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 (2014-03-03)·“红盾护农”保春耕 护国农民用上“放心农资”
  •     春耕在即,为确保农民群众春耕生产用上“放心农资”,近日,纳溪区护国镇工商所对辖区内的农资产品进行全面检查,从源头杜绝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确保春耕生产顺利进行。
  • (2014-02-28)·纳溪:“育秧保姆”育种 旱地育秧粗壮农家乐
  •     眼下正值农村春耕大忙时节,连日来,地处四川南部的泸州市纳溪区积极推广运用“旱育秧保姆”大力播种发展旱育秧,提高了群众抗旱保春耕的生产积极性。全区旱育秧面积达到了20万亩。纳溪区农业技术部门也针对春旱针对这一实际,加大宣传力度,推广运用“早育秧保姆”技术,让农户尝了不少甜头。
  • (2014-02-28)·泸州合江白米镇:2.5万亩水稻向旱育秧夺高产
  •     今年,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鼓舞下,在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支持下,合江县白米镇农民群众种粮积极性空前高涨。镇党委政府因势利导、推动发展,决定落实财政奖补,采取“统一优良品种、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旱地育秧、统一强化栽培、统一病虫防治”措施,推动全镇2.5万亩水稻高产创建工作。
  • (2014-02-27)·不误农时助春耕 通滩向3000余农户免费发放农资
  •     为提高项目区农户的积极性,2月26日,泸州市江阳区通滩镇根据项目建设要求,积极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发放农业项目配套农资。在发放仪式上,镇农技站负责人就果蔬种植户该如何施肥、如何管理提出了意见建议,并要求村民要使用好这次发放的各种肥料,不要浪费。
  • (2014-02-27)·牛滩镇:着力打造有机产品 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     近日,泸县牛滩镇农技站收到了一份有分量的快递,原来牛滩生姜、甜橙一直申请的有机产品认证终于获得了有机转换产品认证证书,经过两年的转换期后将正式获得有机产品认证。这也是该镇农产品首次获得有机产品认证。
  • (2014-02-26)·白米镇:今后农村谁来种地 农机大户拓荒破题
  •     合江县是全国产粮大县之一,粮食总产已连续两年突破10亿斤,今年正在实施省部级水稻整建制推进高产创建项目。白米镇位于合江县城长江北岸,因长江回环合抱呈半岛地形,受长江河谷温湿小气候影响,在省、市范围内春季农时来得最早、播种也最早,水稻等大春作物灌浆结实期可有效避开伏旱,开展水稻高产创建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白米镇是省部级水稻整建制推进高产创建项目的核心示范区。
  • (2014-02-25)·龙马潭:260吨免费有机肥料送进农家 助力春耕
  •     今年,泸州市龙马潭区整合基本农田建设、高粱高产创建等各项省级项目专项补助资金100余万元,分别购买有机肥料260余吨以及水稻种子1吨,于近期陆续发放到各个乡镇,旨在增强农民种植信心的同时,打下粮食增收增产的基础。
  • (2014-02-25)·叙永“春防”大幕拉开 老兽医:辛苦还不能马虎
  •     “今天走东家,明天走西家,有时碰上家中没人,还得跑第二趟。给牲畜打防疫针不像给小孩子预防接种,家长们会按时将孩子带到卫生院注射,干我们这行的,天天都得“跑田坎、钻猪圈”,必须一家一户的跑才行,干的活又脏又累又辛苦,还不能马虎大意,上级部门要进行抗体抽检,检测不达标还得返工。”2月23日,刚从农户家中打完防疫针的叙永县马岭镇麦地村52岁的老兽医张洪金告诉笔者。
  • (2014-02-25)·白米搭建高效创业平台 共圆大学生自主创业梦
  •     近日,合江县白米镇转龙湾村泥泞的乡村路上,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是合江县人社局、财政局、农业局的技术人员,以及合江县人民银行、农商银行、邮储银行的行长及业务人员。他们在人社局副局长的带领下,到转龙湾村八社大学生程涛家,考察程涛创立的草莓基地,并在种植技术上给予指导,在资金上给予帮扶。
  • (2014-02-25)·农业转型助力农民增收 泸州江北农户乐种雪茄
  •     大年过后,泸州市江阳区江北镇岱宗村的老百姓可算是忙翻了天,他们欢天喜地在地头种植着雪茄烟,原本有限的农户为啥变得这样忙碌?那是因为南洋科技有限公司在江北镇岱宗村发展了300亩的雪茄烟种植基地,该村采取业主投资,农民出租土地,并给投资业主打工的模式,增加农民收入。
  • (2014-02-25)·丹林镇:现代农业“硬件”高配“软件”升级
  •     近日,泸州市江阳区丹林镇邀请江阳区农业局水稻种植专家到梨花村现场讲解现代农业高产水稻种植技术。来自丹林镇5个村的350余名庄家骨干参加了此次培训,为春耕备耕打下坚实基础。
