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全流域“治保用”控出水 赤水河一泓清水入长江

2023-12-27 18:20:16来源:编辑:魏杰

四川在线消息(罗旭 泸州频道 郭荞璐)工业废水收集处理率达100%,农药化肥年使用量连续7年实现负增长,赤水河全流域的鱼类资源种类从150多种增加到169种……

赤水河是长江一级支流,流经川、滇、黔三省,是长江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地。近年来,泸州市从严抓好赤水河流域(四川)河湖长制工作,建立“治保用”流域治污体系,全力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赤水河流域治理成效满满。

据泸州市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局消息,2023年1—10月,赤水河干流清池(川黔共界)、醒觉溪(入长江)断面水质均达到Ⅱ类,主要支流大同河两汇水(出川)、古蔺河太平渡(入赤水河)断面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Ⅲ类。

赤水河入长江口。(泸州市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局 供图)

全流域综合治理

工业、生活、农业污染治理三管齐下

连接云贵川三省的赤水河,不仅是长江流域的重要支流,更是贵州遵义和泸州古蔺白酒产业的重要承载体。伴随赤水河酱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背后,污水处理难题随之显现。

为了加强赤水河流域保护,改善流域生态环境,近年来泸州市大力实施工业源头治理。积极探索绿色节能技术和淘汰落后产能,开展“散乱污”工业企业、煤矿、小酒坊等综合整治,已治理重点工业企业30余家,关停各类煤矿、非煤矿山、小酒坊等涉水企业340余家,清理整治“小散乱污”企业208户。切实抓好赤水河流域白酒生产企业污染整治,目前赤水河流域内22家企业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园区(开发区)工业废水集中处理系统和配套管网系统,废水收集处理率100%。

同时,泸州市因地制宜推进“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农村厕所革命”三大攻坚行动。近年来陆续建成县城污水处理厂3座、乡镇污水处理厂56座,建成管网740余公里,县城、乡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达94.37%、63%。建成古叙垃圾焚烧发电厂及各类生活垃圾中转站23座,每日新增转运能力1380吨,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乡镇生活垃圾转运设施覆盖率均达100%。完成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3.2万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0%以上。

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方面,泸州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截至2023年底,赤水河流域农药化肥年使用量已连续7年实现负增长。实施畜禽粪污治理和资源化利用,升级改造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200余个,关停整改问题养殖场20余家,流域内畜禽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100%。2023年,畜禽养殖综合利用122.3万吨以上,综合利用率80%以上。

全流域生态保护修复

“黑土”常青变成“金土地”

“现在水清了、土绿了,我们还种了中草药可以卖钱。”谈起自家门前的石亮河,古蔺县石屏镇向顶村村民王端芳用“巨变”来形容:“七八十年代的时候,我们都喊河边的土叫‘黑土’,因为有磺厂污染重,草都长不起来。”

石亮河是赤水河流域内由沙漠河、许家沟、鱼化河3条支流汇聚而成的一条河。据泸州市赤水河河长办工作人员罗治介绍,2020年,古蔺县委、县政府秉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聘请四川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西南交通大学和四川省煤田地质局一三五队等专业机构组织专家团队进行勘查论证,并实施原位或异地封闭覆盖工程,对石屏镇炼磺区5个废弃渣堆进行整治。整治后每年减少7.95万吨左右酸性废水排放,植被恢复面积达140余亩,极大地改善了历史遗留炼磺区的生态环境,提高了磺厂地区地下水和地表水水质,群众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提升。

石亮河的变化,只是泸州做好赤水河流域生态补短的一个缩影。在进一步加强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行动中,泸州市积极推进赤水河流域小水电整改,强化区域流域环境共治和生态共保,目前已会同昭通、毕节、遵义等市开展10轮联合执法行动,有效推动解决一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伴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赤水河流域的“绿水青山”也变成了“金山银山”。泸州市在产业发展与环境承载能力之间探索平衡,在赤水河流域重点发展先市酱油赤水河生态酿造基地、资源节约型茅溪酱酒园区,打造庙林天空酒旅小镇、半山庄园带、朗酒庄园、罗汉林等集成“观光+体验+康养+文化”特色酒旅门户休闲厅。同步做大做强合江荔枝、真龙柚、叙永凤凰李、古蔺猕猴桃等地理标志产品种植产业,带动沿线5万余户农户实现户均增收上万元。

水资源高效利用

用水方式由粗放型向节约集约转变

量水而行、节水为重。近年来,泸州市以“用”活水,构建起赤水河流域水资源高效利用格局,走出了一条水安全有效保障、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生态明显改善的新路。

探索流域重点企业生态补水试点。引导鼓励新改建污水处理厂、酒业园区等建设再生水循环利用和中水回用工程设施,积极推广再生水回收利用、串联用水等节水技术,主要用于河流生态补水和景观用水。目前,开展流域生活污水处理厂、酒业集中发展区废水处理厂等对古蔺河、盐井河等小流域进行生态补水试点,每年补水1745万立方米。

优化流域水资源重点区域生态布局。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型向节约集约转变,流域共建设117水库座稳定水源,村镇供水设施达2.96万个,农村流域自来水普及率达92%,形成以蓄为主,蓄、引、提相结合的水利发展格局。积极发展高效农业、智慧农业,探索“稻鱼共生”等混养节水农业,流域建成高标准农田122万亩,培育县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14个,有效解决流域工程性缺水问题。

建立流域水资源科学调配保障体系。严格落实水资源管理制度,制定泸州市赤水河流域节水行动方案,完成赤水河26处取水工程设施的核查等级和整改提升,实施7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重点监控用水单位46个,建成节水型企业8家。常态化做好流域饮用水源地的保护、巡查工作,确保县城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加强流域水资源调度管理,常态化开展管控断面监测及预警处置,年均取水达2.66亿立方米。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