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 (2010-11-04)·好斗野鸡戴上“眼镜”变温顺 科学养殖赚钱快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向育凯 王跃川)11月3日,笔者来到泸州市纳溪区上马镇海蚌槽村养殖场看到一件稀奇事:尼龙网内的野山鸡都戴着橙红色塑料眼镜,让人耳目一新。“杉树湾生态禽业专业合作社”董事长古帮泽乐呵呵地说:“这叫科学养殖,给它戴上眼镜后就不打架了。我们合作社现在有200多户喂土鸭、养野鸡,种密梨、柚子,每年创产值1600万元。”
  • (2010-11-02)·邻玉着力打造特色农业 保障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董清鲜)邻玉街道为推动新农村建设,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切实保障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把产业发展作为重要抓手,突出工作特色,仅半年时间就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5145元。
  • (2010-11-02)·纳溪龙车镇:关工委扶助 紫色甘薯结“硕果”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李帮涛 丁焕军)11月1日,纳溪区龙车镇塘口村村民刘昌海的紫色甘薯地里,一个个健硕的紫色甘薯在锄头的撬动下,从地里钻了出来。“每公斤1.4元,企业还到家里来包收,比种普通红苕效益好多了。”刘昌海拎起一摞鲜艳的紫色甘薯,丰收的喜悦溢于言表。
  • (2010-11-02)·叙永晚秋菜:打造千亩“钱袋子” “菜篮子”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刘光富 章世荣)“大春损失晚秋补。但今年的晚秋作物要立足农民的‘钱袋子’、县城的‘菜篮子’。”面对今年4-6月叙永县长期低温寡照给大春生产带来一定损失的实际情况,县农业局在县委、县府的要求下,及时抛出了“晚秋弥补,减轻损失”的“一揽子”计划,在该县新农村建设麻城示范片利用高海拔优势种植晚秋菜就是计划之一。
  • (2010-10-29)·四川省生猪良种补贴项目现场交流会在泸县召开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曾佐然)10月28日,全省生猪良种补贴项目现场交流会在泸县召开,县委常委、副县长李小平出席会议并致词。双流县、雁江区等38个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实施县、区畜牧系统的领导同志的参加会议。
  • (2010-10-28)·“五重奏”献给丰收的秋天 创先争优促农增收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胡文德)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泸县云龙镇把稳定水稻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一项惠民利民的实际行动狠抓落实。该镇实施的指导科学种田、倡导机械耕作、落实粮食直补和农业保险、狠抓晚秋生产、发展本地劳务等五项措施,促进了水稻种植农户增加收入,赢得广大群众的好评。
  • (2010-10-28)·合江采取力措 大力发展“三绝水果”凸显成效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代婷婷)2010年,合江县农业局乘“三江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之风,起“合江农业融入重庆”之势,采取有力措施,大力发展荔枝、青果、真龙柚三大特色水果,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县荔枝总规模达12.09万亩172万株,常年产量52万公斤;青果发展到8万亩320万株,常年产量550万公斤;真龙柚发展到5.7万亩268万株,产量700万公斤。其中,荔枝、青果产量占全川的90%以上。
  • (2010-10-28)·古蔺成功引进新公司 投资两亿元发展生猪产业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程琳)今年来,古蔺县畜牧局创新工作方式,加强畜禽产业招商引资工作,在成功引进蔺州苗家土鸡开发有限公司的基础上,再次成功引进班地集团与古蔺永乐光明猪场合作创建古蔺班地瑞驰农牧发展有限公司。
  • (2010-10-28)·合江五通镇:夫妻同唱致富曲 种养结合增收快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黄镁洲 杨祖友)近年来,五通镇涌现了一批少生快富、在种养领域里比翼双飞,成为农村致富“领头雁”的农村夫妇。这样的种养夫妻在全镇有近20余对。
