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范芮菱
当前,成都大运会正在火热进行中。“分水油纸伞”“麒麟温酒器”“合江带绿荔枝”……大运会中的泸州元素,你发现了吗?
其实,泸州的好看、好吃、好玩的还有很多。
泸州烧烤。龙欣雨摄
吃不完的非遗美食
泸州有名酒,也有好吃的下酒菜——古蔺麻辣鸡、泡糖、黄粑、豆汤面等。荤豆花、早豆花、豆花烤鱼……就连普通的豆花,都能被泸州人吃出各种花样。
说起烧烤特色,一定少不了“豆花烤鱼”。
现杀的鱼均匀撒盐,放在烤架上烤制,撒上精挑细选的各种调料,烤至六成熟。锅底加入秘制辣椒油、秘制泡椒油各一勺,再放入烤鱼,舀上豆花和其他配料,开锅煮。过程中,要不停把锅底的油舀起来浇在鱼肉上,鱼肉表皮在油温的作用下变得更加酥脆。鲜嫩的豆花与烤鱼搭档,成就了独特的味道。
端上桌,红油锅底被烧得滚烫,烤鱼外焦里嫩,豆花香软入味,再配上折耳根、葱花、土豆等精髓配料,一口吃进去,唇齿留香、回味无穷。
在泸州市合江县尧坝古镇,一年四季吃红汤羊肉,已经成了当地人的习惯。由于泸州夏季闷热潮湿,吃羊肉,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祛湿的效果。
“尧坝红汤羊肉制作技艺”发端于清朝,代代传承至今,见证了尧坝古镇茶马古道驿站的兴起与没落,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一般羊肉以清汤居多,但尧坝红汤羊肉将辣椒等调料加入羊肉翻炒后一起混煮,让羊肉油而不腻、红而不辣。
喝不完的醇香美酒
中国白酒看四川,四川美酒在泸州。
泸州古称江阳,从西汉置郡开始,历史绵延2100多年。从泸州老窖的酿酒技艺到分水油纸伞制作,千年古韵和现代商贸交相辉映,国宝窖池生生不息,非遗传承赓续流转。早在秦汉时期,就有“以酒祭祀”“以酒宴乐”等社会礼仪活动。
四川泸州白酒产业园区。园区供图
作为中国唯一“浓酱双优”核心产区,泸州正不断朝着“打造世界级优质白酒产业集群”的目标奋进。
逛不完的4A级景区
在泸州,还可以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以及红色文化底蕴。
古蔺打造“四渡赤水”红色文化传承带。资料图
作为古蔺县获评“中国天然氧吧”称号的主要依托,黄荆老林自然保护区总面积433平方公里,是北纬28°线上保存完好的亚热带原始常绿阔叶林,被誉为“天然氧吧”和“避暑天堂”,空气中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年平均含量高达3375个/立方厘米。每年暑假都会有很多游客前去避暑。
距离泸州主城区7公里左右的张坝桂圆林景区,也是休闲娱乐、近自然的好去处。
漫步在张坝桂圆林景区,清醒空气扑面而来,随处可见茂盛的桂圆树,以及竞相绽放的蓝花楹。当前,这里也成为集生态、运动、养生、休闲、研学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每年都有许多专家、学者等来此考察。
张坝桂圆林景区。龙欣雨摄
古蔺县太平古镇。资料图
“中央红军长征入川第一县”,古(蔺)宜(宾)高速太平入口处,一块巨大的展牌立在路旁,一排小字标记“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古蔺段”。2019年,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启动以来,古蔺持续开展重要人物、重要事件、重要遗址遗迹发掘,加强对革命文物的征集收集,对全县红色资源进行再普查、再认定,建立红色资源名录库、档案库、资料库,打造“四渡赤水”红色文化传承带。
赏不完的川剧艺术
“泸州河”川剧,是川剧的重要流派,形成于明末清初。三百年来,通过历代艺人的传承、创新、发展,逐步形成为具有区域性特点、完整表演艺术、稳定声腔音乐和共同演出模式的独特艺术流派。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泸州河”是川剧重要流派。泸州市文广旅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