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泸州消息(张红/文图)人勤春来早,农时不等人。三月的江阳,田间地头的油菜花竞相绽放,当地农民抢抓农时,伴着花香开展春耕生产。
翻耕过后,育秧便是“重头戏”。据了解,丹林镇梨花村探索形成了“数字基建+智慧管理+绿色转型”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自2023年以来,该村引进推广水稻插秧机、自动驾驶拖拉机、无人植保机、北斗终端等先进机具100余台套,示范区推行农田“建管营”全链条数字化,即在建设期实现数字化监管、运维期实施智慧化管护,创新智慧提灌技术使节水效率提升35%,农机作业效率提高40%。
“今年,梨花村将重点推广以机耕、机插、机收为主的水稻机械化作业模式。”江阳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江阳区2025年粮油生产保障资金项目实施方案》和《江阳区水稻绿色高产高效行动和商品粮大市资金项目实施方案》已提前下达,涵盖油菜扩种、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农业经营主体能力提升、水稻绿色高产高效等专项资金1000余万元。
为保障水稻生产提质增效,江阳区聚焦农机装备迭代升级,通过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推广适用机型及智能播种植保装备等举措,助力农民种好粮、产优粮。截至目前,江阳区已对泸州佳诚鑫农机专合社、宸佳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泰丰种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放旋耕机、插秧机等农机补贴80余万元,协同旌洋、泰丰等本土企业推广水稻优良品种7个,种植面积近3万亩,发放水稻种子补贴38万元。
此外,江阳区还将进一步发挥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作用,积极提供水稻生产社会化服务,特别是在育秧供秧、机插等关键环节,增强农户机插种植积极性,大力提高早稻机插率。同时,做好农机具及零配件储备供应、农机提前检修等工作,确保农机“调得出、行得稳、用得好”,为春耕生产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