  • (2010-10-27)·退伍不退色回乡显身手 退伍兵返乡搞珍禽养殖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于光华 詹远波 周超文)近日,笔者来到泰安镇咀上村退伍军人甘世见和龙涛的特种养殖园:憨肥的雁鹅、趾高气扬的贵妃鸡、耐不住寂寞在树上下跳上蹿的七彩山鸡,五彩斑斓的珍珠鸡、活泼好动的绿头鸭……在这个10多亩大的林子里,600多只珍禽悠然自得地生活着,这里俨然成为了一个“特种家禽园”。“别小看了我们这些特种珍禽,按现在的养殖规模,一年下来啊,至少要产生20万元的收益。”甘世见和龙涛不无自信地告诉记者。退伍打工学会技术返乡养珍禽
  • (2010-10-27)·冬闲地不再“闲” 千亩反季蔬菜“闪亮登场”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刘传福 章世荣)10月24日,四川省叙永县高寒山区的麻城乡田林村、营山乡营山村等片区的土地里,娇嫩欲滴的莲花白、绿油油的美玉夏萝卜在疯长,如今,秋后的空闲地变成了一道亮丽的增收风景线。今年,该县在高寒山区力推土地流转,在麻城、营山两个乡镇发展1200亩反季节蔬菜,预计冬闲地新增效益200多万元。
  • (2010-10-26)·纳溪区:良种香苕喜获丰收 龙车镇农民展欢颜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李帮涛)“我家今年种的良种香苕硬是巴适,比往年种的普通红苕要安逸得多,你们快来看嘛。”纳溪区龙车镇塘口村村民肖立贵高兴地展示着自己的丰收成果——良种香苕。
  • (2010-10-25)·古蔺德耀镇 下岗职工开办养兔场带动周边致富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代禄敏)古蔺县德耀镇福来村三组的下岗职工淮蔺川, 1984年当兵回家就在粮站工作到2001年粮站不景气被迫下岗,下岗后经过短暂的痛苦就与妻子到广州打工,效益时好时坏,外面难发展,为何不回家乡发展呢?他想到了自己的爱好:养兔。
  • (2010-10-25)·石洞镇:培训专业农技知识 促进园林科学管理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罗雪燕)10月23日上午,石洞镇美艺园林专业合作社技术培训会在石洞镇政府三楼会议室举行。此次培训专门请来了泸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所长马光良和副所长王光剑这两位高级农技师为合作社会员作有关“园林植物施肥与病虫防治”的知识讲座。56名会员参加了此次培训。
  • (2010-10-23)·穗大、结实率高 合江县再生高粱被选进西博会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 2010年在合江县高粱主产区大面积蓄留再生高梁30000多亩的基地中,由于强化管理,穗大、结实率高,长势喜人,部分地块单穗结实率还超过了正季,经田间测产,亩平单产超过300公斤,高产地亩产超过400公斤,极大地增强了农民种植高粱的信心和决心。
  • (2010-10-21)·叙永积极推广杂交+再生 促进高粱种植户增收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刘光富)“单再生这一季,一亩就可以产500斤,产值1000元以上,加上已经卖掉的,一亩总产值在3000元以上。”10月20日下午,再生高粱即将收割的兴隆乡凉伞坡村小地名黑石包处,种植户王友喜喜滋滋地告诉笔者。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很好的阳光照耀着再生高粱,把晚秋作物的丰收景象呈现在山坡上。
  • (2010-10-20)·纳溪区林业局:计生“三结合”帮扶 收效明显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向育凯 王跃川)“前两年区林业局先后出资5万多元,帮助我们改变了烂路后,我家的竹料块每年至少要多卖2000元以上。”近日,纳溪区龙车镇金龙村十四社农民许国华领到200元帮扶金时,高兴的心情溢于言表。
  • (2010-10-19)·护国镇:搞种养增收新亮点 树上结柚林下养鸡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李小波 梁龙海 肖光华)“石老板吗,请给我拉100公斤好柚子和18只土鸡来?国庆节来我这耍的好几批成都客人都觉得你处的柚子味道和土鸡口感不错,他们吃好耍好后还想带点回去赠送亲友。”“要得,少数还有,多了我可不敢答应,但鸡的售价要比普通鸡高每公斤4~6元哟!”10月10日,纳溪区护国镇东巷口村1组村民石启平忙碌地接到周边合面镇一慕名客户打来的订货电话。
  • (2010-10-19)·泸州:工商再送大土鸡苗 帮扶共建产业致富路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周原野)近日,泸州市工商局、纳溪区工商局干部一行,再次来到纳溪区天仙镇黄家村,为村民们送去1500只鸡苗和2吨尿素,帮助村民发展养殖产业,打通了一条产业致富路。
  • (2010-10-19)·使千钧之力打造拳头产业 叙永县打造甜橙产业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刘光富)四川盆地南缘之南的叙永县赤水河流域上游河谷地区,与云、贵接壤,属典型干热河谷地带,分布着赤水河、石坝、水潦3个乡镇,散居着彝、苗等多个少数民族,有6.7万人口,属典型的“老、少、边”贫穷山区乡镇。
