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 (2012-09-29)·纳溪1500亩冬闲田种上大球盖菌菇 产值3000万
- 纳溪区是水稻主产区之一,冬闲田特别多,尤其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村民以往用来作燃料的稻草目前也被现代燃料代替,稻草被随意抛弃在田间地头,有的直至腐烂,有的被焚烧。该区农业部门根据这一实际,积极在全区推广大球盖菌菇种植技术,有效地把冬闲田和稻草充分利用起来,用稻草栽培大球盖菌菇,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 (2012-09-29)·白沙镇:“样板效应” 为循环农业唱“大戏”
- 又是一年秋来时,泸州市合江县白沙镇按照 “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发展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路,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增效为手段,立足秋收秋种,着眼全年,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迅速组织全镇干群投入到了秋收秋种建设的热潮中,农业产业呈现出了布局合理、特色明显、进展迅速的喜人局面。
- (2012-09-27)·合江白鹿镇:小小百合赚大钱 一亩收入10万元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蒋家财)近日,笔者在泸州市合江县白鹿镇两重村据村文书杜兵介绍:“我今年种了百合近30平方米,采收鲜百合100公斤,销售均价为58元/公斤,销售收入5800元,折合亩收入可达10万元。”
- (2012-09-26)·政策性农业保险 给农户穿上贴心的“小棉袄”
- 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是国家取消农业税,实施农民直接补贴政策后又一重要惠农政策,保费由政府出资75%,农户出资25%。先市镇要求全镇各村(社区)与保险公司密切配合,在不断提高服务水平的前提下,采取争取更多配套政策、缩短理赔周期、创新赔款方式等措施,使政策性农业保险真正体现了“支农性”和“惠农性”,切实提高理赔速度和质量,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
- (2012-09-26)·合江镇:因地制宜育产业 黄金富民产业促发展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陈永梅 张思文 汪滢)在新农村建设中,泸州市合江县合江镇始终把发展富民产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使优质荔枝、真龙柚和区域特色产业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黄金产业。
- (2012-09-26)·纳溪:秋豇豆打起“晚”字辈招牌 卖出好价钱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周天红)9月26日,泸州市纳溪区护国镇大雄村热闹得很,一大早,前来收购秋豇豆的蔬菜老板络绎不绝,车来车往,秋豇豆成了客商们的抢手货。秋豇豆种植大户王大才笑着介绍说:眼下,秋豇豆的批发价已经卖到了2元1公斤,自己家里种植了3亩多地的秋豇豆,收入可达到3000多元。
- (2012-09-19)·先市:农家书屋 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新引擎”
- 据了解,为进一步满足农民朋友的文化需求,让农民群众了解更多的致富信息,掌握更多的科技知识,合江县先市镇在全镇12个行政村建立了10个农家书屋,对农民进行科技文化培训,传授林果、畜牧、苗木等方面的新知识、新技术。让“农家书屋”不仅成为农民获取知识的“充电站”,也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新引擎”。
- (2012-09-19)·干部“下海”带头养野鸡 编织美丽山乡致富梦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叶小梅)“按照这样的生长速度,再过两个月,我这群野鸡就可以卖了。不出意外的话,在年前挣过万把元钱是不成问题的!”9月18日下午,合江县凤鸣镇九层村一社社长刘佑伟满脸喜悦地对笔者说。
- (2012-09-18)·加大强农惠农力度 二里新农村建设“暖民心”
- 自去年以来,合江县二里乡坚持把市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作为惠民工程的重中之重来抓,切实加大强农惠农力度,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居住、出行等实际困难,此举顺应了民意、暖了民心。
