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 (2013-07-10)·今年合江荔枝产值望破5亿 正打造十亿元产业
  •     目前,合江县已发展晚熟荔枝18万亩,包括大红袍、绛纱兰、糯米糍、带绿、陀缇、楠木叶、妃子笑等名优晚熟品种。今年,合江荔枝普遍丰产,产量有望创历史新高1300万公斤,产值突破5亿元,将带动全县农民人均增收980多元。
  • (2013-07-09)·打造现代农业示范镇 弥陀镇新农村示范片缩影
  •     江阳区弥陀镇地处“名酒名园名区”项目核心区,下辖16个村和1个社区,总人口3.3万人。近年来,弥陀镇坚持工业与农业互动、产业发展与新村建设相结合,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积极探索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产城一体、统筹城乡发展之路,重点实施“1123”发展战略:打造一个沿江旅游带,建设一个酒业配套园区,搞好弥陀、白马两个集镇开发建设,做大做强高粱、蔬菜、制种三大农业特色产业,镇村面貌焕发出勃勃生机。
  • (2013-07-09)·合江白米乡:荔枝提前卖青山 果农坐地收两万
  •     日前,笔者在合江县桂花村徐石果园场了解到,荔枝大户陈德银种植荔枝120多株,有90多株挂果,在五月份就以2万元作价卖给了商贩(俗称“卖青山”),几乎一点都不操心,2万钱就轻松地装进了腰包。
  • (2013-07-09)·震东:石桩村300亩香芋长势好 预计9月底丰收
  •     在叙永县震东乡石桩村300亩的香芋种植地里,一棵棵育苗沐浴在阳光下,看着一大片一大片的绿让人满是欢喜。从去年底引进香芋育苗以来,专合社全体农户在本村蔬菜种植专合社党支部和村委班子成员的技术指导、配套设施争取下,为300亩的香芋种植创造良好条件。
  • (2013-07-07)·李子价格超往年10倍 泸州彝乡果农眉开眼笑
  •     “好卖!有时背到半路就被外地收购的人‘抢’了去……”近日,泸州市叙永县水潦彝族乡水潦村果农陈芮谈起今年李子的销售一脸笑容,今年,该乡李子价格较往年高出5到10倍,果农增收3到6万元不等。
  • (2013-07-05)·纳溪:“田坎玉米”丰产 小田坎做出增收文章
  •     近年来,纳溪区农民利用水稻田坎种植发展“田坎玉米”的积极性高涨,全区“田坎玉米”的种植面积达到了5000多亩。“田坎玉米”成了纳溪区农民增收的又一条好路子。
  • (2013-07-05)·欲与瓜果试比高 特色瓜果托起农民“增收梦”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刘传福)7月3日,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特兴镇走马村的瓜果大棚内,农民正观看着上百种瓜果的长势情况。长得修长比人还高的各类瓜果,托起农民的增收梦想。
  • (2013-07-03)·抓“鸡”遇全家总动员 建农场实现致富不是梦
  •     前一段时间的H7N9高致病性禽流感搅得人心不安,养鸡户更是损失惨重。一些养鸡户该进鸡苗补栏也不敢进了,开始对市场等待观望。然而纳溪区渠坝镇天星村二社的养鸡大户王依良却看好行情,“逆风行船”,抓紧鸡苗补栏,要赶疫情一过价高的趟儿。
  • (2013-07-02)·泸州:10元一公斤 纳溪黄金梨卖起“黄金价”
  •     7月2日,笔者在泸州市纳溪区天仙镇牟观村黄金梨基地上看到,满山遍野的黄金梨挂满了枝头,前来收购的水果商络绎不绝。据该村的黄金梨种植大户范友才介绍:眼下,黄金梨的价格卖到了10元1公斤。他家里种植了4亩多黄金梨,还没完全成熟就有老板来下了“订单”,收入超过了10000多元。
  • (2013-07-01)·叙永11万亩“黄金叶”开烤 梳式烟夹助农增收
  •     近年来,叙永县不断推广科技种烟,“梳式烟夹”的投用,大大提高了烟叶装炕的工作效率,减轻了烟农的劳动强度,降低了烟叶烘烤的成本,仅此一项就将让烟农户均增收4000元左右。
  • (2013-06-25)·江阳区:“三着力”助推农业农村经济率先突破
  •     2013年,泸州市江阳区在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着力六个突破、力争四年翻番”的战略部署时结合自身农业和农村工作实际,认真分析研究,提出了以统筹城乡发展统揽当前和今后农业和农村各项工作的思路,并形成江阳区统筹城乡突破实施方案,着力从农业产业结构、农业经营方式和产村相融一体化发展等三方面实现农业农村经济的率先突破。
  • (2013-06-21)·纳溪棉花坡:精耕细作 荒山坡种出“黄金”李
  •     荒山坡上种出“黄金”李,蒋德友种李子尝到了甜头。他说,自己前两年新栽的200多棵李子树今年已开始挂果。今年初,他申请成立了李子种植专业合作社,社员有10多户,种植面积发展到50多亩。“我希望能够带动周围更多的邻居都来种李子,大家一起勤劳致富。”
  • (2013-06-20)·白米乡:土地流转圆创业梦 农民工返乡养泥鳅
  •     泸州市合江县白米乡桥上村一位30多岁的农村女子通过外出“取经”、科学试验,掌握了泥鳅繁育、养殖技术,建成了全县最大的泥鳅养殖基地,还先后教会了县内外慕名前来学习技术的徒弟5名,并荣获了白米乡2012年度“巾帼建功标兵”。
  • (2013-06-19)·龙车镇:种植黑玉米 农民尝“黑色经济”甜头
