卯足劲“撑杆跳”,奋力夺取“双过半”,预计1至6月纳溪区护国镇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完成1935万元,全年力争突破4000万元。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梁龙海 特约记者 刘光彬)今年以来,纳溪区护国镇按照该区提出的“一镇一产业,产业有特色”要求,全力推进“特早茶”、“护国柚”、“护国陈醋”等特色产业发展。围绕绿色、低碳、休闲做好旅游文章,统筹城乡建设,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坚持“多极支撑”,卯足劲“撑杆跳”,镇域经济不断壮大。预计1至6月,护国镇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完成1935万元,全年力争突破4000万元。
特色引领 产业集聚“爬坡过坎”
“岩上的茶,坝下的果,百姓的生活红似火。”走进岩上的梅岭村,漫山遍野的茶树一丛挨着一丛,互不相让。车行坝下的东巷口村,公路两旁,房前屋后,碗口大的柚子沉甸甸地挂满枝头。循着东巷口村党支部书记汪光权手指的方向,一座被整理成梯状的山头映入眼帘。汪光权告诉笔者,那是村里新开辟的护国柚品鉴园,将集全国知名柚子品牌于一园,由农业专家指导,选取更加适合当地种植的柚子品种,从而推动全镇柚子产业发展。
护国镇特色引领产业发展,由此可见一斑。
在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上,护国镇坚持“岩茶坝果”发展思路,优先发展高山硅谷茶产业和平坝浅丘果产业。以土地流转、市场引导和示范带动为导向,不断壮大特色产业基地规模,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全面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力推进“特早茶”、“护国柚”、“护国陈醋”三大特色产业基地建设。
“未来几年,我们将着力推进品牌建设。强化宣传营销,建立品牌培育发展机制,将‘特早茶’、‘护国柚’、‘护国陈醋’等三大特色产业打造成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区域品牌,拉动区域经济发展。”护国镇党委代理书记张唯贤告诉笔者。
特色和品牌,是护国镇发展农业产业的两大抓手。在特色优势产业的引领下,多点多极发展生态农业产业,包括发展5万亩优质稻、2万亩蔬菜基地、天然牧草畜产业和乡村旅游业等。
理念的创新给护国镇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目前,中国特早茶良繁园基地已经完成基地水池、山坪塘、渠系、排灌渠等基础设施建设,温室大棚正进行设计施工,绿色生态茶园已经种植生态树500亩。
宜居宜业 小城市建设统筹城乡
7月1日,护国岩大桥西侧连接线二期工程建成通车,使护国镇场镇交通环境的极大改善。
大桥另一端,全市首座乡镇电梯楼鑫厦·滨河国际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忙着内外装修。作为全市乡镇第一栋配有观光电梯的一类高层建筑,成为护国集镇的新地标。
“一园三区”发展思路顺势而出——在高速公路连接线两旁规划2平方公里建设工业园,把永宁河以西确定为河西区,重点发展政务、特色农产品贸易和物流业,把永宁河以东确定为河东区,重点发展教育卫生、住宅和商贸业,把护国岩大桥一带确定为城市新区,重点发展文化休闲、住宅和餐饮业。
围绕“两翼一中心”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高效益经营,鑫厦·滨河国际、时代名苑、濠璟臻城、汇发新城、裕景苑、护国岩西街旧城改造……一个个城镇建设项目推动护国镇迈向新型小城市。
既要安居,还要乐业,生活有保障。正是基于这一点,护国镇鼓励劳动密集型企业、手工作坊等入驻,解决群众就业问题。艺高服装厂、永盈玩具厂等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作坊相继开工。上千名当地群众实现在集镇上居住在家门口就业。
多级支撑 招商引资夯实底部基础
今年以来,护国镇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要事”,以承接产业转移为重点,加大产业招商力度,着力在招大引强和引导务工人员回乡创业上下功夫,努力把护国打造成全区开放合作的“高地”。
“今年我们把‘以企引企,以商招商’作为招商引资工作的切入点,充分凸显‘搭建大平台’特色亮点,鼓励企业经营者主动招商,努力打造一个优良的环境,积极促进项目落地,现已取得了新的突破。”护国镇镇长王元斌告诉笔者。
护国镇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来抓,千方百计拓宽招商领域、提升引资水平,积极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多方参与、考核激励”的招商促进机制。
为大力夯实招商引资基础,积极推进项目早落地早产出,护国镇坚持借力借势借智发展,加强对外沟通,筑巢引凤、招大引强,积极开展以情招商、以商招商,以园区为载体,加大飞地招商和工业招商力度,积极与东部沿海企业对接,承接产业转移,实现招商引资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推动自身产业发展升级。
围绕优势选项目,瞄准优势上项目。今年护国镇共有5个项目纳入全区2013年重点建设项目,涉及投资达1.05亿元。已引进泸州华茂竹木制品等三家工业企业落户。预计1至6月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4.05亿元,占全年任务的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