  • (2014-02-24)·纳溪区狠抓低产低效林改造 今春将完成4万亩
  •     纳溪区有林地93.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6%。是“中国特色竹乡”、“四川省现代林业产业建设重点县(区)”,林业产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一项支柱产业。近年来,纳溪区针对西风竹、灌木林地等低质低产低效林比重过大,树种结构不合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低的实际,将低产低效林改造作为现代林业发展,山区农民增收渠道,5年已完成低产林改造20万亩,有效地优化了品质结构,促进了林业产业发展。
  • (2014-02-24)·采一斤挣30元 纳溪特早茶开采采茶工走俏市场
  •     春回大地,近日,纳溪特早茶进入全面开采阶段,在护国镇梅岭茶山上,到处都是三三两两的采茶人,可是对部分茶场来说,采茶高峰期的来领,采茶工的人手却显得有点紧张。
  • (2014-02-24)·先市镇酸菜又喜获丰收 农民收入将达4000万元
  •     2014年春节过后,合江县先市镇到处呈现收割酸菜的忙碌景象,今年酸菜又喜获丰收。先市以独特的地理和气候,酸菜每位享誉川、滇、黔、渝各省,素有“酸菜之乡”美誉。近几年来,镇政府都引导农民种植酸菜,今年种植了6000余亩,现正值收割季节,产量将超过2000万斤,将为农民带来4000余万元的收入。
  • (2014-02-24)·古蔺县牛品种改良出名堂 群众直接增收过亿元
  •     截至2013年年底,古蔺县牛冻精改良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牛改良配种数达到2.5万头,比2008年增加了2.1万头,五年新增5倍多。按照每头杂交牛为群众增收4500元计算,可为群众直接增收1亿元。目前,古蔺县共有县级液氮站1个,配种点50个,输精员50名,逐步建立起技术优良、覆盖面达80%的牛冻精改良网络。
  • (2014-02-20)·告别阴雨天 纳溪区护国镇农民忙购种子备春耕
  •     连日来的阴雨低温天气过去,气温逐渐回升,不少农民利用逢场赶集的机会忙着选购种子备春耕。2月20日,恰逢护国镇农民赶集,笔者看见在不少的种子铺面门前已是站满选购种子的人群。
  • (2014-02-20)·泸州金龙:雨水时节春耕忙 各条战线开足马力
  •     俗话说“七九八九雨水节,种田老汉不能歇。”今天(2月19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雨水”,这也意味着春耕生产即将开始。连日来,泸州市龙马潭区金龙乡各处一片繁忙景象,农民们忙着耕地培土、买化肥、修农具、选良种,乡农林站工作人员每天进村入户指导农耕,春耕备耕生产井然有序。
  • (2014-02-20)·小茶叶撑起大产业 纳溪农业转型特早茶成支柱
  •     近年来,纳溪区立足独特的区位优势,坚持“突出特早、品质发展、品味发展、品牌发展”的发展思路,紧紧围绕“百亿茶产业”发展目标,强力推进“中国特早茶示范区”建设。目前,全区已建成特早茶标准化基地21万亩,投产面积13万亩,年产茶叶6850余吨,综合产值15亿元。特早茶产业已成为纳溪区农民增收、农业转型的特色支柱产业。
  • (2014-02-18)·990万元生猪保险理赔 惠及叙永广大养殖户获赞
  •     为了加快叙永现代畜牧业的发展,鼓励养殖户多养猪,养好猪,确保老百姓能吃上“放心肉”,叙永县根据国家政策,结合本地实际,开展了能繁母猪、育肥猪保险这一惠民工程。
  • (2014-02-18)·畜禽专合社“雨后春笋” 农村群众“致富有道”
  •     自2007年11月泸州市龙马潭区第一个畜禽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以来,经过6年的发展,目前全区专合社数量增至31个,成员总数达1621人,其中农民成员数占92.8%,2013年经营收入2.91亿元,全区5100余农户在专合社的带动下发展畜牧业,走向小康致富之路。
  • (2014-02-18)·福集镇:抢抓春耕备耕工作 助力农民增产增收
  •     一年之计在于春,泸县福集镇及早抢抓春耕备耕工作,在抓好传统设施备耕、农资备耕的同时,创新开展信息备耕、科技备耕工作,动员农民提前准备,已落实水田播种面积5.5万亩、旱地播种面积1.3万亩,确保粮食增产,实现农业增效,助力农民增收。
  • (2014-02-17)·纳溪护国镇:种茶经济效益好 茶农闲时把茶聊
  •     按照纳溪区打造百亿旅游业的发展规划,护国镇充分利用区位优势、产业优势、资源优势,按照“一翼两中心”的发展思路和规划,着力打造魅力乡村旅游,全力激活第三产业,以促进茶农增入。去年已成功打造了梅岭新村、梅岭特早茶休闲观光基地、新秀农家乐等农业观光基地和农业生态观光接待点,接待旅游5000余人次。
  • (2014-02-14)·纳溪护国镇:特早茶上市“飘香” 青山采茶忙
  •     2月13日,笔者在泸州市纳溪区护国镇梅岭村看到,茶山上采茶的群众人来人往,忙过不停;收购茶叶的商家络绎不绝,场面热闹非凡。纳溪区护国镇的特早茶又上市了。
  • (2014-02-14)·水稻集中旱育秧 白米农民种粮积极性空前高涨
