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郭霞)印象中的大渡口镇应该是白酒的天堂,中国酒镇酒庄的发展目标。殊不知该镇特色化的农业之路,又让笔者耳目一新。
泸州市纳溪区大渡口镇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着力壮大优势农业,逐步形成了“岩上竹子茶叶,坝下高粱葡萄”的产业发展格局,打造出了高粱、茶叶、葡萄、蔬菜和林下鸡等特色产业,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的特色经济发展模式。
每年8月,行走在大渡口镇的乡间,满山遍里的红高粱就映红了村民幸福的笑脸。这是该镇依托中国酒镇·酒庄而配套打造的富农增收产业。
在壮大高粱产业发展中,大渡口镇通过流转土地、培植种植大户,采取订单种植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不仅让农民在家门口就当上了“翘脚老板”,还进入红高粱公司或合作社打工,每天几十到上百元的收入,一举变身为“产业工人”。
据大渡口镇农技站站长吴勇介绍,全镇今年种植红高粱10000亩,核心片区有3000亩。政府不仅向种植户免费发放种子、有机肥、农药和育秧薄膜等农资,还采取农技人员全程作技术指导、强化订单生产和实施保护价收购等措施,让种植户实现了“无忧种植”。对核心示范片的种植户提供100元/亩左右的肥料、地膜补贴,共补助资金10多万元。目前,该镇已有15个行政村发展杂交高粱。
谢高强是政府流转土地高粱试种核心户,也是大渡口镇的种植大户,今年他种植“国窖红1号”约70亩。“这季高粱收割后,我再补种一季青花菜,这样还可以收获3万多元。”今年,谢高强准备尝试“高粱+蔬菜”轮作模式,让土地效益最大化。
大渡口镇气候十分适宜茶树生长,尤其是早春1—3月平均气温高于四川盆地中部、北部和东部,是全球同纬度茶树发芽最早的区域。发展特早茶,大渡口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为此,大渡口镇以“优势优先”发展茶产业,引进平阳特早等一批名优品种,建立起名优茶生产基地和无性系良种茶苗繁育基地。目前,全镇已建成特早茶标准化基地1万亩,年产茶叶500余吨,综合产值近亿元。
“种有机茶每亩纯利可达1000元,比种其它农作物强多了,我家5亩有机茶今年就已给我带来了4000多块钱,如果在茶园中套种部分其它经济作物,还可多卖1000多元。”大渡口镇茶农唐世平高兴地说。
每年8月,大渡口镇的启玉葡萄园里,也游人如织。采摘葡萄、制作葡萄美酒,让游人尽情体验“乡村收获”之乐。喜得葡萄种植业主张启玉喜不自禁:“没想到葡萄产业闯出了一条旅游增收之路。”不仅如此,在民强、光明、平桥等村还发展无公害蔬菜基地3000亩,甜橙基地2000亩。如今,丰收在望的甜橙压弯枝头,金灿灿的硕果等你来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