- (2012-09-04)·泸州白鹿镇:围绕农业抓党建 抓好党建促发展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王平)合江县白鹿镇以先进性建设为重点,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同时,积极加强农产业建设,着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
- (2012-08-31)·长安乡:大力实施科技兴农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易敏)长安乡位于龙马潭区东部,境区内主要是浅丘,气候温和,属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耕地面积11390亩,人均0.76亩,为水浇地为主,种植水稻(其中有罗沙稻)、玉米、红苕,也有少量的小麦、高粱、蔬菜、花生和冬季油菜等。
- (2012-08-30)·泸县兆雅桂圆已进入采摘期 产量预计将达200吨
- 兆雅濒临长江沿岸的永和村和型家村,海拔均在300米以下,适宜桂圆生长,群众种植桂圆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到现在种植面积已达3000亩。今年桂圆普遍丰收,兆雅镇桂圆9月才正式进入采摘期,估计产量在200吨左右。
- (2012-08-30)·长安乡:“虫口夺粮”取胜 稻谷丰收1200万斤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易敏)自7月以来,气温较高,稻田里稻飞虱猖獗,严重危害到今年水稻的丰收。面对稻飞虱的威胁,龙马潭区长安乡政府多次召开工作会专题部署了稻飞虱防治工作,确保了农民丰收。
- (2012-08-29)·纳溪“一条龙”服务 做再生稻增收“大文章”
- 今年,纳溪区蓄留再生稻面积17万亩。为做大做好再生稻增收这篇文章,区农业技术部门派出农技、植保、肥料等方面的技术人员,开展一条龙的技术服务,把再生稻管理的“科技大餐”送到了田间地头。
- (2012-08-28)·纳溪龙车镇:150支农机打谷队 助农“战”秋收
- 近年,随着外出务工青年增多,每到秋收季节,缺少劳力成为村民最焦心的事儿。为解决这一秋收难题,龙车镇农机合作社因势利导,依托镇上龙车山农机专业合作社平台,由合作社社员牵头,在各村组建农机打谷队,为方便群众联系,合作社印制了农机服务联系卡,并将联系卡送到各村农户手中,同时,利用“户户通”广播统,将服务联系方式告知村民。
- (2012-08-28)·纳溪区抢种30万亩晚秋粮食作物 力减水灾损失
- 针对前一段时间受到50年一遇的大水袭击造成的损失,连日来,泸州市纳溪区田间地头,农民抢种、抢播、抢管晚秋粮食作物的场面随处可见。农民群众全力减少“水灾”带来的损失。区农业技术人员走村入户在田间地角指导农户推广运用新品种、新技术,带头引导示范的镜头成为了全区晚秋粮食生产的一道风景线。
- (2012-08-23)·每公斤卖60元 猕猴桃绿色原生态栽培价高路畅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周天红)8月23日,笔者在泸州市纳溪区市场发现,外地进入本区市场上的猕猴桃每公斤只能卖5元,而本地种出的猕猴桃每公斤卖15元。“红心猕猴桃”价格更是一路高涨,每公斤卖到了60元,还被消费者和客商抢断了货。
- (2012-08-22)·质优晚熟 合江荔枝带领广大群众直奔“钱”途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胡相利)一直以来,合江荔枝以其质优晚熟、味道鲜嫩甜美而在众多水果中独领风骚,备受广大群众青睐,今年,更是以1100万公斤的产量引爆果品市场。
- (2012-08-22)·多措并举助农增收 推进农村经济健康稳步发展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李道秀)今来以来,合江县二里乡以创先争优为统领,以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和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活动的“挂包帮”活动为契机,始终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发展的主题,以推进农业产业化、高效化、规模化、知识化、品牌化等措施为抓手,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不断推进全乡农村经济健康稳步发展。
