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纳溪:风吹野花香两岸 蓝天碧水入城来

2017-10-09 10:03:44来源:四川在线编辑:庞山岚

——泸州市纳溪区上马镇山洪沟治理项目打造生态防洪屏障纪实

四川在线泸州消息(陈学强) 两岸凝绿,远山含翠,初秋的上马镇还是夏的延续,所到之处,风清雨润,目之所及,天蓝、山青、水绿,处处散发着无穷的绿色魅力。上马镇地处纳溪西南,地势较低,永宁河穿境而过,镇内有大小溪河10余条,过去每逢夏季洪水过境总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洪灾,历史上“十年九涝”。为切实有效解决年年被淹的历史难题,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2014年,上马镇逐步开展了山洪沟治理工程,在加强防洪治理的同时,坚持把地方工程建设与城市景观、环境建设相结合,努力提高集镇防洪减灾能力,促进城镇生态建设景观健康发展,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中,该镇围绕建设中国·麒麟水镇的总目标,以治水、护水、兴水“三水并重”为音符,奏出了一曲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华彩乐章!

治水——增强防洪保安能力

上马镇场镇内有永宁河、洞沟河、竹槐溪,犁园溪、凤溪沟、马河等6条溪河穿境而过,汛期易汇集形成洪水,且场镇地处地洼地段,洪涝灾害较为频繁,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威胁。近年来,上马镇坚持生态立镇不动摇,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提升防汛能力,让水患变水利,全面启动“一河一策”行动计划编制工作,按照“生态防洪、旅游兴镇”的思路,积极谋划,通过工程、景观等措施,让洪水频发的竹槐溪成为“河长制”样板生态河道,带动“河长制”工作向“兴河、靓河”发展。

上马镇自2014年组织实施山洪沟防洪治理工程,累计投资1418.63万元,对上马场镇3处河段进行综合治理,按照控源截污、内源消减及生态修复“三位一体”的黑臭水体治理思路,实施了三大工程:控源截污工程新建4座污水处理厂,处理城市生活污水,同时对雨污吐口进行截流处理,新建6座调蓄池,从而系统解决点源及城市面源污染问题;内源消减工程采用排水干挖、水力冲挖等方式清淤,共计清淤6000立方米,底泥经全部处理后,用于流域内园林绿化;生态修复工程通过人工湿地及原位修复措施,进一步削减水体污染,在水质稳定达标的同时,修复河道生态系统,增加水体自净能力。

共计新建堤线总长2127m,河道清淤1480m,有效提高了河道行洪能力,建成了可抵御“十年一遇”洪水的防洪长堤,保护耕地1900亩,受益群众人口达5500人,使河水泛滥为害的历史被彻底改写,为人民提供稳定的生产、生活环境,为促进城镇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如今的防洪堤像一条巨龙蜿蜒俯卧在上马场镇河岸上,将洪魔拒之门外,让村民真正享受到政府惠民政策带来的好处。

护水——涵养水源修复生态

近年来,上马镇通过山边、水边、路边的“三边”绿化,设立饮用水源保护区,深化工业污染源治理,狠抓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在竹槐溪、洞沟河上游封山育林,对黄桷坝水库周边水系进行绿化,逐步实现了实现城乡管水、护水一体化。

上马镇出台最严格的措施,对上马镇防洪堤上游水系进行保护,已全部关停、拆除和依法取缔如黄桷坝再生纸厂等有污染或存在污染隐患的企业6家,确保上游无工厂、企业,无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流;认真做好上游保护区支流护坡、弃土场所的植草绿地和植被恢复,规划近一万亩山林土地种植红豆杉,现已种植生态环保红豆杉林6000余亩,300万株,可涵养水体60000立方米以上,大大减小了水源保护区污染风险和压力,降低了防污治污成本,确保了饮水安全。监测显示,近几年,黄桷坝水库水质的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等29项指标均在国家饮用水源地水质Ⅰ类标准之内,水质达标率99%以上。

兴水——打造生态水利景观

永宁河、竹槐溪等溪河在上马镇场镇内穿流而过,自然资源赋予了上马人民“依水而居,傍水而眠”的生态美景。但由于多年未清淤,设防等级差等原因,竹槐溪两岸杂草丛生、时常发生滑坡崩塌现象,导致周边民舍极少,溪边环境脏乱差。如何把丰富的水资源有效利用起来,把防洪的短板融入集镇水文化发展之中成为发展优势呢?为此,上马镇多次组织外出考察学习,专题研究防洪堤建设20次,在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融入水文化、麒麟文化等特色文化元素,推行“一河一景”计划,紧扣理念更新,书写“水利+生态”文章。

在水利风景区、城区水利工程等建设中,把握水利工程建设新动向、新理念,提高水利工程设计的“精美度”,积极探索、引入水利工程建管新模式,借鉴黄龙溪、洛带古镇水文化旅游特色打造一条街在水边,水绕街流的水文化旅游休闲街。项目以改造竹槐溪防洪堤建设为主,依托黄龙湖、洞沟河、仙人岩瀑布水景观,沿防洪堤两岸而建,用管道将水引入街道,利用其自然落差,正逐步打造一条集游、购、娱、吃、住、行为一体的独具特色的旅游休闲街,现已完成场平工作,预计2019年底将全面建设完工,在满足水利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生态功能配套,备用水源地、引水润城及河道整治等项目按照打造生态湿地要求,通过植物的层次变化给河道量身打造一件“绿衣裳”,充分体现河道的生态及自然性,入秋以来,树木草坪都换上了醒目的“绿装”,河畔绿树成荫,各种鲜花争奇斗艳,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有条河穿城而过,这条河又打造成景观河,河边有树有草,净化空气,宜居休闲,成了城市中心的水上乐园了,建好后,和家人出去散散步、观观景、玩玩水,真是太好了!”社区居民李阿姨笑着说,晚饭后,抱着自己的小孙子来到防洪堤散步,邀约朋友聊天谈心,这里已逐渐成为市民傍晚休闲乘凉的必去之处。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