  •     为促进农民增收,纳溪区龙车镇针对该镇农业结构单一、群众增收途径有限等实际问题,切实以该镇塘口村农业科技示范园为依托,开展“黑色食品”种植示范项目。试种的黑色食品包括紫色马铃薯、黑玉米、黑花生、黑冬豆等多个品种,试种面积已达20余亩。试点成功后,这些黑色食品将在全镇逐步推广种植,使之成为促进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
  • (2013-06-14)·五通镇:助农增收 在念好“三字经”上下工夫
  •     今年以来,合江县五通镇为确保实现六个突破,落实四年翻番的目标,高度重视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特别是在助农增收上,采取多项措施,重点在念好“三字经”上下功夫。
  • (2013-06-14)·合江二里乡:女党员网上售花木 年收入超40万
  •     近日,泸州市合江县二里乡石佛村3社的苗圃专业户共产党员马明春告诉笔者,她在互联网上成功销售了一批苗木,交易金额达到3万多元,苗木求购者是重庆市1家房地产的开发商,她家20多亩苗圃一年收入在40多万元以上,终于实现了脱贫致富的梦想。
  • (2013-06-11)·泸州:小粽叶赚大钱 丰乐粽叶热销“香”四方
  •     “喂,大姐,你的粽叶8元一斤有少没得哟?”“没得少得,好卖得很,我都卖了200多斤了。”6月9日,笔者途经纳溪区丰乐镇农贸市场,听到一顾客与一农村妇女在讨价还价,看到成筐的粽叶被抢购一空。据卖粽叶的一农户介绍,根据质量不同,每斤粽叶在7元—10元之间。
  • (2013-06-08)·免耕洋芋大丰收 五通特色农业助力“致富梦”
  •     五通镇地处山区偏远小镇,要实现镇域经济“四年翻番”面临着不小的压力,但能把“土多田少”的山区劣势巧妙转化为特色农业种植的优势,让农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促进农村进步,同时,也使群众能真切地感受到党委政府的信心和决心。
  • (2013-06-06)·合江争取涉农项目资金19亿 推进农业农村工作
  •     合江县今年争取涉农项目资金有新的突破,到目前为止,涉及项目共129个,涉及资金19亿元。已争取落实项目38个,涉及资金3.88亿元。其中农口部门向上争取涉农项目24个,项目资金2.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7.4%。
  • (2013-06-05)·泸州市合江镇:特色产业 鼓起农民“钱袋子”
  •     在新农村建设中,泸州市合江县合江镇始终把发展富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使优质荔枝、真龙柚、青果、板栗、无公害蔬菜、生猪等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鼓起农民“钱袋子”的特色产业。
  • (2013-06-04)·特色珍禽畅销 生态养殖带动群众共创美好生活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古邦伦 记者 丁一)近日,纳溪区杉树湾生态禽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古帮泽与人合伙成立了“林间鸟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通过公司与合作社联手,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当地新农村建设,带动一方群众共创美好生活。
  • (2013-06-04)·特色农业舞纳溪 全域旅游乐农家
  •     近年来,纳溪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助力现代特色农业发展,依托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特早茶、“乐道子”林下土鸡、护国柚和珍稀苗木产业,逐步形成一批专业村、特色镇和产业带,一幅以现代特色农业助农增收的“绿色蓝图”徐徐展开……
  • (2013-06-04)·政府补差价 农民只花500元便可购得8200元农机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王平)在国家有关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刺激下,合江县白鹿镇农民购机热情高涨。截止5月底,白鹿镇执行农机补贴资金133000元,补贴各类农机具34台(套),32户农民和2个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从中受益。
  • (2013-06-03)·纳溪龙车:80公斤贡秋豆种子 免费发放示范户
  •     为促进农民增产增收,龙车镇从提供单产和提高效益两方面入手,千方百计狠抓全镇秋冬农业生产,迅速购回贡秋豆种80公斤,及时分发到塘口村农业科技示范园的70个示范户,对种植户在播种、施肥、打药等发面给予全程技术指导,通过70户试种,吸取种植经验,明年将在全镇范围内大力推广,为龙车镇着力打造生态农业示范镇,推进现代化农业,力促农户粮食增产增收,带动群众致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2013-06-03)·田成方渠成链 江阳区“小农水”折射幸福民生
