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 (2011-10-06)·纳溪“田间课堂”给农民致富插上科技“翅膀”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古小波)“将湿沙摊平,厚7厘米左右,其上放一层切块,盖上5厘米厚的沙,再放切块,如此可放4—5层切块,最后再盖上一层沙,保持15—18℃,15—20天后即可出芽……”
- (2011-10-04)·叙永大石乡“四落实” 抓好晚秋生产助农增收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吴自豪)为全面弥补持续旱情给大春作物造成的损失,确保全年粮食增产和农户增收。泸州市叙永县大石乡结合本地实际,广泛宣传、大造声势,积极引导农民群众因地制宜多种、种好晚秋作物。
- (2011-10-04)·玄滩镇:节时又省力 耕整机旱田翻地助农秋耕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张锐 康青)近日,玄滩镇劳动村1社村民刘贤樟正在田里忙活,别人都用锄头挖地,唯有他推着一台小机器,经过的旱地就被翻挖一新。小机器名叫耕整机,用它翻地一亩只要三个多小时,人工挖起码要两天,大大节约了劳动力,而且翻出来的地整齐、均匀,方便了耕种。刘贤樟说:“买这台机器花了我2000多元,政府还补贴了30%。一亩地,翻地加种菜苗,半天就完工了,这个机器小巧灵活,是我的好帮手。”
- (2011-10-04)·龙车镇:解决销售问题 农超对接打造品牌萝卜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李帮涛 林崇芳)“老王,每个坑最多放5颗萝卜籽!”10月3日,在纳溪区龙车镇鼓楼村,村民们在镇农技人员的指导下,抓紧下雨土润时机,播种秋萝卜。
- (2011-10-03)·古蔺县农业局:多措并举 抓紧抓实秋冬种工作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熊蔺)今年,古蔺县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春、夏、秋三连旱,为切实开展农业生产自救,弥补灾害损失,县农业局按照县委、政府“大春损失晚秋补”的要求,多措并举,抓紧抓实秋冬种工作。
- (2011-10-03)·纳溪:田间课堂 给农民致富插上科技“翅膀”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古小波)“将湿沙摊平,厚7厘米左右,其上放一层切块,盖上5厘米厚的沙,再放切块,如此可放4—5层切块,最后再盖上一层沙,保持15—18℃,15—20天后即可出芽……”近日,泸州市纳溪区新乐镇农技站站长彭吕祥带领由镇农技人员、大学生“村官”、土专家、田秀才组成的农业技术培训服务小分队,带着实用技术、科普读本、农技资料,深入该镇长安村9社对农民群众开展秋洋芋、秋花菜等秋季农作物标准化栽培管理技术培训。尽管下着绵绵秋雨,但还是吸引了附近50余名农民群众前来听课。技术人员讲得投入,农民群众听得认真。
- (2011-09-29)·国家首席植保专家张跃进 莅泸指导农作物保护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吴锦江 焕均)近日,国家首席植保专家、农业部全国农技中心主任张跃进,西南大学教授宋震,内蒙古大学教授张若芳,云南、贵州、重庆及四川省、市相关植保专家齐聚泸州纳溪,指导纳溪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及“绿色防控”工作。
- (2011-09-29)·“冬闲田”里长出“金娃娃” 农民增收乐开怀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古小波)“我们这里全都是水田,以前,一年只种植一季水稻。今年,在镇农技站技术员的指导下,我们将冬水田全部放干种蔬菜,让冬闲田里长出‘金娃娃’,增加收入。”9月28日,正在自家冬闲田里用粪清水浇灌刚栽种的青花菜的泸州市纳溪区新乐镇三江村4社村民刘克军刘克军乐哈哈地告诉笔者说。
- (2011-09-28)·打好抗旱持续攻坚战 二郎镇全面部署晚秋生产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蒲翔 袁渊)今年持续不断的大旱给二郎镇粮食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晚秋是实现全年农业生产尤其是粮食生产的最后一道防线,为打好抗旱救灾持续攻坚战,弥补大旱造成的损失,二郎镇全面部署晚秋生产,推进晚秋作物示范基地建设。
- (2011-09-28)·白节镇藤藤菜喝上“自来水” 一亩收入上万元
