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 (2010-09-19)·头衔虽低敢担责任 小小芝麻官也能干出大事业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周超文 王大彬)9月17日早上7点,摩尔玛超市、汇通超市的“直通车”就开到了江阳区江北镇的马观村。村民们早早就把备好的秋茄子、秋豇豆、秋黄瓜、生姜等新鲜蔬菜,堆积在公路边等候他们来收购。
  • (2010-09-17)·泸州古蔺县双沙镇:灾后烤烟收购工作顺利进行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何 易)为详细掌握目前烤烟收购工作的进展情况,确保双沙镇烤烟收购工作顺利进行。9月16日,双沙镇领导特在中秋佳节来临之际到烤烟收购点慰问烟点工作人员,并实地了解当前烤烟收购的具体情况。
  • (2010-09-16)·江阳区通滩镇:农村专合组织 助农增收有绝招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曾 议)泸州市江阳区通滩镇是传统农业大镇,近年来,该镇立足发展现代农业,培育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加快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提升农业产业化的经营水平,发展壮大了一批农村专合组织,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 (2010-09-16)·今年异样气候造成柚子减产一成 价格略有上涨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蔡有 潘秋洋)“从目前的挂果情况看,今年的柚子产量可能比去年差点,预计价格有所上涨。”来到成片的柚子林中,纳溪区上马镇八社果农刘云之实话实说。
  • (2010-09-15)·泸州纳溪区科学种植芋头 芋头早上市价高四成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古小波)红嘴香芋3.5元一斤。”9月14日,笔者在泸州市纳溪区城区一农贸市场看到,该区新乐镇石龙村村民王明友挑来卖的两大筐芋头前围,购买芋头的顾客打“拥堂”。
  • (2010-09-14)·泸州合江县:无公害农产品 先滩香稻喜获丰收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潘龙良)“先滩香稻”是国家农业部批准的“无公害农产品”。今年,合江县先滩镇以积极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为抓手,大力发展“先滩香稻”,引导农户以每公斤3.80元的价格与禾益公司实行“订单种植”,种植面积比往年扩大了7倍多,达3000多亩。
  • (2010-09-14)·泸州:纳溪特色养殖 灰天鹅“飞”上百姓餐桌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向育凯 徐军 王跃川)俗话说:赖哈蟆想吃天鹅肉。形容这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梦想。不过这句俗语也给人们以联想:天鹅肉一定鲜美无比。然而,吃天鹅肉并非想入非非,它已悄悄地“飞”上了一些人的餐桌。
  • (2010-09-13)·泸州:纳溪区上马镇鱼鸭共养 促高效综合效益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蔡 有)“鸭的游动能够增加水中溶氧,促进水体有机物分解,提供有机碎屑为鱼食用;鸭粪又可直接培育水质,形成水体的良性循环,提高养鱼水体的综合经济效益……”近日,笔者走进上马镇太平村五社,站在老蔡的鱼鸭共养塘边;谈起鱼鸭共养给他带来的收益时,蔡文中滔滔不绝。
  • (2010-09-13)·泸州叙永 专业合作社撑起农业产业“保护伞”
  •     茶叶、马铃薯、糯稻、桂圆、红梁等一批专业合作社在叙永县农业部门的引导下,在农民“自主决策”中应运而生。3年来,叙永县已发展农业、畜牧专合社99户。而今,专业合作社已为叙永县农业产业规模化撑开了一张“保护伞”,为山区农村发展、农业提速、农民增收遮风避雨。
  • (2010-09-11)·泸州市纳溪区上马镇:鱼鸭共养 产业初具规模
