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 (2010-06-04)·泸州纳溪区天仙镇 生猪产业在逆市中稳步发展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邹 刚)生猪产业是泸州市纳溪区天仙镇传统的支柱产业,面对猪肉价格持续下跌的市场行情,天仙生猪营销合作社通过提高产业科技含量,创新营销手段,拓展周边产业,顶住了市场的冲击,在逆市中谋求发展。
  • (2010-06-03)·泸州:居民建新房祸不单行 水泥砖瓦都有问题
  •     (通讯员 陈力 朱红强 )6月2日,四川省古蔺县工商局太平工商所再次快速圆满调解了一起因为房屋建材质量问题引发的消费纠纷,为消费者卿某成功挽回了共计12000元的经济损失。
  • (2010-05-31)·泸州江北镇农民甘蔗留着错时卖 1亩多赚2000块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徐洪楷 周超文)进入5月下旬后,田地里的甘蔗苗有的已长到了1米以上,市场上的新鲜甘蔗已基本难觅其踪影。然而,5月23日上午,笔者在泸州市江阳区江北镇岱宗村三组村民张常发的甘蔗地里看到,他家的两亩甘蔗林却还郁郁葱葱。“我是5月初在别人没有甘蔗卖后才陆续开始采收甘蔗并拿到市场上销售的。可没想到的是,由于比别的甘蔗晚市,我种的甘蔗价格居然卖到了此前的2倍,今年我又一次尝到甘蔗错时销售的甜头。”张常发一边收甘蔗,一边喜悦地告诉笔者。
  • (2010-05-30)·泸州纳溪棉花坡镇 农民培育盆景“钱”途宽广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向育凯 张元奎)5月28日,笔者慕名走进泸州市纳溪区棉花坡镇高洞村七社村民梁正华的盆景园,恍若走进微缩的大自然:在楼顶、院子里,到处摆满了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盆景,一盆盆景就是一处风景,造型优美、活灵活现。“这个盆景上有20多个品种,等秋天挂上绯红的果子,那时候乖得嘿!”梁正华笑咪咪地说:“销量还可以,去年有三四万元的收入。”
  • (2010-05-28)·叙永县退伍军人家乡展拳脚 揉得茶香飘万里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胡润林)现年37岁的韦思华是一名武警退伍军人,家住叙永县叙永镇红岩村。21岁退伍时,他并没有像其他同龄人一样外出打工,深思熟虑之下,他决定要用自己的双手在家乡闯出一片天地。“功夫不负有心人。”事实证明,通过自己的艰苦创业,韦思华已经实现了他的梦想——他有了自己的茶叶加工厂,每年可加工商品茶7万多斤,年利润达15万元以上。
  • (2010-05-27)·三棵桑树引发邻里纠纷 纳溪合面镇成功调解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李小波) 因农村铲田边田壁铲除对方三颗桑树,引发王某与古某两村民起纠份,王某设法置障,阻碍古某春耕生产。日前,在泸州市纳溪区合面镇矛盾大调解委员会工作人员的耐心劝导和调解下,王某与古某双方终于握手言和。
  • (2010-05-26)·泸州江阳区 红高粱种植成为通滩镇的优势产业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杨华福)红高梁种植一直是泸州市江阳区通滩镇农民的传统和习惯,具有丰富的种植经验。目前,江南地区持续低温,通滩镇出现春耕、春收时节同步,人们忙于收割小麦、油菜,忙于插水稻秧,而最忙的却是栽种、补种红高粱秧。今年红高粱秧出现满栽满插现象,还出现在干塝田、望天田里挖深沟、起高垄、栽红高粱秧的劳动场面。
  • (2010-05-26)·叙永县 “百亩食用菌”引领麻城村增收致富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胡润林)时下,正值食用菌生产淡季,很多种植食用菌的基地都没有产品出售,但在泸州市叙永县麻城乡麻城村四社周元友的种植基地里,每天都有500余斤的香菇等食用菌出售,按批发价每斤4元计算,一天出售的食用菌就可以卖2000多元。
  • (2010-05-25)·泸州返乡民工致富另辟蹊径 养鸽年收入达40万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郑瑞群)现代化的养鸽室内,一排排白鸽在欢快地觅食……5月24日下午,当笔者走进泸州市合江县望龙镇新场子村养鸽场,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这一派和谐美好的景象。