- 近年来,白节镇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断夯实农业生产基础,积极争取农业综合项目资金,在该镇的玉水、鱼湾等村建成了多个节水提灌站。通过自流灌溉和高压灌溉相结合的灌溉方式,村民在田间和蔬菜大棚内就可以打开阀门,使用微喷带、滴灌带方便地进行灌溉,省力省时又节水,深受广大农户欢迎,被村民称为“田间自来水”。
- (2011-09-28)·典型的农业集群镇通滩 生态农业优先启航扬帆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杨欣)漫步通滩镇,成群结对的白鹭翱翔于广阔的青山绿水间,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这个典型的农业大镇由于地理位置特殊,一直坚持发展生态农业,使它成了众人向往的“一方净土”。
- (2011-09-27)·年赚15万元 酿酒养猪循环滚动发展“致富经”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苏忠国)占地300多平方米的圈舍里,主人正拉着大水管对成群猪仔的 “卧室”进行逐一冲扫,一头头肥头大耳的猪仔不时叫唤着,好像给主人说:“往我身上洒点水,给俺降点温吧!”近日,笔者走进叙永县水潦乡高坪村张安贵的养猪场,分享了他酿酒养猪奔致富的“致富经”。
- (2011-09-27)·龙车镇:加大宣传突出监督 强化基本农田保护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李帮涛)“不准非农建设占用基本农田……”在纳溪区龙车镇玛瑙村村口显眼处,一块标示有全镇各村基本农田保护范围及保护要求的宣传墙即将完工,不少群众已上前细细阅读保护要求。
- (2011-09-26)·改造低产低效竹林 科学施肥壮大天仙镇竹产业
- 近年来,在泸州市林科院的指导下,天仙镇作为低效林改造示范区,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了“为低产低效竹林施放肥料”工程。2009年实施了200亩,施放化肥20吨;2010年提高到250亩,施放化肥30吨;今年将这一项目面积扩大到9000亩,共施化肥450吨,平均每亩施放100斤化肥。
- (2011-09-26)·打起“晚”字辈招牌 纳溪5000亩秋豇豆卖好价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周天红)9月25日,泸州市纳溪区护国镇大雄村热闹得很,一大早,前来收购秋豇豆的蔬菜老板络绎不绝,车来车往,秋豇豆成了客商们的抢手货。秋豇豆种植大户王大才笑着介绍说:眼下,秋豇豆的批发价已经卖到了4元1公斤,自己家里种植了2亩多地的秋豇豆,估计收入可达到3000多元。
- (2011-09-23)·“皇帝女儿不愁嫁” 秋种秋播火了“农家肥”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江平源 龙跃)“是何学里吗,你家养鸡场里的鸡粪我全要了。你开个价,现在就去拉。”9月20日一大早,合江县南滩乡攀湾村村民何学里的电话就响个不停,段家祠村农民刘友顺打了三次才接通。鸡粪供不应求,不仅仅是在段家祠村,其他几个村都出现了竞购农家肥的新气象。“都是乡里乡亲的,不卖给谁都不行,可是鸡粪又不足”。何学里开始了幸福的烦恼。
- (2011-09-22)·搞好规划 叙永大石落实晚秋生产任务1.25万亩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吴自豪)“秋洋芋生产要选用抗病性好的中薯2号、昭绿23、川芋56等早熟脱毒品种”、“秋荞麦生长期短,是救灾、充荒的优良作物,应选用生育期80天左右,抗逆性强的荞麦作种子”连日来,泸州市叙永县大石乡农技部门工作人员纷纷深入到受灾最严重的村社,认真解决农户在晚秋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 (2011-09-22)·纳溪龙车:引入业主 助推“林下鸡”产业发展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李帮涛)“镇上有沼气项目,回头让农技站给你联系,解决打沼气供暖的问题。” 9月21日,在纳溪区龙车镇玛瑙村吴青波的万只“林下鸡”基地里,镇领导对其提出育雏中供暖难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方案。