  • (2010-10-18)·合江县完成100亿斤粮食及真龙柚基地建设招标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赵行勇)近日,在合江县农业局三楼会议室,由合江县发改局、财政局、农业局、纪委等相关部门组织召开了合江县新增百亿斤粮食和真龙柚基地建设项目比选开标会。事先由比选人(农业局)和纪委共同通过网上抽签方式确定的6个被邀请比选人和部分评标专家参加了会议。
  • (2010-10-18)·白节镇:生态茶叶专业合作社成立 茶农乐开怀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张运涛 李光华)近日,在纳溪区白节镇团结村办公室里,一阵“噼哩啪啦”的鞭炮声响过后,该村兴众兴生态茶叶专业合作社正式挂牌成立。
  • (2010-10-18)·二里乡:农业科技显现效果 搭配种植助农增收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刘志勇)近日,笔者经过二里乡沿公路带发现,家家户户的田里都种上再生稻,田边土角都植上了朝天椒,一眼望去,墨绿与金黄交相辉映,构成一幅深秋的丰收画卷。
  • (2010-10-16)·纳溪二里乡农民女党员 种植花木绿化环境致富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李道秀)近日,笔者在二里乡石佛村3社,苗圃专业户共产党员马明春告诉笔者,她在家里的互联网上成功销售了一批苗木,交易金额达到6万多元,采购苗木者是广东省1家房地产的开发商,她家20亩苗圃一年收入在40多万元以上,这是石佛村党支部在深入推进城乡环境进村社、进家庭活动中农民党员种植花木绿化环境勤劳致富的又一例子。
  • (2010-10-14)·中央媒体赴泸州泸县开展“秋粮探行”采访活动
  •     四川在线消息(通讯员 陈应平 李江树 记者 丁一)10月13日下午,《经济日报》、《光明日报》、《农民日报》、《央视七套》、《中国农村杂志社》、《四川日报》以及省农业宣传中心等中央、地方主流媒体采访团等11名记者齐聚泸县,在农业部宁鸣辉处长、高杨处长和农业厅副厅长牟锦毅的带领下,开展“秋粮探行”采访活动。
  • (2010-10-13)·科学种植 小土豆变“香饽饽”促进新农村增收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刘光富)“这些天,四川、云南、甘肃、重庆等省区的客商纷纷找上门要‘货’呢,平均每公斤价格在3元以上……”麻城新农村建设示范片的土豆种植大户王吉龙兴奋地告诉笔者。今年,他抓住叙永麻城建设新农村把土豆确定为主导产业的好机会,瞄准广阔市场,通过向农民流转土地,一下子就发展了1047亩。像这样在新农村建设示范片走规模发展的,还有成都高地公司等企业。如今,小土豆变了“香饽饽” 极大地促进了新农村增收。
  • (2010-10-11)·泸州市:合江县杂交水稻制种 产值突破千万元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张雨)截至10月8日,合江县杂交水稻制种基地生产的杂交水稻种子已收购入库。种子收购价为9.5-13元/千克,比去年略高。杂交水稻制种每亩平均产值为3211元,全县杂交水稻总产值首年突破千万大关,达到1023万元。
  • (2010-10-11)·古蔺县双沙镇秋收轻松省时 水稻机收进入高潮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何易)眼下正值水稻秋收农忙时节,双沙坝稻田里却难见以往农民扎堆靠摔打方式收割稻谷的景象,取而代之的是联合收割机在田间轻松作业的场景。
  • (2010-10-11)·泸州纳溪区:农民喜获新粮仓 科学储粮心不慌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周杰)“今年我再也不怕新稻谷发霉,遭鼠啃食了,有政府发的科学储粮仓,也再不用翻来倒去的挪地方了。”10月9日一大早,纳溪区天仙镇将军村5社村民张绍良在领到该区粮食局发的新粮仓后激动之情难言于表。
  • (2010-10-09)·泸州:江北镇马关村 国庆大假生姜卖出好价钱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周超文 黄可君)自国庆长假开始后,每天一大早,江北镇马观村的王世彬就早早地将200多公斤生姜送到泸州城区市场,以每斤4.2元的价格批发给商贩,他卖了赶回家还吃得上早饭。“过节与不过节就是不一样。平时,等商贩上门收购,最多每斤能卖3元。可赶上过节,我的生姜每斤要比平时多卖1至1.2元,仅国庆长假,我的生姜就比平时多赚了4000多元。”王世彬欣喜地说。
  • (2010-10-08)·古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通过国家考核验收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邵杰)近日,在泸州市南苑宾馆7楼会议室召开的古蔺酿酒红粮、山地土鸡国际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考核工作会上,古蔺县的酿酒红粮和山地土鸡两个项目分别以93.5和92分的高分,顺利通过国家考核验收。
  • (2010-10-08)·古蔺“三步曲”激励“土专家”助推农村大发展