  • (2010-05-24)·泸州纳溪龙车镇农民 “放大抓小”走上致富路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向育凯)“一五、二五……这是200个草鱼。”近日,泸州市纳溪区龙车镇中坝七社村民毕朝华正忙碌着出售鱼苗,他笑呵呵地说:“今年繁育了20多万尾鱼苗,照现在的市场价格,收入3、4万元应该没问题。”
  • (2010-05-24)·遭遇连阴雨寡照天气 泸州合江荔枝面临大幅减产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田晓蓉)“下了雨后轻轻的摇树子,摇落凋谢的花朵和雨后积水,以减少因积水造成小果子霉烂死亡和霜疫霉病的侵染;树冠下挖排水沟进行土壤排水,用薄膜搭在树下减少土壤积水;天气转晴及时叶面喷施2.4-D、磷酸二氢钾保果”。5月22日上午,在泸州市合江县虎头乡河咀村周远明的地头,合江县农业局农艺师成明元正在给荔枝树开药方。
  • (2010-05-24)·泸州叙永村民投资20万元流转土地年获利10万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王承伟) 5月24日,笔者在泸州市叙永县两河镇乐郎村二社看到该村村民范崇华正带领自己雇请的当地村民在自己租赁的稻田里移栽高粱苗子。
  • (2010-05-24)·泸州叙永:改种“金红薯” 山区农民年赚数万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刘传福 王世伦)5月23日,在泸州市叙永县兴隆乡卷子城村3组的一块地里,廖德强正在精心给红薯苗浇水。这看似一般的红薯苗,却每年将会给他带来数万元的收入。笔者经过采访得知,这薯苗可不是一般的红薯苗,成熟后的红薯,不仅一个可以重达8斤左右,产量每亩可以高达7-20吨,而且淀粉含量高,是农民种植的上好经济型作物。经过短短两、三年的发展,如今,该县已发展500余亩,预计给农民带来60多万元的收入,该红薯被农民称为致富的“金红薯”。
  • (2010-05-19)·泸州合江县二里乡 农技服务全程呵护秧苗成长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刘志勇)近日,笔者在泸州市合江县二里乡通树坝村六社看到,绿油油的秧苗茁壮成长,给农田披上了绿衣,显得生机盎然。村民老贾告诉笔者,今年水稻种植从选种到收割都会有乡农技人员全程指导,秧苗长得非常好,没有坏秧和浮秧,他家的5亩农田还买了农业保险,免除了他家遭遇自然灾害等的后顾之忧。
  • (2010-05-19)·泸县兆雅镇:稻田飞出“野鸭子”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梁先梅)泸县兆雅镇石龙村的稻田葱葱绿绿,碧绿的稻田里,点缀着一间间小茅屋,一群群鸭苗或者在秧苗间穿梭,或者在小茅屋栖息。村民刘昌德告诉笔者,这叫“稻鸭共育”种植法。将鸭苗投放到稻田里,鸭子可以为水稻捉虫、除草,鸭粪还可以作肥料。鸭子晚上就在小茅屋内栖息,不用赶回家,省去人工费。到稻子抽穗时节,这种栖息在稻田里的“野鸭子”就出栏了。
  • (2010-05-19)·泸州合江顺利移栽高梁4000余亩 农民喜盼丰收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朱洪生)近日,在泸州市合江县大桥镇土地坝村高梁移栽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村民们抢抓高粱移栽时节,带着丰收的期盼,正忙忙碌碌开展高梁移栽。
  • (2010-05-17)·泸州叙永农技推广服务专合社 一条龙服务耕种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钟蜀南)“今年我们不怕没人手耕种、收割作物了!”泸州市叙永县落卜镇云山坝村合作社负责人喻应洪乐呵呵地道。5月16日,该镇合作社新增农业耕整机10台,帮助农民耕种。
  • (2010-05-17)·泸州合江县实录乡:田间课堂助烟农增收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张 雨 瞿福玉 施春兰)“移栽前要选剪了二到三次叶的壮苗,苗要整齐一致,栽前要喷施一次农抗9510或晟绿丰1号,移栽的壮苗地上部分只露出二或三叶一心就行了。”从4月下旬开始,在泸州市合江县实录乡的烤烟生产基地,经常看到群众围在田间地头,听技术员讲解或示范烤烟移栽要点或施肥技术,群众再分散到烤烟基地进行规范操作。这是合江县实录乡开展田间课堂助农增收的一个缩影。