- (2012-08-21)·黄金梨“闹”丰收 果农心里乐悠悠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田洪春 周天红 记者 代陈伟)眼下正是水果丰收的季节。在泸州市纳溪区天仙镇的牟观、观音等村的山头上,沉甸甸的梨儿挂满枝头,果农们正忙碌地采摘成熟的黄金梨,外地客商开着车来品尝、收购,到处呈现出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 (2012-08-21)·泸县农资打假“夏季百日行动” 保护农民权益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毛爱平 特约记者 毛宏)进入夏季以来,泸县农业局积极组织农业行政执法人员开展农资打假“夏季百日行动”,进一步落实农业执法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维权意识和诚信意识,严厉打击各类违规违法行为,整顿规范农资市场秩序,保护了农民利益,保证了农业生产的安全。
- (2012-08-21)·喜看稻菽千重浪 泸县整县推进水稻高产创建纪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陈应平 曾佐然)又是一年秋收时。近日,四川省农业厅、四川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院的领导、专家组成的验收组对泸县兆雅镇石龙村水稻高产创建万亩示范区内中稻进行现场测产验收。
- (2012-08-16)·先市:正当秋收农时急 农机技术员下乡来帮忙
- 时下,正是秋收农时急,由于近年来各种农业机械俏销,秋收时很多农户都用上了收割机、脱粒机等农机设备。为保证农业机械关键时刻“不掉链”、“不熄火”,先市镇农机服务站的技术员深入村社开展了“农机技术员下乡服务”活动,下乡到田为民排忧解难,支援秋收。
- (2012-08-16)·“订单”作保 纳溪区30万亩优质稻米上市飘香
- 今年,纳溪区在大春粮食生产中,积极鼓励农民种植产量高、品质好、市场行情好的优质稻品种,提高粮食的品质和产量。区农口部门主动为农民出主意、想办法,引进粮食销售企业与农户签下“订单”,实行“保底价”收购,解决了农民种植粮食的后顾之忧。全区优质稻种植面积达到了30多万亩,比去年增加了1万多亩;80%以上的农户与粮食销售商签下了“订单”。
- (2012-08-15)·合江大桥镇:农综项目引领 架起助农增收金桥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唐伟刚)“过去的荒坡荒地,现在已变成一块块平整的良田,水渠修好了,路也修好了,收入增加了!”近日,合江县大桥镇长安村的农民谈起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带来的好处时称赞不绝。
- (2012-08-09)·三次失败终获成功 打工仔种灵芝填补产业空白
- 叙永县大石乡大石村六社农民陈五洪放弃每月近万元的打工收入,利用家乡丰富的椴木资源和适宜的环境条件,从内蒙古引进菌种种植珍贵中药材——灵芝,在经历3次失败后终于试种成功,填补了当地人工种植灵芝的空白。
- (2012-08-08)·白沙镇:“流动课堂” 为留守农民架起致富桥
- 今年以来,合江县白沙镇党委、政府为促进农民增产增收,针对该镇留守农民多为中老年人且居住分散,组织起来集中授课难度大又不易听懂的实际情况,开辟“流动课堂”。
- (2012-08-03)·亩产超2000斤 玉米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喜获成功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范翠 洪梅)弥陀镇作为江阳区玉米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试点区,在基本摸清了土壤养分状况的基础上,结合测土配方项目,在来龙山3社开展了中、微量元素肥效试验。
- (2012-08-02)·合江九支镇:洪水侵袭逞时威 农险理赔显真情
- 洪水虽已退去,但是九支镇党委、政府并没有退。针对“7.23”特大洪灾,该镇第一时间安排部署了农业保险理赔工作,要求农险员、合同村(社)干部一起,迅速组成灾情统计小组,确保不漏统、不误统。
- (2012-08-02)·家门口上网聊天查信息 “农民网吧”里热火刨钱
- 今年以来,为了让农民群众能够真正了解“山外的世界”,通过信息引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尽快走上致富路,纳溪区充分利用已建成的203个村级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学校,除安装好电脑、电视和卫星接收设备外,还接通“宽带”,建设“农民网吧”,开办“村级农产品信息网站”和“视频聊天室”,既解决了农民信息查询问题,又解决了农民在“信息发布”和“信息互动”方面的需求。
- (2012-08-01)·高产高价俏销 黄金湾荔枝成为农民致富摇钱树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陈玮)合江县凤鸣镇黄金湾村,是合江最晚熟荔枝基地,今年荔枝产量是有史以来最高的年份之一。产量高了,价格仍居高不下,荔枝真正成为农民致富的摇钱树。