- (2011-09-22)·合江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 获省农业厅验收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张雨)近日,泸州市合江县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顺利获省农业厅验收,去年通过此项目的实施全县新增产值594.1万元,节本增效1296.28万元,项目实施获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 (2011-09-22)·叙永抗旱出新招 稻草覆盖栽种法抢种晚秋土豆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刘传福)“这种办法果然省力省时,以后遇到干旱时我们还用这种办法来种!”9月21日,笔者在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两河镇的天生桥村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迎着小雨,农民在空闲而没有翻犁过的稻田里用稻草高兴播种着马铃薯,他们皆称,这种办法抗旱就是好。据介绍,为抗击干旱,该县今年在全县海拔600米以下的坝区推广稻田免耕稻草覆盖技术栽种马铃薯,很受农民的欢迎。
- (2011-09-21)·合江县:创新机制 助力现代畜牧业向纵深发展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黄媛)近年来,合江县积极探索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新路子,通过发挥政策、技术、资金的引导、聚集、放大作用,整合资源、创新产业化经营新机制,着力破解资金、市场和风险对畜牧业的制约,促进了该县畜牧业的跨越式发展。
- (2011-09-21)·全国荔枝龙眼首席专家 调研指导潮河龙眼生产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卢世界 李江树)9月20日,全国荔枝龙眼首席专家、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副院长陈厚彬率全国30余名荔枝、龙眼专家,在泸县农业局副局长张力陪同下,到川南龙眼潮河镇调研、指导龙眼生产。
- (2011-09-20)·小产业大效益 纳溪区林下鸡养殖小区助农增收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周杰)近日,省畜牧食品局生产科教处处长富刚一行深入到纳溪区天仙镇,对该区林下鸡养殖小区建设情况进行调研。泸州市畜牧局局长戴东风,纳溪区委副书记、区长熊启权,纳溪区委副书记肖刚陪同调研。
- (2011-09-20)·久旱逢秋雨 纳溪区全力调动晚秋生产各项物资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金其云 朱 静 易俪摄影报道)“今年再生稻没指望了,赶紧抓住这场秋雨补种秋萝卜……”9月18日,泸州市纳溪区白节镇玉水村3组农民刘思富一边抢挖稻田一边说。连续两天的秋雨,让该区龟裂的土地变得湿润疏松了,广大农民抓住时机补种改种,狠抓晚秋生产,农技人员及时深入进行技术指导,田间地头到处是抗旱减灾忙秋播的繁忙景象。
- (2011-09-19)·白节镇:夫妻乐唱“二人转” 青草遍野好养牛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金其云 罗小兰 陈永福)“这两头奶牛目前正是产奶高峰期,每天能产奶60多公斤,可收入200多元。”泸州市纳溪区白节镇加鱼村3组奶牛养殖户李正权一边为奶牛添草,一边乐呵呵地说。李正权夫妇从2008年初开始试养奶牛,目前养殖规模发展达20头,年收入近10万元。
- (2011-09-19)·天降大雨 纳溪合面抢时挽旱损多途径弥补损失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李小波 丁焕军 易俪)“终于下雨了,下大雨了,曾这个落雨的大好时机,我们要去抢种晚秋作物,好弥补前期旱灾所造成的损失。”9月17日一大清早,在纳溪区合面镇河坎村,笔者看到该村村民张林春、王银富等村民,扛着锄头,戴着斗笠,披着蓑衣,冒雨去翻地耕作,准备播种晚秋农作物。
- (2011-09-19)·五元一个 纳溪“绿壳壳”鸡蛋卖成“金蛋蛋”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周天红)泸州市纳溪区大渡口镇坪桥村养鸡户申光平谈起自己养鸡卖蛋的事儿,高兴得合不嘴。她说,自己养殖的特种土鸡生出的蛋卖到了5元一个,客商和消费者还抢着买,这几天都卖断货了。纳溪养鸡户的蛋卖成了“金蛋蛋”。
- (2011-09-15)·30元一斤百天就上市 小小珍珠鸡致富的好门路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龙廷华)9月15日上午,泸州市纳溪区大渡口镇大坳田村4社松林坡的一片楠竹林里,一群奇特的鸡正欢快地觅食、飞腾。“这是珍珠鸡,是由火鸡与野鸡杂交后的品种。”养殖场主人李高明告诉笔者。
- (2011-09-14)·泸县海潮镇:有机高粱卖得欢 基地农民笑开颜
- 今年海潮镇陈湾村泸州老窖有机高粱生产基地种植面积共1124.6亩,老窖公司根据现场检验结果,将高粱划分为两个等级,一级高粱收购价为4.37元每斤,二级高粱收购价为4.00元每斤,按照订单计划收购有机高粱300吨。