  • (2010-05-17)·合资企业落户泸州叙永震东 集中安置73户搬迁户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肖 军)赛德水泥伏龙村九社安置点一幢新修的二层小楼里,户主阮洪荣正将刚从叙永县城批发回来的小百货清点上架。“我家去年底就搬进了新房子,用一楼的两个门面一个做台球室,一个卖点日杂副食,每月可挣千多块钱,还可以照顾两岁多的儿子。”提起现在的生活,阮洪荣脸上洋溢着幸福的满足。“要不是赛德水泥征地拆迁,我们 ‘岔口洞’(小地名)那半山坡的十几家哪能一下搬到这儿,政府还将水电安到家门口,真是掉进福窝里了。”
  • (2010-05-17)·泸州合江镇:果树下种植血皮菜 助推农民增收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赵红华 鲁志远)近日,泸州市合江县合江镇在三江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柿子田和魏家祠村,召开社员院坝会,向村民宣传荔枝林下种植蔬菜是三江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加强荔枝管护、实现以短养长、助推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在会上发动两个村的党员、干部、群众,在荔枝林下种植血皮菜。
  • (2010-05-16)·泸州合江县:实录乡移栽烟苗 留守妇女唱主角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矍福玉 张雨 )因男劳力多数外出务工,留守妇女成了移栽烟苗的主力军。合江县实录乡的慈竹村、团湾村、张坝村等三个烤烟项目村的村干部因势利导,组织留守妇女成立互助合作组,利用市县烤烟技术员下乡指导的机会,集中人力抢时移栽,一周时间将连片的810亩烟苗移栽完毕。
  • (2010-05-16)·泸州:白节镇全面推动新农村建设示范片沼气项目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丁鹏  张云涛  金其云)“感谢党委政府出资帮我建起了沼气池,现在做饭烧水十分方便,而且很干净。”近日,纳溪区白节镇鱼湾村居民朱国治笑着对笔者说道。
  • (2010-05-14)·泸州古蔺生猪市场走出低谷 川黑2号猪远嫁成都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向 德)“买主上门收购,每公斤18元,只要符合要求,立马兑现”。5月11日,古蔺县观文镇民乐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杨顺强兴高采烈地向村民们宣布这一好消息,喜悦之情写在他的脸上。
  • (2010-05-13)·泸州新乐菜农瞄准市场空档 蔬菜早上市价钱高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古小波)5月12日,泸州市纳溪区新乐镇三江村4社蔬菜种植大户邓克培在一个刚揭开塑料薄膜的蔬菜大棚里,正忙着采摘已经可以上市的茄子。 
  • (2010-05-12)·古蔺县川黑2号生猪进军成都市场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向德)5月11日,四川石油管理局川西公共事务管理中心后勤部负责人前往观文镇,与观文镇民乐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签下生猪购销协议,同意以高于市场价两倍的价格(18元/公斤)收购50—100斤/头的川黑2号猪,标志着正式迈向成都市场。
  • (2010-05-12)·泸州叙永:荔枝未熟已受热捧 预订电话早早上门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刘传福 王世伦)“你就是亲自来树子上摘,1000块钱一株我还是不得卖哦。”5月9日,泸州市叙永县兴隆乡黄桷坪村9组栽种荔枝的张尚金老汉又接到预定商贩的电话,在电话中商贩准备以1000元/株的价格买事先看好的荔枝树来摘卖,然而被老汉拒绝了。据了解,张老汉的荔枝依靠科技种植,在当地很有名气,每年轻松卖个2万多元。
  • (2010-05-10)·泸州江阳区通滩镇检查农综项目实施情况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张丽娟 杨 欣)泸州市江阳区通滩镇是农业大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的民心工程,必须抓紧抓好。近日,通滩镇党委书记杨华福、财政所长张丽娟检查指导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实施工作。
