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周超文 胡煜 彭芸)走近泸州市江阳区石寨镇凤龙村,只见座座精修的塘坝,静卧山丘;条条新建的渠道,蜿蜒田间数……放眼望去,田成方,路成网,渠成链,树成行,菜成片,产村互融发展,一幅欣欣向荣的新农村美丽画卷呈入眼帘。“这是江阳区科学实施小农水项目展现的新农村美景”,江阳区水务局局长罗杰告诉笔者。
凤龙村是一个偏远山村,全村稻田面积2000多亩,由于受历史条件限制,长期以来村里的水渠年久失修,山塘溪坝淤积渗漏不能蓄水,严重影响了农田灌溉,制约了农业生产。
2012年2月,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专项项目在通滩和石寨2个镇24个村实施以来,凤龙村就搭上了“幸福快车”,江阳区为该村修建了两处溪坝,5口蓄水池,整修了3000多米的水渠和5公里的生产便道,全村从此告别了望水兴叹的尴尬局面。
村民刘克友介绍,以前村里全靠抽水机从溪里抽水,用水成本高,收成不好。2011年,遭受几十年遇的干旱天气,全村42部抽水机一起在村边的山塘抽水,由于水源点水少,他必须日夜“监守”在山塘边、小溪旁。
“压在心底多年的梦,终于实现了!”望着一湾春水顺着新修的水渠咕咕地流到田间,刘克友感慨地说:“有了‘小农水’灌溉支渠作保障,旱能灌、涝能排,我们今年就走上了高粱+蔬菜轮作的致富新路。”
“‘小农水’工程实施后,今年的农忙时节‘闹水’事件没有了,种地收益也增加不少,每亩土地的收入由以前的800元左右增加到现在每亩1400多元。”尤其是部分村民借助国家出台的土地流转政策,承包大片实施“小农水”项目后的土地走规模种植高粱、蔬菜等,走上了致富路。今年,凤龙村村民田生华承包了村里120亩土地进行“油菜+高粱+蔬菜”的轮作,今年至少要获纯利30万元。
据悉,江阳区2012年“小农水”建设项目涉及通滩和石寨2个镇24个村,受益人口2.21万人,于2013年3月完工。项目实施后实现新增灌溉面积0.86万亩,恢复灌溉面积0.2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13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21万亩,新增补灌面积0.021万亩,新增蓄引提水能力425.88万m3,新增节水能力459.80万m3。灌溉用水有了保证,项目区耕地粮食作物产量得到大幅提高,农民人均可实现新增纯收入27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