  •     今年,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鼓舞下,在各级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支持下,合江县白米镇农民群众种粮积极性空前高涨。镇党委政府因势利导、推动发展,决定落实财政奖补,采取“统一优良品种、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旱地育秧、统一强化栽培、统一病虫防治”措施,推动全镇2.5万亩水稻高产创建工作。其中,在农田水利条件较好的斗笠村、转龙湾村和黄金山村,集中打造水稻高产创建核心示范片1500亩。
  • (2014-02-13)·合江白沙镇:农技人员走基层 田间办公解民忧
  •     知民情、出实招、解民忧。在走基层活动中,合江县白沙镇农技干部把办公室搬进田间地头,帮助群众解决生产中存在突出问题,促进了群众增收致富。据初步统计,自从走基层活动开展以来,该镇农技干部田间办公达500余人次,他们用实际行动拉近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树立了基层干部一心为民的良好形象。
  • (2014-02-10)·江阳黄舣镇:打好春耕备耕攻坚战 竭力保生产
  •     为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为全镇粮食和农业稳定发展提供新动力、注入新活力,泸州市江阳区黄舣镇成立了春季农业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春耕生产的领导,全面排查水利设施安全隐患,动员群众搞好农田水利基础建设。
  • (2014-01-07)·合江法王寺:创新扶贫新路子 助农增收见实效
  •     2013年,合江县法王寺镇以提升农民收入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加大“三农”投入,积极打造专业合作社,为广大农民创收增收搭建平台;加大农民工技术培训力度,提升农民自主创业和稳定就业技能;结合“伟大中国梦”主题教育和“挂、包、帮”活动,倾力帮助特困户创业增收,促进了农民收入快速稳定增长,趟出了一条山村扶贫新路子。
  • (2013-12-31)·商贩“围追堵截”水尾冬笋 价高让村民不得闲
  •     笋竹产业作为水尾镇的龙头产业,加快了全镇经济的快速发展,2013年全镇人均收入达7111元,比上年增长18.99%,其中竹产业一项人均收入达3678元,占总收入的52%。今年冬笋价格空前,村民冬季不敢闲。现在,随处可见全家出动“向冬笋进军”的场景,
  • (2013-12-25)·纳溪渠坝镇:农业服务惠群众 科技兴农有成效
  •     作为传统的农业集镇,近年来,泸州市纳溪区渠坝镇通过引入科技农业概念,逐步推行科学种植、科学管理,全镇农业得到明显发展,农产品档次进一步提高,蔬菜、高粱、白芷等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并建设了一批有代表性的水稻、蔬菜和白芷科技示范种植基地,形成了基地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现代化农业新格局。
  • (2013-12-25)·一年投入7464万元 龙马潭区小农水做出大文章
  •     12月24日,笔者从龙马潭区水务局获悉,该区今年将投入投资7464万元用于小农水建设。其中,中央省市区投入专项资金3564万元,整合资金3900万元。未来三年,该区小农水建设总投资将达到11256万元,惠及人口约9.15万人。
  • (2013-12-20)·融合生态文明 泸县积极创建全国“美丽乡村”
  •     近年来,泸县坚持将生态文明建设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通过科学规划、改革突破、产业转型、环境治理等,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今年11月13日,泸县龙桥文化生态园被国家农业部正式确定为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村。
  • (2013-12-20)·护国镇:沿用“产业扶贫” 助农甩脱“穷帽子”
  •     近年来,泸州市纳溪区护国镇坚持“岩茶坝果”的发展思路,对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加大扶持力度,梅岭村作为“万亩亿元”示范基地,有利的巧借政策优势,让更多的人走出了困境。
  • (2013-12-20)·泸州首家可视化蔬菜基地投产 网上农场走进现实
  •     利用视频监控系统,再打开手机或者电脑进入指定的网页,就可以观测到300亩蔬菜的栽种,这听起来更像网上栽菜,但是这已经在泸州成为了现实。昨(19)日,记者在泸州市金龙乡金坝蔬菜专业合作社建成首个可视化蔬菜基地看到,全市首个可视化蔬菜基地已经建成并在运行中。
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