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不下来的“铺路人”

2020-08-14 07:50:05来源:四川日报编辑:魏杰

今日川报第3版,点击图片看原文

人物名片

陈建章

泸州市龙马潭区金龙镇西坛村六组组长

2012年9月泸州市扶贫爱心公益事业“十大爱心之星”之一,2015年泸州市扶贫开发协会“十佳爱心人士”之一。

8月8日,泸州市龙马潭区金龙镇西坛村,一户独栋楼房门口青花椒飘香,81岁的陈建章在院子里挑拣花椒。时不时,老人会在家门口张望,看看门前的水泥路,“这条通向全组的路,看着普通,却是我最大的骄傲。”

陈建章和女儿一起挑拣青花椒。

多次协调泥巴路变石子路

回忆起2000年修房子的情景,陈建章记忆犹新。当时,西坛村六组主干道是一条土路,坑洼不平,建筑材料运不到家门口,只能靠人力搬运;雨天泥泞不堪,泥浆盖到脚脖子,“恼火得很,工人穿着桶桶鞋,连夜帮我搬瓷砖。”

出行烦恼,也困扰着六组村民。

2006年,有村民找到陈建章,想修一条从村里大路到自家的石子路。陈建章和村民商量后决定:路,可以修;钱,大伙一起出。

修路开始就遇难题:路要占其中一户村民的地。“不要从我地里过。”陈建章提出换地的办法,但该户村民不愿意。为此,陈建章两天半时间里,接连三次上门做工作。“你想一下嘛,如果你要修路别人不让你过,你又作何感想嘛?”“路通了,你也可以少走点泥巴路。”

陈建章的诚心打动了该户村民,最终同意让地修路。

随后,通过政府出资、村民自筹、爱心捐助等方式,西坛村六组筹集资金近20万元,村民投工投劳开始修路。工程要结束时,资金有缺口,陈建章在已掏“份子钱”的基础上,二话没说拿出1万元补上。最后,泥巴路摇身一变,成了一条3.5公里的石子路,连接50多户人家、覆盖180多人。

多方集资石子路变水泥路

石子路带来便利,但后续维护资金却不小。“每年维护费用1万多元,小组人均要掏100元左右。”

后来,看见其他地方陆续修起水泥路,六组村民看着有些“眼红”。有村民找到陈建章说想要打水泥路。“又是修路,还要升级成水泥路,钱从哪里来?”修路又成了让陈建章头痛的问题。

“不能等钱修路,得自己找钱。”全组村民开会决定:村民筹一半,想办法筹一半。

50元、100元、200元……听说修路缺钱,陆续有村民来捐钱,他们大多曾受助于陈建章:有的被他资助过,有的被其调解过矛盾纠纷。很快,六组筹集了25万元的修路资金,陈建章还将自家3万元积蓄拿了出来。最后,大家齐心协力,到家到户的水泥路,修通了。

如今,陈建章引以为豪的水泥路成了产业路:引进种植技术后,全组青花椒亩产增至50余公斤;鱼塘从2个变7个,水产年产量从0.6万公斤增加到2.5万公斤……项目也随之而来。2018年,金龙镇唯一 一个省级项目——高效节水灌溉项目落地西坛村六组,原有提水灌溉改为自流灌溉,村民彻底告别靠天吃饭的日子。

而对于陈建章来说,多年的辛苦付出反映在一张张发黄的纸条上:上面记着他多年来的每笔捐款。“十几年来,他的捐款数额不低于70万元。”西坛村党支部副书记夏科勇说。多年的辛苦付出还体现在他不服老的劲头上,“还要带领全组村民发展特色青花椒产业,继续当好‘铺路人’。”陈建章说。(记者 魏冯 龙欣雨)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