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引擎撬动经济跨越 通滩集镇发展走出新路

2014-02-25 09:31:41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王晶城

四川在线消息(许霞 记者 代陈伟)近年来,泸州市江阳区通滩镇坚持以加快发展为主题,抢抓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机遇,充分利用温泉、沿江风光、特色农业等生态旅游资源,坚持农旅结合,以旅助农,走出了一条高科技、生态型的省级示范集镇发展新路子。

通滩万亩连片油菜花报春
 

风好扬帆 浪涌弄潮

地处泸州“西大门”的通滩镇,滨临沱江,幅员面积辽阔,是江阳区人口最多、地域最大的镇。盛产大米、高粱、水果、油菜,素有“五子”(“米袋子”、“酒杯子”、“菜篮子”、“果盘子”、“油瓶子”)的美誉。

为充分挖掘有利资源,努力实现“次级突破”,全面小康。通滩镇党委政府明确市委“着力六个突破、力争四年翻番”发展战略要求,抢抓全域江阳和“三区”建设发展机遇,结合通滩自身实际,制定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思路——“123”发展战略,全力打造高品质、高标准的中心集镇。

2013年通滩镇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并取得新的突破,人民生活持续改善,民生幸福指数节节提高,全年实现生产总值7492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526元,形成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的可惜势头。

生态养鸡,打造林下“聚宝盆”
 

 擂响战鼓 务实求效

沱江河畔,通滩镇战鼓已经擂响,在这里规划周密、布局科学,似一支彩笔在绘就蓝图;在这里机器轰鸣,吊车耸立,奋臂挥汗,热火朝天……

“集镇建设要着眼长远,高标准、高要求制定规划。”通滩镇党委书记熊正彪告诉记者,城镇发展规划要充分考虑产业项目和布局,基础配套和城市管理体系相辅相成。在这宏达的布局中,逐步把通滩建设成为休闲观光娱乐为一体的泸州“生态坐标”。

做好了规划就要落实!为加快项目建设,确保人员到位、管理到位、服务到位,通滩镇严格实行分管领导项目建设责任制。一是配强配齐工作队伍,增强服务力量,各项目建设成立服务组,对项目建设提供“一对一”保姆式服务,同时每个项目由牵头联系领导通过双向选择确定2-3名服务员。二是打通项目建设最后一公里,实行协调引领工程。充分利用机关干部与政府部门的沟通优势,当好企业的“服务员”、“协调员”,看项目建设需要什么,做好对口衔接和简化程序工作。现在企业对这样的服务方式很满意,双方建立起了很好的相互信任关系。

生态坐标 强势崛起

沱江碧水绕镇流,木葱林绿鸟戏游;层层梯田翻金浪,肥田沃土产粮油;甜橙龙眼俏枝头,万亩高粱似盖头……优越的生态环境不仅能够吸引休闲旅游者,也会吸引来自各方的资本共同参与到省级示范镇建设中来,所以在集镇建设过程中,通滩镇不走大拆大建的路子,而是依据山水特色精雕细作。

通滩魏国村蔬菜基地一角
 

百里沱江成一园。着力利用沱江沿岸优质地热资源,新建一个温泉旅游休闲度假长廊,构建“城市—乡间—温泉—田野”为一体的空间休闲系统,突出自然环境保护与开发并重,培育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养生文化、温泉文化和休闲文化氛围。今后的通滩,可观风情古镇、赏江景山色,可品尝农家特色美食,可泡温泉、体验田园采摘乐趣。

甜橙产业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有效途径
 

橙果红梁绿生金。深挖生态农业资源,发挥毕红园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结合,做大做强通滩品牌,实现绿色富民。专合社搭台,果农唱戏,目前,全镇优质甜橙种植已达10050亩,果农人均纯收入达3000元;全镇有2.5万亩以上的红粱种植规模,已建成核心区红粱基地4000亩,优质红粱产量达7500吨以上,农民现金收入达4500万元左右;以魏坝农业示范园区为核心的沿沱江25公里的“万亩蔬菜产业带”。整个产业带涉及6个村52个村民小组,完成了到每个河滩地的道路硬化,镇农林中心农艺师们参与、鼓励、指导种植户引进新技术、新品种,促进蔬菜上档升级,仅蔬菜产业可使农民获得现金收入达5000万元以上。

毕红园生态农业核心科技示范园鸟瞰图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