  •     “鸭的游动能够增加水中溶氧,促进水体有机物分解,提供有机碎屑为鱼食用;鸭粪又可直接培育水质,形成水体的良性循环,提高养鱼水体的综合经济效益……”近日,笔者走进上马镇太平村五社,站在老蔡的鱼鸭共养塘边;谈起鱼鸭共养给他带来的收益时,蔡文中滔滔不绝。
  • (2010-09-10)·纳溪区白节镇 “村村通”卫星接收设施进农家
  •     为了让一些居住偏远的群众也能收看到更多的广播电视节目,白节镇将村村通广播电视卫星直播接收设备发放工作作为一件实事来抓,对地处偏远、五年内无法实现光纤联网的农户进行详细调查登记,免费为他们发放了500多套村村通卫星直播接收设备,并为军(烈)属、低保户、独生子女户、双女户实行免费安装,使这些农户不仅可以收看到40多套电视、广播节目,活跃了文化生活,又能及时了解国家政策、农业资讯、科技知识、天气预报等息,改变信息闭塞的现状 。
  • (2010-09-10)·量少价高 想要吃泸县龙眼有点难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曾佐然)又到龙眼成熟时节,9月8日,笔者到泸县龙眼产地潮河镇、海潮镇打探龙眼行情。
  • (2010-09-09)·泸州泸县毗卢镇144户村民看上清晰的卫星电视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杨伦勇)“还车点,还车点……有信号了,30了……”9月9日,笔者走近泸县毗卢镇陈家河村7组,村民刘云成正忙着和工作人员一起调试卫星电视接收设备。
  • (2010-09-09)·泸州纳溪天仙镇:巧打生态牌 助农增收见成效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邹 刚)天刚亮,天仙镇牟观村的刘美清就赶着自家的黑猪到文昌宫集市,看见收购点的黑板,刘美清笑了。不只他笑了,不一会儿,其他陆续来交猪,过称、领钱的农户也都笑了。“我们这儿的猪儿价格稳的起,养点猪,种点猕猴桃,还可以进山扳笋子,我们年龄大没有技术不能出门打工,现在家头也找得到钱,”刘美清说。
  • (2010-09-08)·泸县云龙镇再生稻长势喜人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胡文德)9月7日,笔者来到位于万亩水稻高产示范片的泸县云龙镇大水河村八社,只见一望无边的再生稻长势很好,像碧绿的海洋。
  • (2010-09-07)·合江县农业局:以螨治螨 实现无公害水果生产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王世江)今年年初,泸州市合江县植保部门从福建艳璇农科院购进2万袋捕食螨(胡瓜钝绥螨),于三月底组织专人在大桥镇300亩甜橙示范园实施柑桔绿色防控“以螨治螨”示范。
  • (2010-09-07)·二里乡:退耕种竹农民受益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刘志勇)近年来,合江县二里乡把退耕还林工程作为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贫困山区农民实现稳定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 (2010-08-31)·泸州:纳溪区 沼气“点燃”10万村民的新生活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金其云 张运涛 蔡有) “用上沼气,做饭、用热水真方便。” 8月30日,纳溪区白节镇青风村八组妇女雍世榕刚从地里割猪草回家,在厨房里一边用热水器的热水洗手一边对笔者说。
  • (2010-08-31)·放歌希望的田野 记泸县机械耕种带头人雷宇刚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胡文德)“我是云龙镇杨高村村民雷宇刚,是云龙土生土长的农民。今天,作为四川省劳动模范在这里发言,我的心情十分激动!我为这份荣誉感到无比自豪和荣耀!这份荣誉不仅仅代表我个人,也凝聚着各级党委和政府对农民发展、农业兴旺和农村繁荣的深切关怀!”2010年5月11日,泸县云龙镇政府礼堂座无虚席,主席台上的雷宇刚满怀着感恩之心,带着农民的谦逊,用直朴的语言讲着他的创业故事。台下, 200余名干部群众认真聆听着报告,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是什么原因,让大家把如此高的荣誉给予川南丘陵地区的一个种田农民呢?
