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快速联动 队伍一专多能 泸州市加快构建“大应急”体系

2019-11-01 21:33:36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魏杰

四川在线泸州消息(何芳) 10月17日,泸州市泸县牛滩镇一处林地突然着火,目击者拨打119。泸县应急联动指挥中心接报后随即调度牛滩镇值班室,并同步向市应急管理局指挥中心报告。三方立即进行视频连线实时观测受灾点现场情况,并进行会商研究、调度、指挥。15分钟后,在摩托车应急救援小分队和消防员的联合行动下,现场火情得到控制。

实际上,这是一场突发森林火灾的“三级联动”救援演习场景。灾情能在15分钟内得到处置,得益于泸州市应急管理局在机构改革过程中建立的“三级联动”应急指挥网,在灾情险情发生时上下能快速联动。此外,该局在构建“大应急、大安全”防救机制和体系上,建立了“三化”应急值班室、“1+N”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率先推行安全生产清单管理等,使新部门新机制优势初步显现。

打通应急指挥“最后一公里”

在这场突发森林火灾的“三级联动”救援演习中,市、区县、乡镇三级远程联合指挥部署,救援现场画面实时显示,各级指挥部都能及时掌握现场情况,通过有效沟通快速做出决策,一场突发的火情及时得到处置。

泸县融“应急联动指挥、警务联合作战、社会联勤治理”为一体的三联中心在此次演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中心含“接报警大厅”“合成研判大厅”“决策指挥大厅”的三大实体功能区,联结了应急、公安等部门现有的各类信息系统,汇集了各行政职能部门的各类资源。泸州市建立“安委会+应急委+减灾委”工作机制,应急委下设12个专项应急救援指挥部,初步厘清了应急部门与自然资源和规划、水务、林业等部门的职责边界,理清了“防”和“救”的关系,在紧急情况下预防力量就地转化为救援力量,实现安全生产、自然灾害预防、减灾、救援有机结合,形成“行为规范、运转高效、联动有力”的应急处置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为将应急指挥体系延伸到基层,泸州市建立了应急值守“三化”体系,统筹建设市、区县、乡镇三级贯通的“标准化、制度化、枢纽化”值班室,值班工作环境全面改善,应急值守效能全面提升,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渠道进步畅通。正是在这种指挥体系下,在“6·17”宜宾长宁地震中,泸州市应急指挥中心在半小时内,集结完市内5支救援队伍206人赶赴现场救援、1支队伍就地战备;1小时内撤离全市正在作业的煤矿工人1120人,收集完毕全市受灾情况;及时指挥调度水、电、气、油、通信、交通、住建等有关单位有效应对,直播专题手机视频消除群众恐慌心理。

锻造“1+N"综合应急救援队

矿山救援、高空定点救援、反恐应急、地震搜救……泸县综合应急救援大队已成为以火灾扑救、抢险救援、维稳处突、安全隐患巡查、消防知识宣传和服务人民群众为主的“一队六职”综合型应急救援队伍。

“一专多能、一队多职”的“1+N”综合性地方应急救援队伍在泸县的探索试点,正显现出满足“大安全、大应急、全灾种”应急需要的优势,并将成为泸州市今后一个时期,全力推动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标配”和“样板,全市统一部署、全域整体推进。

为将灾情险情防控在荫芽状态,泸州市在乡镇建立了专(兼)职应急救援小分队。泸县牛滩镇结合乡村易发多发事故和自然灾害规律特点,不仅专门成立了由30名机关干部组成的镇级应急队伍,还组建了一支30人的摩托车应急救援小分队,成员由常年在镇里会骑摩托车的青年组成。这支队伍实行网格化管理,如遇需要处置的应急事件由队长在群内集结网格区域内队员,附近队员最快5分钟可到达事发地点,成为该镇处置应急事件不可或缺的常备力量。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