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一纸协议将泸州与国内第三大电池生产企业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公司联系在了一起:后者计划在泸州国家高新区建设总产能为10亿安时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西南产业基地项目,30亿元的投资预计可带来每年100亿元的销售收入。
泸州在2014年初获批成为我省继成都之后的第二个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然而,让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公司动心的不限于此——今年上半年,泸州GDP增速位居全省第一,主要经济指标排名全省前列。
名企接踵而至,指标稳中有升,源于泸州近年对经济的“提质增效”。高端装备制造、智能电网、现代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结构更“新”,发展模式更“绿”。
“浦东新区”点睛科学规划
“中心东拓、夹江发展、港城联动”,近日,位于长江、沱江交汇处泸州主城区几何中心的茜草组团规划方案一经出台,便刷爆泸州人的“朋友圈”。这个曾经最大的工矿棚户区几经改造,将变为泸州的“浦东新区”。
中央活力区、现代服务芯、山水宜居岛……茜草组团规划方案体现了泸州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体系的新思路:建立以空间规划为基础、以“城市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为底线、以用途管制为主要手段的空间治理体系。“科学划定城镇建设、农业生产、生态保护三类空间,逐步形成一个县(区)一个规划、一张蓝图。”泸州市国土资源局相关负责人对此这样解释。
今年7月底,泸州市委全委会明确推进绿色发展,建成“生态文明美丽泸州”的总体目标,首要任务便是科学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体系。
“在绿色发展上,泸州将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响应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建设大尺度绿色生态空间。”泸州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谈到。增加生态空间,保障生产空间,提升生活空间,三大空间互动,泸州重构的是规划空间,换来的是发展空间。
“高价楠竹”引领生态经济
一根楠竹能有多少种用途?要不是亲身参与,纳溪区白节镇渔湾村的叶永芳也许无法了解:最好的竹青可以制成竹丝,经过防腐、防虫、防霉处理后能编织成家具,竹黄能制作成竹筷,头尾料则是制作牙签和竹签的上好材料。
8月17日上午,在纳溪竹韵贸易有限公司位于白节镇的精加工家具生产基地,叶永芳见证着一根其貌不扬楠竹的蜕变。将竹丝与木架、藤条完美结合,一个崭新的竹编摇椅出现在面前,再通过公司统一销售,成套竹编家具最高能卖到10多万元。早年只会卖竹子挖笋子的叶永芳对这样的价值增值直呼“难以想象”。
从竹农到专业产业工人,叶永芳也见证着拥有丰富竹林资源的泸州市纳溪区创造的“绿色奇迹”。2012年,纳溪区引进竹韵贸易有限公司在白节镇建立竹编家具生产基地,3年时间产值突破5000万元,一跃成为当地明星企业。与此同时,新建林竹基地、林下养殖基地,实现林地综合开发利用产值13.9亿元。
生态效益产生经济效益已成共识。近3年,泸州全市新增森林面积近3.3万公顷,纳溪、古蔺、叙永依托当地林业资源,构建起完整的产业链条。
“绿色建筑”成就宜居新城
近郊注重以生态效益创造经济效益,城市则以绿色建筑打造宜居典范。前不久,泸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明确要求,自今年8月1日起,泸州市绿色建筑、保障房建设、绿色生态城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等工程项目应率先使用绿色建材,到2020年底,新建建筑中绿色建材使用比例需达到80%,绿色建筑比例达到70%。
在泸州市国家高新区纳溪科技园,绿色建筑产业集聚示范城已完成园区规划修编,启动53.3公顷土地利用规划调整报建工作。这里将以绿色建筑产业集聚示范城为依托,扶持优势企业,整合要素资源,建成节能低碳、绿色生态型产业发展集聚示范基地。目前示范城已与成都建工拟定框架合作协议,与中铝集团、远大集团达成意向协议。“泸州建设现代绿色城镇体系,不仅要推动中心城区扩容提质,还包括县城和小城镇发展及美丽乡村建设。”泸州市有关负责人谈道。2015年,通过“多规合一”,泸州构建起中心城区、县城、重点镇、中心村、聚居点五级规划体系,统筹城乡各项要素和公共资源的均衡配置,实现全程城乡规划的全覆盖。
目前,泸州已成功创建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心城区建成32个城市公园,绿地总面积近3900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9.5平方米、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达51%,已形成“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城市格局。
四川日报记者 庞山岚 罗之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