  • (2010-08-31)·合江县农业局:加强再生稻管理 确保晚秋丰收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张启元)由于今年中稻收割期间气候好,加之前期雨水多,稻田蓄水好,头季稻病虫发生危害轻,有利于蓄留再生稻。笔者最近到合江县生产一线田间观察,再生稻普遍发苗好,生产健壮,但也存在很多田块未施促芽肥,中稻收割后稻草未及时清除,未及时扶直稻桩,影响再生芽的萌发和再生稻的生长,从而影响再生稻产量。因此,合江县蓄留再生稻的地区,应紧急抓好以下以项技术措施,确保今年再生稻丰收。
  • (2010-08-30)·护家乡解决远教难题 “电视远教”走进百姓家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唐成林)针对农村远程教育开展过程中出现的组织难、效果差、沟通不畅等问题,古蔺县护家乡创新措施,化点为片,聚集资源,利用“电视远教”解决这三大难题。
  • (2010-08-30)·院坝里摆电风扇 泸州纳溪老农凉晒稻谷有妙招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李小波)8月27日,笔者在泸州市纳溪区合面镇大石村二社石志英的院坝前看到,院坝里摊满了金灿灿的稻谷,屋檐下横挂着一张又宽又大又长的塑料膜,院坝四周摆放着的四把大功率电风扇正对着满坝谷子高速运转着。据该农户介绍,为应对不利的天气状况,使收割后的稻谷能迅速归仓,想出了与众不同的凉晒办法。
  • (2010-08-27)·科技花开新农村 农技特派员引领新村建设纪实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曾佐然)“今年遇到了旱灾和雨灾,没想到还能获得这么好的收成,科技特派员功不可没啊!”近日,省科技厅农村处处长吴彬亲自参加了泸县科技局承担的2010年国家粮食丰产工程验收会,面对专家们测量出的数据情不自禁地感叹到。
  • (2010-08-26)·泸州纳溪夫妻身残志坚 阳光培训学习养兔致富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蔡有 何玉群 何啸虎)在纳溪区上马镇太平村二社,有一对身残志坚的夫妻,丈夫陈秋良,妻子刘晓英,夫妻俩双双残疾;他们通过“阳光工程”培训,自主创业搞养兔,认真学习养兔技术,依靠养兔走上了致富道路。
  • (2010-08-24)·叙永县彝乡冰脆李减产不减收 收入可达300万元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刘传福 杨震森) “我家种了15亩冰脆李,摘了2万多斤,外地老板来收1.5元一斤,能卖到3万多元。”8月23日,泸州叙永县水潦彝族乡岔河村一社的杨从顺高兴采摘着冰脆李准备上市。据了解,今年该乡种植的6000亩优质李子虽然遇到干旱有一定程度的减产,但是由于水果俏市,农民的收入仍旧不减,今年收入300万完全没有问题。
  • (2010-08-21)·“小农机”降低收割成本 玄滩镇稻农积极购置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康纪凤 康青 罗小平)“请人打谷子,一个劳动力一天要120块工钱,还要管生活,成本太高了。今年,我家添购了小型打谷机,再加上天气好自已慢慢地打,使用小农机后每天可收3亩多谷子,我家20多亩地4天就能打完。小农机真是帮了我们的大忙,同时也节约了经济。”玄滩镇老油房村九组村民黄吉学如是说。
  • (2010-08-20)·泸县嘉明镇花椒喜获大丰收总产值将达600万元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罗君)正值花椒收获季节,泸县嘉明镇今年花椒喜获丰收。此时的嘉明镇,大袋小袋的花椒摆满农贸市场,空气中飘散着花椒的清香,商贩和椒农忙忙碌碌,热闹非凡。
  • (2010-08-20)·石屏乡拟办展果会 助推特色农产品与市场对接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陈柯屿 夏春生)近日,泸州市古蔺县石屏乡策划在中秋前后开展农产品展览会。展览会以展示印合优质爱宕梨为主,通过拍卖展示“梨王”, 以现场销售的方式搭建特色作物市场平台。
  • (2010-08-20)·白芷价格翻倍 立石镇农户种植中药材鼓了腰包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王删)“今年的白芷卖得好啊,我种了2亩地就卖了14120元,如果缓两天再卖,就会多收益千余元钱。”8月19日,泸县立石镇水鸭池村3组村民廖树清谈起白芷的收益,满脸都是喜悦。
  • (2010-08-20)·水稻机械收割好处多 省时又省费受到农户欢迎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曾佐然)8月17日,在泸县嘉明镇护松村4组李德伟的稻田里,泸县腾飞农机服务队队长雷宇刚正驾驶着水稻联合收割机来回穿梭,2亩地不到20分钟就收割完毕,惹得四周赶来的乡邻啧啧称奇。
  • (2010-08-19)·纳溪天仙黄金梨似“黄金” 30亩可收入13万元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周杰)8月18日,泸州市纳溪区天仙镇牟观村村民刘永江正忙着采收成熟了的黄金梨,并有条不紊地将其包装成箱,销售给慕名前来收购的客商。黄金梨的丰收,又将给当地村民带来不菲的财富。