  •     农村实用人才多而散,其发展多是各自为阵,帮带作用不很明显。古蔺县针对农村产业发展相对编缓的现状,在“农村改革发展突破年”中,大张旗鼓地开展了优秀农村实用人才评选表彰活动,“奏响”了农村实用人才——
  • (2010-10-07)·合江县二里乡天池村 农网改造助推新农村建设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李道秀)近日,合江县二里乡天池村的村“两委”负责人心情激动地告诉笔者,我们村终于可以兑现给群众的承诺了,因为今天我们同二里乡政府陈永昌乡长一起到纳溪区政府协调了农村电网改造,纳溪区政府终于同意投入资金200多万元在我村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工程项目了,此项目实施后,全村电费平均每度电可降0.5元左右,这是村党组织“服务发展、利村利民”的提高农民生产生活质量的民心工程,是该村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中为群众办的又一件实事。
  • (2010-09-30)·合江县:先市镇农家书屋 开创农民致富新天地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赵敏)走进合江县先市镇罗院子村的农家书屋,村民邓从富正在翻阅《淡水鱼的养殖及管护》一书。他不无得意地说:“托农家书屋的福,今年我养殖的3000斤鱼,预计可增收10000元。农家书屋为我们致富开创了新天地啊!”他说,其他村民通过农家书屋学习养猪、养兔、养鸭以及水果管护等技术,都将提高自己的收入。
  • (2010-09-27)·合江五通镇:打开广播听远教 田间地头学新招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黄镁洲 杨祖友)今年以来,五通镇的农民边做农活,边忙里偷闲听起了广播,广播里播放的正是农村党员远程教育里的讲座《如何防治病虫害》,“这个‘远教广播’真是好,现在我们种地都有了专家现场指导了。”农民们都这样说。
  • (2010-09-27)·合面镇:为民办实事 “乡村之音”广播村村通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李小波 张嫒)“欢迎收听87兆赫合面镇乡村广播,今天我们的小编读报栏目为大家准备了特别节目《9月下旬 适合播种红菜薹》,为大家提供种植信息,敬请广大农民朋友们注意……”9月26日,泸州市纳溪区合面镇“乡村之音”广播准时响起。每当这时,忙碌在田间地头的农民朋友们都会放下手中的农活,坐在田埂上边吸烟、边歇气,边认真聆听大学生“村官”主持的播音节目。
  • (2010-09-26)·合江县加大为农民创业服务 每年培训20万人次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田晓蓉)近日,笔者从合江县农业局获悉:从今年起,合江县力争每年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0万人次,培养新型农民1500人,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 2000人。到2015年,全县每个特色产业村平均有10名以上的生产型或经营型人才。
  • (2010-09-25)·泸州龙马潭高粱开秤 同样的高粱两种不同价格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张启泉 耿佳佳 税莉)近日,泸州市龙马潭区金龙乡有机高粱开秤收购。有机高粱每公斤七块九角四,无公害高粱每公斤五块八角二,一公斤相差两块多钱。同样是高粱,这有机高粱的价格为啥就要高出这样多,它和普通高粱究竟有啥子区别?带着疑惑,笔者走进了泸州市龙马潭区金龙乡有机高粱示范基地。
  • (2010-09-24)·合面镇:小米椒套作秋萝卜 助农多增收六七百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李小波)“今年我在田坎上种植的小米椒,可产250公斤,按现有市价5元/公斤计算,收入1200元没有问题,还别算秋萝卜的收入”。9月22日,纳溪区合面镇大石村的村民王志英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一边忙碌着采摘红彤彤缀满枝头的田坎秋椒上市,一边乐哈哈地对笔者说。放眼望去,笔者见田坎辣椒空隙下的秋萝卜苗绿茵碧碧,长势也喜人。
  • (2010-09-21)·泸州市江阳区华阳街道 举行阳光培训惠及菜农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税世海 杨欣)由江阳区政府主办、江阳区财政买单、泸州创未学校中标并承办、江阳区农业局、华阳街道协办的江阳区华阳街道白湾无公害蔬菜种植培训班于2010年9月20日在华阳街道白湾村举行。
  • (2010-09-20)·泸州合江县先滩镇 创先争优助中药材走俏渝粤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潘龙良)“我们的金钗石斛要出国了!”听到阳关村村主任李联祥的报喜电话,偏僻的山村沸腾了。自合江县先滩镇开展创先争优促发展主题实践活动以来,好消息不断。
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