  • (2010-05-10)·泸州叙永:石板滩上种龙眼 1200亩土地收入翻番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刘传福 王世伦)5月9日,迎着初夏的阳光,黄桷坪村8社的村民正在给新栽种的龙眼苗浇水,馒头山上显得格外热闹。据了解,泸州市叙永县兴隆乡黄桷坪村通过整理土地,引导农民栽种优质龙眼,即将实现土地收入每亩增加1000元以上,比以前收入翻了番。
  • (2010-05-10)·泸州叙永荒山种植苦笋防水土流失 农民增收亿元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刘传福 王世伦 颜绿芬)5月9日,泸州市叙永县兴隆乡卷子城村1组的范华银在自家后山上的苦笋林里高兴地忙挖着壮实的鲜苦笋,因为提前预定的商贩即将到家里来收购。据了解,近年来叙永县大力引导农民发展经济型竹业,把昔日的荒山变为致富的“金银山”,山区农民增收近亿元。
  • (2010-05-10)·泸县太伏镇邀请专家开办院坝课堂 助果农增收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陈 良)“刘专家,我家龙眼树今年成花又好又多,你看需不需要疏花哦?”“刘专家,龙眼树冲梢了,咋办?”5月6日,泸县太伏镇永利村的农家果园里,果农们围着专家,询问自己关心和疑惑的问题,专家一一耐心细致回答,直到果农满意点头为止。这是泸县太伏镇在农家果园里开设课堂,邀请专家为果农指导龙眼管理技术,确保全镇龙眼持续稳产增收,是太伏镇推动龙眼产业大发展的又一个有力举措。
  • (2010-05-08)·泸州:蔬菜基地急需耕整机 农机人员帮忙解决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李有泉)为帮助农民增收致富,泸州市合江县白鹿镇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蔬菜基地建设。此时正值土地耕种的繁忙季节,白鹿镇蔬菜基地梁开荣、四川省绿亿农业投资有限公司游勤利正为缺少农机,无法满足耕作需要而发愁。
  • (2010-05-07)·泸州:椒园乡高粱移栽齐上阵 统栽统管保丰收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熊升强)时下走进泸州市古蔺县椒园乡田间地头,处处是一片繁忙景象,翻土,栽植,施肥…,全家大小老少齐动员,抓住这有利天气,忙着高梁移栽。
  • (2010-05-07)·泸州合江:打工仔回乡当猪倌 低碳模式效益好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张 雨)4月底,笔者到泸州市合江县实录乡阳棚坳村四社采访,走到一处叫葫粒坪的地方,就听随行的阳棚坳村主任助理李春伟说:“前面这片荔枝林就是返乡民工韦正平的养猪场。”走近一看,一片高大的荔枝林掩映下有10眼猪圈,猪场靠边上的10多只滚瓜溜圆的仔猪听到人声都“咕嘟咕嘟”地聚拢来,活泼可爱。最近猪价疲软,很多养殖户都喊亏的时候,韦正平却投资10多万办养猪场,引起了笔者的兴趣。
  • (2010-05-07)·商家洽谈收购 泸州纳溪打古镇林下养鸡见效益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李 奥 王鸿宇)“这个鸡不错,品种好,养的也好,我们会要的。”5月6日,泸州市纳溪区杨师白马鸡汤总经理杨祖荣一行来到打古镇参观考察林下养鸡情况,并与养殖户洽谈收购事宜。
  • (2010-05-06)·泸县科裕果业专业合作社成立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胡文德 陈先猛)5月5日,泸县云龙镇英雄村名优水果专家大院内坐满了人,泸县科裕果业专业合作社在此召开成立大会。65名合作社成员参加了大会,泸县供销社、泸县科技局和云龙镇人民政府代表、四川农业大学刘远鹏教授等到会祝贺。
  • (2010-05-06)·泸州合江青果列入第八批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陶柏林)近日,泸州市合江县上报的优质青果标准化示范区获得立项,成为四川省第八批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计划。这是继合江荔枝、真龙柚之后,合江县第三个获准的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
  • (2010-05-05)·专家上门培训荔枝管理新技术 确保泸州合江果农增收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张 雨 陈 淮)“荔枝在开花前5-15天,要对花苔等进行必要的修剪,剪去阴密枝、交叉枝及过多的花穗,花苔只留10-13公分,多余的剪除,保证树体通透性。”近日,泸州市合江县实录乡两马村荔枝新技术应用培训现场,泸州市园科所荔枝专家刘国文和合江县农业局经作站站长刘昌质对果农边讲解边示范着,大家认真倾听并不时作笔记。