  • (2010-08-18)·叙永大石乡水稻抢收掀热潮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万义)近日,笔者在叙永县大石乡双全村、大石村看到,农民们正忙着在一望无际的田野上收割水稻,一派热火朝天的抢收景象。正忙着运送稻谷的双全村村民陈天生告诉笔者,今年雨水充足,秧苗长势好,现在农民抓住高温的收割有利时机,正积极进行抢收。
  • (2010-08-18)·泸州叙永县开秤收购烤烟 烟农收入预计超亿元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李春文 胡润林)日前,泸州市叙永县正式启动今年烤烟收购工作,8.3万亩烤烟开秤收购,收购工作将于9月底结束。预计全县烟农收入可达1亿元以上。
  • (2010-08-17)·新乐镇1.4万亩水稻喜获丰收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周超华 彭吕祥)近日,笔者在纳溪区新乐镇铜鼓、石龙、三江等村看到,田野一片金黄,沉甸甸的稻子笑弯了腰,全镇14450亩水稻喜获丰收,广大群众喜开丰收镰,打响了水稻收割“攻坚战”。
  • (2010-08-17)·泸州纳溪:新村风貌大家谈 共建美丽新农村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周杰)为充分发挥新农村建设农民主体作用,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开展,引导广大村民树立“讲文明、树新风”的意识,8月15日,纳溪区天仙镇镇长杨志敏深入到农户家中与村民话变化,拉家常,讨论改镇新农村建设情况。
  • (2010-08-17)·小型动力农机轻便快捷 秋收时节大受农民欢迎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古小波)时下,又到川南山区水稻收割时节。8月16日,笔者在泸州市纳溪区城区一农具专卖店看到,不少村民正在选购一种叫“超长”牌的小型动力打谷机。
  • (2010-08-16)·江阳区弥陀镇 退耕种麻竹种出了“绿色银行”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 (通讯员 周超文)8月15日一大早,泸州市江阳区弥陀镇潜力村三社的王德民就从麻竹地里采挖了40多公斤麻竹笋准备到集市上销售,可他刚走出家门口,麻竹笋就被从集市上骑着摩托车赶来的菜贩以每公斤1.5元的价格全部买走。转瞬之间就见自己的麻竹笋变成了现钞,王德民喜得一边数钞票一边告诉笔者:“退耕种麻竹还真种成了一个‘绿色银行’,我的3亩麻竹地今年少说也要收入8000多元。”
  • (2010-08-13)·农机大显身手 云龙镇水稻机械化收割热火朝天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胡文德 陈先猛)走进泸县云龙镇地势平坦的云丰村,成熟的水稻像金色的海洋,沉甸甸的穗子压弯了腰。稻田里传来“轰隆隆”的机器声,全国种粮大户、四川省劳动模范、农机大户雷宇刚的腾飞收割队正在这里开展收割工作。
  • (2010-08-12)·烈日送仔猪 泸县组织部结对帮扶兆雅镇石龙村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梁先梅)“宋部长,大热的天来为我们送仔猪,我们心里过意不去。”8月9日中午,泸县组织部部长宋勇一行顶着38℃的高温,为兆雅镇石龙村倒房户胡安才一家送去一对仔猪。这是泸县组织部在石龙村开展“挂、帮、包”活动的一个缩影。
  • (2010-08-12)·二十二颗为"三农"奉献的种子 在山村茁壮成林
  •     四川在线消息(毛宏 庞雪莲 记者 马湖蓉)8月5日,泸县牛滩镇新林村高粱基地,二十二名脸上洋溢着青春光彩的大学生村干部在阳光下宣读誓词:我志愿加入牛滩镇大学生村干部拓创中心……用我青春双手服务“三农”发展……以我青春豪情创造一流业绩……
  • (2010-08-12)·纳溪科技助推白酒原料基地建设 高粱喜获丰收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李帮涛 刘光彬 丁焕军)8月11日,纳溪区龙车镇中坝村余中权火红的高粱地里人头攒动,收割工人在农技术员的指导下正忙着收割高粱。“这个高粱种起硬是放心,在每个关键环节他们都来指导、培训。”余中权握着沉甸甸的高粱穗,高兴的对笔者说道。
  • (2010-08-12)·古蔺姑娘返乡办养鸡场 带动父老乡亲共同致富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程琳)年仅24岁的陈燕,把实现家乡脱贫致富作为人生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两年前她来到广州的一家养鸡场打工,希望通过实践学好养殖技术,回乡创业。2009年3月,陈燕带着她丰富的养殖技术回到燕岩老家,在空气清新的林地里办起了养鸡场。
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