- (2011-09-11)·叙永镇立足生态优势 再建3000亩茶园促农增收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范举贤)近日,笔者从叙永县叙永镇获悉,该镇将依托红岩村土地肥沃、雨量充沛这一生态环境优势,继续将茶产业发展力度作为新农村建设中一个重要经济增长点。
- (2011-09-11)·30元一公斤 纳溪白节镇高山猕猴桃树上已卖光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金其云 朱静)“今年红心猕猴桃特别抢手,每公斤卖到了34元,剩下的这批红心猕猴桃大约有1000公斤,可已不属于我了,早被人订购了。”近日,泸州市纳溪区白节镇团结村5社猕猴桃种植大户王开银指着房前的那片猕猴桃得意地说。王开银种植了5亩猕猴桃, 1个月前,泸州一水果商以每公斤30元的价格收购了这些猕猴桃。
- (2011-09-09)·叙永:抓住时机挽回旱损 22万亩晚秋作物开播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刘传福)9月9日,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迎来一场小雨,麻城乡现榜村1社的农民,有的在育苗,有的在移栽晚秋蔬菜苗,遭受干旱后的地里,一派繁忙的抢种景象。据介绍,为挽回干旱高温灾害带来的损失,该县22.3万亩晚秋农作物开播。
- (2011-09-09)·做强荔枝产业搞活林下种养殖 拓宽农民致富路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何源 晏伟)合江县盛产优质晚熟荔枝,全县总产量占全省的95%以上。“带绿”荔枝更是以四川唯一送入北京奥运会的鲜果身份荣获北京奥运水果评选一等奖。唐代诗人杜牧《过华清宫》诗云:“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更增添了合江荔枝的神秘色彩。合江镇柿子田村正是在这样的大前提下,借三江省级新农村建设的契机,村委会充分利用自身的交通、水利、土壤等优势,做大做强荔枝产业,带动村民实行林下种养殖,从而一举拓宽农民致富路。
- (2011-09-09)·农业增效设施给力 农综项目让土地旱涝保丰产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王庆晖 刘学懿)9月7日,黄舣镇永兴村,茄子、白菜等短生蔬菜一片生机。3台抽水机开足马力,30多位村民在地里浇水。“去年一亩高粱只收300多斤,今年要好得多,亩产达到400多斤。”村民文万萍扬起水管,尽力把水洒得远些。“只要你在地里下功夫,水是根本不用愁的。”
- (2011-09-08)·纳溪农业专业协会年产值3亿壮农民“腰杆儿”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周天红)“加入协会与没加入协会就是不一样哟。9月8日,泸州市纳溪区打古镇古纯村农民张贤中仔仔细细地给大家算了一笔帐:在没加入村里的稻田养鱼协会之前,自己只能搞5亩多地的稻田养鱼,鱼销路不畅,年收入只有5000多元;自从加入村里的稻田养鱼协会后,养鱼的技术有人手把手地教,“订单”直接送到田坎上,销路畅通了,自己搞好20多亩地的稻田养鱼,年收入可达到3万多元。纳溪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壮了农民的“腰杆儿”,成为了新农村建设的“活细胞”。
- (2011-09-08)·农技协会发力 鱼塘龙马乌鸡产业发展成绩喜人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罗安平 赵大槐)9月5日,省农技协会梅跃农、李洪福理事长一行到龙马潭区鱼塘镇调研龙马乌鸡产业和农技协会发展工作。对龙马乌鸡协会发展和提高乌鸡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方面所做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 (2011-09-07)·叙永:漂浮育菜苗保秋种 技术“移植”挽旱损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曾同海 章世荣)“育好秧苗三成收。”9月7日,笔者在叙永县麻城乡麻城村蔬菜基地看到,农技人员正在为菜农现场讲解漂浮育菜苗新技术,“老师”讲得仔细,“学生”听得认真。
- (2011-09-06)·纳溪农民种植“品牌农业” 打响牌子鼓了口袋
- 近年来,纳溪区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积极鼓励农民种植“品牌农业”,通过把自己的农产品注册商标,打响了牌子,闯出了市场。新乐镇三江村农民种植的蔬菜,自从注册了“三江红”商标后,蔬菜市场前景越走越好,规模也迅速扩大。