  •     江阳区2012年“小农水”建设项目涉及通滩和石寨2个镇24个村,受益人口2.21万人,于2013年3月完工。项目实施后实现新增灌溉面积0.86万亩,恢复灌溉面积0.2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13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21万亩,新增补灌面积0.021万亩,新增蓄引提水能力425.88万m3,新增节水能力459.80万m3。灌溉用水有了保证,项目区耕地粮食作物产量得到大幅提高,农民人均可实现新增纯收入275元。
  • (2013-05-31)·繁荣稳定产业兴 美丽乡村入画来
  •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代陈伟 特约记者 曾佐然)初夏时节,走进千年古县、龙文化之乡——泸县广袤乡村,水稻绿浪翻滚,蔬菜大棚生机勃勃,新村错落有致,农民就业红红火火,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 (2013-05-30)·着力农字品牌 弥陀将打造“现代农业示范镇”
  •     今年来,江阳区弥陀镇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着力六个突破,力争四年翻番”的战略部署,结合本镇实际,以打造“现代农业示范镇”为抓手,着力于三大优势农产业,力争实现新突破。
  • (2013-05-28)·泸州:实现农民富裕 就是弥陀镇的“中国梦”
  •     中国梦,是国家梦,是人民梦,是弥陀农民的富裕梦。近年,新农村建设让弥陀农民握上了“金钥匙”,江阳区弥陀镇建成的500亩大棚蔬果基地、新型农村旅游度假休闲场所,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让实现农民富裕的梦想成真。
  • (2013-05-27)·稻蔬轮作粮经复合示范田 兆雅农民增收有保障
  •     今年以来,泸县兆雅镇党委政府把如何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群众收入作为首要任务来抓,结合本镇实际,积极推广环保高效的稻蔬轮作粮经复合农业生产模式,既保证了粮食产量、质量,又促进了农民增收。到目前为止,兆雅镇稻蔬轮作粮经复合工程已发展到500余亩。预计今年末达到2000余亩。
  • (2013-05-20)·交通要塞做“门面” 2亩“袖珍”苗圃挣大钱
  •     轻风拂面,花木吐绿,在泸州市江阳区泰安镇车流如织的泸州绕城路长征村段的公路边,来自该镇大面寺村的村民陈正云的苗圃里,三角梅、君子兰、澳洲杉、红豆杉等名贵品种一应俱全,有的竞相怒放,姹紫嫣红;有的造型特异,苍翠欲滴……一派欣欣向荣、生机盎然的景象。
  • (2013-05-19)·泸州虎头乡:政府搭台为民增收开展荔枝培训
  •     5月16日,虽然天上下着毛毛细雨,可泸州市合江县虎头乡政府的大会议室里却座无虚席,来自虎头乡和榕佑乡的100多名荔枝种植大户和荔枝专合社负责人冒雨来听课。
  • (2013-05-17)·天仙:节外生“资” 枇杷助农描绘“幸福梦”
  •     五月的银罗,风和日丽,金黄的枇杷挂满枝头,散发出阵阵扑鼻清香,林间产业路上、果农院坝里车水马流,一箱箱枇杷枇杷打箱上车,崭新的民房里,果农用枇杷酒接待远方的游客们,分享着丰收的喜悦,感受产业乡村的“幸福梦”。
  • (2013-05-17)·泸州:集雨节灌让“旱山村”变身“鱼米之乡”
  •     尽管今春发生的旱情让泸州不少地方蒙受了重大损失,但日前,笔者在泸州市江阳区最干旱的旱山村——黄舣镇姚村看到,持续的春旱并没有让这里的农民着慌,高粱、果树、水稻等农作物长势葱郁,预示着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 (2013-05-15)·江阳特色农业丰富泸州“菜篮子” 鼓起钱包包
  •     近日,笔者在弥陀镇来龙山村的1000亩蔬菜基地看到:刚揭了薄膜的大棚一个连着一个,种植的黄瓜、茄子早已上市,村民正忙着采收,沟渠、水管、道路等设施一应俱全,汽车更是径直开进菜地。“这几年,江阳区的蔬菜产业越来越壮大,与这些完备的设施分不开。”江阳区农业局负责人说。
  • (2013-05-15)·二里乡:一亩三分地 念出一堂特色种植致富经
  •     “哇噻,好一片漂亮的藤梨,今年又要把荷包胀得鼓鼓的哟!”近日,笔者来到合江县二里乡小沙坎村九社李兴富家房前屋后,看见一片招人喜爱的藤梨,不禁感叹。据悉,这片藤梨地不过一亩左右,却能产出20000余斤藤梨,按去年每斤3元价格计算,除去微量成本,今年李兴富这一亩地净收60000余元,效益非常惊人。
  • (2013-05-15)·白沙:农产业“量身服务” 农民增收再添保障
  •     今年以来,合江县白沙镇按照“切实推进六个转变,确保实现四年翻番”的奋斗目标,针对种养农户专业知识欠缺、抗风险能力差、市场把握度低等问题,为群众量身制定了“建组织、抓教育、找产业”发展规划,为农民增收再添腾飞翅膀。
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