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万亩产量19万吨 泸州再生稻面积、产量保持全省第一

2021-10-10 21:55:42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魏杰

四川在线消息(泸州频道 周梦颖) 播一次种,收获两回。产量逐年递增,水稻有了好“钱”程,村民也有了盼头。10月9日,泸县潮河镇五谷寺村的粮油生产基地,放眼望去,黄灿灿一片。接下来一周,村民们要开始忙着收割今年的第二波水稻——再生稻。

“再生稻即种一茬收获两回,就是在头季收割后,利用稻桩重新发苗、长穗,再收一季的水稻。这样一来,村民每年可以收获两批水稻,赚两笔钱。”泸县农业农村局相关人员说,今年泸县潮河镇粮油生产基地已打造优质中稻+再生稻面积1000亩。水稻种植均按照宽窄行、等行距规范化栽培,施行统一种植品种、统一集中育秧、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防控、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机械作业进行。

泸县的做法,无疑对水稻保质增产起到重要作用。

无独有偶。好的发展模式,值得大面积推广。

去年,纳溪区丰乐镇五里村的再生稻产量未达到预期产量,主要原因还是种植的品种再生稻灌浆期(水稻结米的时间)较长,且9-10月份阴雨天气偏多,结实率偏低,导致产量未达到预期目标。

为打破瓶颈,纳溪区农业农村局选了两块田块,共50亩,作为集中育秧地块,组织指导就近村民对地块进行统一翻耕、施肥、开厢、播种、盖膜等日常田间管理。今年,在泸州市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刘康的指导下,总结了去年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考虑到该品种灌浆期相对较长,3月2日就开始播种,比其它水稻品种提前了3—5天时间。

除了时间提前,纳溪区农业农村局还组织村民于今年4月6日起对秧苗进行集中移栽,严格按照宽窄行规范栽培,做到了早栽和合理密植,为高产丰收提供了基础保障。

在育秧和栽培时间上给予了提前,在技术管理上不断创新,从育秧开始到现在,纳溪区农业农村局技术人员平均每周到田块观察检查不少于一次,发现问题及时整治,加之今年再生稻生长期间的气候明显好于去年,纳溪区水稻高产攻关项目吨粮田的目标基本能实现。

“肥料、种子、农药和管护技术都是区农业农村局提供指导,今年我们家的0.5亩地已经收了600多斤谷子,下周,再生稻就可以收了,今年再生稻的产量预计有300多斤,相比去年增加了100多斤。”纳溪区丰乐镇五里村村民曾和友说。

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所研究员徐富贤表示,今年泸州的再生稻迎来大丰收,产量是近年来最好的一年。

不止泸县和纳溪,当前全市都在试点,寻找好的水稻“增产法”。

泸州市农业农村局粮油生产科科长赵耀介绍,泸州市中稻+再生稻高产攻关片,主要采用旱育秧方式培育壮苗,按照合理的宽窄行规格规范化栽培,实行统一优质品种、统一集中育秧、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防控、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割作业,高产攻关片中稻平均亩产达700公斤,示范带动全市201万亩水稻高质量发展。

按照再生稻生产“三集中”(集中人员、时间、精力)和“五统一”(统一规划、统一用量、统一购肥、统一指导、统一施用)要求,攻关片亩均施用20公斤/亩粒芽肥,同时加强病虫绿色防控。今年再生稻有收面积130万亩,产量达19万吨,再生稻面积和产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一的位置。

接下来,泸州市将抓好2022年小春生产,以绿色高质高效发展为引领,以扩大粮食面积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进一步完善现代农业园区,突出粮食安全主线,实现小春粮食种植面积显著扩大,为完成2022年粮食生产面积任务打好第一仗。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