查中得知,大部分政务微信的编辑以80后、90后居多。政务微信从一开始从语言风格和内容上注重接地气,走亲民路线。

    “寻梦纳溪”负责人张媛说,在语言上,“寻梦纳溪”把网络语言、地方方言结合起来,让用户在文稿中找到乡音。在稿件的形式上,他们也会做文案策划,用央视节目、热门话题电影、名人纳溪游、情书等形式,让用户在轻松和熟悉的语言文字中找到共鸣;在稿件的来源上,会在众多的稿源中筛选出照片最好、有趣的东西来做。

    “泸州青年”政务微信公众平台开启了学霸、吃货、驴友等不同模式,就有诸如“美味食谱”、“中英互译”、“英语四六级查询”、“天气早知道”、“驾车导航”等内容。不仅如此,小视频、微电影等时下流行的微信传播方式,“泸州青年”也尝试过。

    当然,微信等新媒体的运用,还是见到了效果,众多粉丝的关注不须多说,有的政务微信还创新的营销模式,带来了看得见的经济效益。

    纳溪区委宣传部利用微信的辐射效应,助推全域旅游,将旅游与产业配套宣传,将产品软广告注入微信宣传中,通过生动的文字和图片表述,吸引游客。《克不克,天仙硐勒枇杷吃得了哦》、《一杯茶一世界》、《星期六,high爆草莓节》等等微信一星期一级阅读量超万次。今年,天仙镇230万斤枇杷销售一空,实现销售收入3200万元,带动乡村旅游收入500万元;“五一”节三天假期,全区共接待游客6.73万人次,实现经济收入4090.77万元。

记者 朱虹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