- (2011-09-04)·遭遇干旱不减产 合江佛荫镇今年水稻喜获丰收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何祖权)“今年虽然天干,但收割及时,水稻损失不大,收成与往年差不多。”佛荫镇瓦房子村二社张太强告诉笔者。合江县今年遭遇40℃左右持续高温,旱情特别严重,但水稻丰收已成定局,多数农户都收割入仓,产量在去年的基础上基本持平或略有增产。
- (2011-09-04)·叙永摩尼镇:生猪养殖领跑养殖产业 助农增收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万义)“我的养猪场今年上半年已出栏肉猪100余头,纯收入8万多元,目前圈里还有近200头肉猪,全年纯收入将突破20万元。”前日,在叙永县摩尼镇双普村,村主任冯开成高兴地告诉笔者。
- (2011-09-02)·纳溪区:抢种晚秋粮食作物 力减“旱灾”损失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周天红)连日来,泸州市纳溪区田间地头,农民抢种、抢播、抢管晚秋粮食作物的场面随处可见。农民群众全力减少“旱灾”带来的损失。区农业技术人员走村入户在田间地角指导农户推广运用新品种、新技术,带头引导示范的镜头成为了全区晚秋粮食生产的一道风景线。
- (2011-09-02)·邻玉街道:秋黄瓜种植再获丰收 农户喜上眉梢
- 今年泸州市遭遇了严重旱情,有些地方因干旱导致部分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由于政府很重视农排建设,农户种植黄瓜的积极性很高,所以此次旱情并没有使秋黄瓜减产,反而在去年基础上再获丰收。
- (2011-08-31)·重抓管理引高产优种 合江水稻今年喜获大丰收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罗麟)合江县作为农业大县,亦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多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给种植户政策扶植和资金补贴,全面落实粮食生产的支农惠农政策,水稻生产一直位于全省前列。今年,全县种植水稻面积共达47.5万亩,种植面积相当广,其中,高产优质稻种植面积达16.6万亩,奠定了丰收的基调。
- (2011-08-31)·彝寨三级提灌“解渴”稻田 确保水稻顺利丰收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杨震森)“水来了,我的田有救了!”当看到白花花如成年人拳头一般大小的流水涌进稻田的时候,叙永县水潦彝族乡海涯村一社的村民徐中强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之情,欢呼了起来。
- (2011-08-31)·订单种植成效显 纳溪28万亩优质稻米上市飘香
- 今年,纳溪区在大春粮食生产中,积极鼓励农民种植产量高、品质好、市场行情好的优质稻品种,提高粮食的品质和产量。区农口部门主动为农民出主意、想办法,引进粮食销售企业与农户签下“订单”,实行“保底价”收购,解决了农民种植粮食的后顾之忧。全区优质稻种植面积达到了28万亩,比去年增加了1万多亩;80%以上的农户与粮食销售商签下了“订单”。
- (2011-08-30)·泸州拟引进转化“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新技术”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 近日,陈万春副市长率市科技局、市农业局、市财政局及有关企业,赴成都拜会中国工程院陈温福院士、黑龙江水稻研究所潘国君所长,就“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新技术—‘生物炭’技术”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对接。
- (2011-08-29)·方洞镇:林下养鸡产业 让村民驶入致富快车道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雷林)近年来,方洞镇狠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引进林下养鸡项目,巩固和扩大林改成果,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致富。
- (2011-08-29)·一区一业规划 江阳区农业优势产业集群现雏形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袁玉华)近年来,泸州市江阳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做大优势产业集群规模。目前,全区效益蔬菜产业、特色水果产业等优势产业集群已现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