  • (2010-05-05)·农业生产不走寻常路 记泸县云龙镇省劳模雷宇刚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毛 宏 毛爱平)位于四川盆地南部的泸县是典型的丘陵农业县,由于人多地少,农业生产落后,农业收益差。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泸县大批青壮年外出打工,九十年代初,云龙镇阳高村初中毕业的雷宇刚也加入了打工热潮。
  • (2010-05-04)·泸州合江尧坝镇 个体养殖老山黑猪年收入35万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张小兵)泸州市合江县尧坝镇明方云依靠养殖特种野猪发家致富,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养猪大户”。目前,他的养殖基地存栏100多头特种猪,年出栏将达500头左右,可实现年收入近35万元。
  • (2010-05-04)·向竹子要财富 记泸州大石乡致富带头人赖剑平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亢昌均 万 义)只有小学文化,现年39岁的赖剑平家住泸州市叙永县大石乡的大山深处。25年来,赖剑平凭着一个山里农民的勤劳和执着,靠经营竹类制品起家,通过自己的顽强拼搏,建起了1300多亩竹业基地,办起了竹料加工厂,一步步走上了致富的道路,成为当地第一个靠发展竹产业致富的先进典型。
  • (2010-05-03)·纳溪区苦竹笋价高货俏成为增收致富的重要门路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金其云 陈永福)5月2日,泸州市纳溪区白节镇皇观村四组村民邓地福的一担苦竹笋在街头亮相出售,很快就被一抢而空。邓地福种有近10亩苦竹,今年苦竹笋上市,价格上扬,每公斤卖到了8元,有时每公斤还卖到了10元,而且还很抢手。目前,邓地福的近10亩苦已收了近万元。
  • (2010-05-01)·王小玉:初生牛犊不怕虎 带动乡亲共同创业致富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陈礼莉)在叙永县震东乡有一位依靠养殖业走上致富路的优秀创业青年,他用心血和汗水谱写了一曲人生赞歌。他,就是叙永县震东乡普市村益民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创始人王小玉。
  • (2010-04-30)·泸县种粮大户成省劳模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胡文德)五一前夕,泸县云龙镇种粮大户、农机大户雷宇刚光荣地被评为四川省劳动模范。
  • (2010-04-29)·泸州纳溪棉花坡镇党员助耕队 活跃山间助春耕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 郭 峰 刘光彬)谷雨刚过,天气晴好,正是泸州市纳溪区农民抓紧春耕的时节。在该区棉花坡镇竹林村的田间地头,活跃着一支由20多名队员组成的党员助耕队,帮助五保户、孤寡老人和因外出务工无劳力的村民解决春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受到了老百姓的赞誉。
  • (2010-04-27)·泸县“文化共享助春耕”活动为农民送上农科大餐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 (通讯员 夏 丽  刘玉春 摄影报道)远程教育室内,60多农民正兴致勃勃地观看着多媒体播放的光碟《巧手种水稻,省事效益高》;大屏幕上,农业专家正在对水稻栽培技术进行生动的讲解。这是近日泸县县委组织部远程教育办和县图书馆联合组织的“文化共享助春耕”行动在泸县得胜镇仁和村开展。
  • (2010-04-27)·泸州纳溪区合面镇 大力推广低碳玻璃钢沼气池
  •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通讯员李小波 王茂宣/文 吴选彬/摄)“建这种玻璃钢沼气池简单,强度高,重量轻,占地少,使用寿命长,它克服了传统沼气池存在的众多不足。”4月26日,泸州市纳溪区合面镇农技服务人员深入该镇新正村广泛宣讲修建新型玻璃钢沼气池的政策、效益,引导村组干部带头示范修建新型环保沼气池。
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