- (2012-07-31)·“1+3+1”模式助农增收 高唱发展“进行曲”
- 近年来,合江县九支镇积极探索,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行党员“1+3+1”帮扶模式,明确1名致富能人党员带动3名困难群众发展产业和帮扶1名贫困党员,从思想上、技术上和生活上帮助帮扶对象,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
- (2012-07-30)·富口袋更要富脑袋 “新农村书屋”PK“麻将桌”
- 走进如今的合江县白沙镇北寨村,村民们会骄傲地向你推荐村里的新景观,那就是“农村书屋”。这里桌椅洁净,书架上摆放着琳琅满目的图书,不大的房间总是挤满了村民,借书的,还书的,热热闹闹。
- (2012-07-30)·收割机助力高粱丰收 一年为农民节约资金90万
- )“收割机来了,大家把砍下来的高粱堆放好,地面的接穗粒的薄膜铺垫好……”7月29日上午10时,当泸州市江阳区“弥陀果蔬产业党支部”副书记唐少奎亲自驾驶着一台联合收割机来到来龙山村时,早已将自家高粱砍来堆成了小山的种植大户邓建立时忙碌了起来。
- (2012-07-27)·为防果贱伤农 叙永200多名彝乡果农抱团找销路
- 7月25日,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水潦彝族乡的的200多户岔河冰脆李种植户联合举行“咪苏园”商标发布会暨岔河冰脆李协会成立大会,打造品牌,抱团销售,防止果贱伤农。
- (2012-07-25)·灾后不等不靠 福集镇蓄留5300余亩洪水再生稻
- 根据2007年“7.8”洪灾经验,洪水淹没过后的水稻能割桩蓄留成再生稻,只要及时割桩并施足肥料,产量高于正季再生稻。福集镇对全镇水稻受灾环境调研后,决定在全镇范围内推广洪水再生稻蓄留集成技术,蓄留5300余亩洪水再生稻。
- (2012-07-25)·8月10日开秤收购 叙永10.2万亩烤烟产值达3亿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张叶)7月23日,笔者从叙永县2012年烟叶收购暨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工作会上获悉,全县烤烟收购将于8月10日开秤收购,预计收购25.5万担,产值将达到3亿元,烟农户均收入可达5.86万元。
- (2012-07-19)·蔬菜产业 助力弥陀特色农业镇建设步入快车道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张学双)为加快“特色农业镇”建设,江阳区弥陀镇大力发展大棚蔬菜,不断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采取“农户+专业合作社+公司”的模式,走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和经营之路。2011年共建设大棚蔬菜1100多亩,专业合作社实现销售收入3000多万元,农民人均增收1000多元。
- (2012-07-17)·先市大力实施科技强农政策 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 近年来,先市镇大力实施科技强农政策,积极组织并邀请市县农技人员开展荔枝(真龙柚)种植、生猪养殖、粮油高产、水稻“三维立体栽培”、农机技术培训等农村实用技能培训。通过技能培训,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扩大了优势产业规模。
- (2012-07-16)·两年就可把本钱生下来 1000台小型农机助秋收
- 秋收将至,随着外出务工青壮年增多,收水稻、玉米等农村重劳力活成为不少农村留守家庭的焦心事。为此,龙车镇农技站联合该镇农机销售业主,积极引进新型便捷的玉米脱粒机、带风吹装置的水稻脱粒机等小型秋收农机,帮助群众减轻劳动量,提高劳动效率。
- (2012-07-16)·就地消化劳动力 农村“钟点工”催生新型农民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李贵容)时下正值盛夏农忙时节,农村劳动力紧缺。泸州市合江县白沙镇许多农民利用掌握的种植、嫁接、整地、养殖等农业技术,在忙完了自家农活之后,到该镇的农业大户和龙头企业做起了“钟点工”,成为不出村镇就能轻松赚钱的新型农民。
- (2012-07-16)·从菜篮子到新房子 绿色经济开启村民美好生活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段霁轩)“谁家想吃肉了,就到田里割一把藤菜,上合江、下羊石,卖菜钱就变成了买肉钱。”这是在合江县榕山镇符阳村里广为流传的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