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报|近七万人涌进城,泸州如何安顿?

2016-09-18 08:38:58来源:四川在线编辑:周洁

泸州市主城区新貌。 牟科 摄

调查

想了很久,巫李终于决定将户口转到城里。9月15日,巫李在堂妹位于泸州市江阳区华阳街道的家中,度过了进城以来第一个中秋节。这一夜,巫李有了在城市安家的感觉。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日报记者 庞山岚 罗之飏)2014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住建部等11个部委联合发文,泸州跻身我省首批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城市。近两年,泸州累计有6.7万余人像巫李一样完成从农民到市民的身份转变。

这意味着,在过去一年多时间,每个月有超过3000人源源不断挤进城市,这对于一个人口刚刚过百万的西部二级城市来说,不是一个小数目。泸州如何安顿,才能把这些“新市民”的梦想照亮?

●成本咋分担?

20亿元专项基金迎接“新市民”

世代务农的巫李,老家在泸州市纳溪区白节镇凉水村。2012年7月,巫李只身来到泸州市区闯荡,年幼的儿子只能留在老家由爷爷奶奶照顾。“那时真希望像城里人一样啊,有自己的住房和稳定的工作。”下班之后,巫李常常到泸州江边散步,两岸万家灯火让她有了定居城市的想法。

2015年8月,泸州对新型城镇化城乡差异政策进行了全面梳理,其中需增加投入的社会保障政策有8条,同时,减少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等5条政策投入。“农村户口转城镇户籍后,政府需承担人均6.7万-10万元的转移成本,在社会保障方面每人每年需多支付158元。”泸州市发展改革委调研员何朝黔介绍,试点开始后,泸州市财政局、公安局等单位进行农民市民化成本测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及维护成本是最大的开支。

7月,巫李将户口从农村迁到堂妹户头上。对于巫李这样的转移人口,泸州市规定:由政府承担其转移成本的73%,社会和企业承担17%,转移人口自身承担10%,全面放开落户限制。此外,泸州市试点开始后还设立20亿元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专项基金,用于“新市民”的义务教育、养老保险、住房保障等各项扶持。

明年,巫李打算将儿子接到城里来上学,还希望攒够钱后在城里买套房。如果愿望成真,巫李购房时可以享受每平方米400元的补贴和市政府专门针对农业转移人口的1万元安家补助。

●建设资金从哪来?

撬动社会资本超300亿元

泸州市财政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5年泸州新型城镇化试点累计投入281亿元,今年前8个月,投入已飙升至243亿元,对于这项没有国家专项资金支持的试点,泸州财政倍感压力。

全部依靠政府投入肯定不现实,钱从哪里来?

9月17日,位于江阳区的龙驰路停车场几乎“客满”。停车场于今年3月试运行,建设资金来源于全国首只停车场项目收益债券——泸州城市停车场建设项目收益专项债券。债券去年底以非公开方式面向机构投资者发行,第一期7亿元。

9月12日,泸州成功发行首期5亿元的全国首只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收益债券,这是继泸州城市停车场建设项目收益债之后,又一个通过债券融资方式进行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截至目前,泸州项目收益债和一般企业债发行累计已达106.8亿元。

民间力量源源不断地向泸州新型城镇化建设“资金池”注入活水。今年1月,泸州长江六桥及连接线工程等31个城建重点项目开工,其中PPP模式建设项目总投资达74.23亿元,占项目总投资40%。

数据显示,新型城镇化试点以来,泸州撬动社会资本已超300亿元,超过全部投融资资金的“半壁江山”。

●人往哪里去?

重点乡镇成为“主战场”

截至9月12日,泸州已完成农业人口城镇化转移6.781万人,如此多的新城镇人口将往何处去?

“并非全部涌进主城区。”泸州市发展改革委新型城镇化科副科长石娜介绍,按照功能互补、梯次衔接的新型城镇化发展体系,泸州构建起“一主(城区),四副(县城)、多点(重点乡镇)”的转移人口分布格局,“其中重点乡镇是转移农业人口主战场。”

2015年3月,合江县九支镇承担起泸州新型城镇化试点中另外一个重要主题——建制镇示范试点。几乎同时,这个备受瞩目的重点乡镇,完成领导层的变动——江阳区泰安镇原党委书记蔡宗炜调任九支镇党委书记,同时担任县委常委。副县级干部兼任乡镇党委书记,这在泸州尚属首次。

2015年底,九支镇开启了一项更大胆的改革:针对乡镇建设过程中频发的违法搭建等问题,组建15人的综合行政执法队。除了3人来自县国土和交警部门,其余全部由九支镇组建,通过将人员“上挂”到县对应部门来取得行政执法证,同时在行政执法过程中,九支镇要求至少2名以上队员同时在场。“目的在于突破当前乡镇一级政府无执法主体资格的障碍,更高效地化解乡镇建设过程中的违法问题。”蔡宗炜表示。

四川在线泸州新闻热线:0830-3776680,微信:【发现泸州】,投稿QQ:115130544@qq.com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