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民生优先 发展为民 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2021-03-05 07:54:40来源:四川日报编辑:魏杰

点击图片阅读原文

2020年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大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四川南向毗邻重庆的地级市之一,过去一年泸州在医疗、社保、交通、环保等多个民生领域主动作为,以民生实事为切入点,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2020年12月18日,四川省泸州市合江白鹿至重庆市江津区塘河省际公交开行,标志着泸州全面完成2020年规划的“省际公交”开行目标。

2020年12月30日,重庆永川至四川泸州高速公路重庆段通车运营,待四川段通车,永川至泸州车程时间将缩短一半,促进永川和泸州在产业互融、人才互通等协同发展。

G8515泸荣高速公路自北向南,把重庆市荣昌片区和泸州“一线牵”,沿途优良的生态环境与现代化交通设施相辉映,勾勒出一幅绿色发展的壮美画图。牟科摄

2020年12月31日,泸州市首个跨省通办的企业成立——四川省云马装饰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通过“一窗通”系统申请在重庆市荣昌区注册,泸州市龙马潭区通过“全程网办”办理企业登记,开出泸州首张“跨省通办”企业营业执照,这也是重庆市第一张川渝互办的营业执照。

从今年1月8日起,泸州市开通西南片区跨省门诊慢特病费用直接结算业务,泸州和重庆两地异地门诊就医“跑腿”“垫资”成为历史。

□羽客

政务服务

泸渝异地门诊就医直接结算 群众不再“跑腿”“垫资”

2021年新年开始,生活在重庆、泸州两地的群众,收获一个大礼包——

1月8日,泸州开通西南片区跨省门诊慢特病(试点病种包括高血糖、糖尿病)直接结算业务,意味着泸渝两地自此实现住院、普通门诊、药店购药、门诊慢特病全方位直接结算,异地门诊就医“跑腿”“垫资”成为历史,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公共服务一体化。

异地就医结算,是两地群众的刚性需求,也是过去难以破解的难题。“不同统筹地区间的医保待遇执行标准存在较大差异。”一名知情人士透露,像门诊慢性病报销,各地报销起付点、限额和比例不同,报销病种和药品目录也存在差异,解决起来难度大。

“以前,门诊慢特病跨省异地就医费用,需由参保人现金垫付后,再回参保地报销,个人垫资压力大、报销周期长、往返奔波苦,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跨省异地居住的门诊慢特病参保群众。”泸州市医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酒城鸟瞰。 刘学懿摄

转变发生在去年11月,泸州被确定为四川省首批开展门诊慢特病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的7个市(州)之一。门诊慢特病费用跨省直接结算遵循“先备案、选定点、持卡就医”的就医结算模式,泸州结合实际,确定5家医院作为试点医院,在西南片区认定高血压、糖尿病慢病的参保人员,均可在这5家医院直接刷卡结算门诊慢特病费用,无需返回参保地报销。

泸州和重庆医疗保障部门携手探路,两地异地就医取得显著成效:截至今年2月底,泸州357家医疗机构接入跨省异地就医平台,三级定点医院接入率达100%。泸州市参保人员在重庆市住院即时结算1.36万人次,费用总额2.34亿元,门诊就医即时结算879人次,费用总额12.86万元。重庆市参保人员在泸州市住院直接结算4041人次,费用总额5511.59万元,基本实现异地就医患者在定点医院住院、门诊持卡看病,即时结算。

泸州市人民医院医保窗口正在为患者办理异地医保手续。熊光摄。

下一步,泸州将继续扩大跨省门诊、门诊慢特病费用直接结算范围和受惠人群,将更多定点医药机构纳入联网结算。今年泸州将两地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工作从大中型医院扩大到基层医院、从城市中心逐渐扩展到偏远地区,目前已在川渝滇黔毗邻地区梳理确定25家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计今年6月底前开通跨省门诊、门诊慢特病跨省直接结算等。

不仅是医疗,泸渝两地在公安、社保、教育等民生领域也在寻求“跨省通办”突破。据泸州市政务服务和非公经济发展局统计,泸州结合与群众日常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教育、社保、医疗、养老、婚育和企业登记、经营许可办理等领域,分地区精准梳理“跨省通办”事项清单,其中重庆市江北区48项、江津区65项、永川区44项、荣昌区45项、涪陵区58项。目前,泸州实现依申请办理“川渝通办”事项43711件。下一步,两地将共同努力,确保140项“跨省通办”事项和95项“川渝通办”事项按期落地落实,推进现场联办、代收代办、辅导网办等办理方式便捷化常态化。

“十四五”时期,泸州还将建设川渝两地健康城市健康村镇示范区,支持以西南医科大学及附属医院为龙头建设8个区域性医疗中心;加快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市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协同发展示范区、川渝滇黔结合部教育培训中心,与重庆毗邻地区建立“市场准入异地同标”“异地通办”便利化准入机制,试行“统一标准办一件事”。

交通运输

从多地转车到一车直达 泸渝群众出行更便捷、往来更频繁

“我在重庆永川区朱沱镇工业园区上班,以前要在云锦坐车到兆雅,再转农村客运到朱沱,车程两个多小时,费用差不多20元,现在直达公交车,车费只要8元。”家住泸州市泸县云锦镇的姜先生说。

从多地转车到一车直达,姜先生出行的改变,得益于去年8月18日“重庆永川区副中心(朱沱)至泸州市高铁东站(云锦)”省际公交开通。这是川渝首条跨省双向对开“省际公交”,惠及重庆市永川区(朱沱)至泸州市泸县(云锦)沿线3个乡镇,覆盖约25万群众。

首条川渝跨省双向对开省际公交开通,从重庆永川朱沱至泸县云锦。崔力摄。

泸渝首条“省际公交”开通后,不到4个月,两地陆续开通泸县(百和)-永川(四明)、合江(白鹿)-江津(塘河)、泸县县城-荣昌(清江)3条跨省公交,填补两地没有直达公交线路的空白,满足了两地群众出行需求,两地群众交流和贸易往来也更密切了。据泸州市交通运输局统计,截至2021年2月,4条跨省公交总客流量累计达3.1万人次,总发班3158班次。

泸州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提高办事效率、方便群众和试点先行,泸州主动同重庆衔接,建立综合协调机制。主动作为下,泸渝开通跨省公交的审批流程加快,“开通‘重庆永川区副中心(朱沱)至泸州市高铁东站(云锦)’省际公交时,双方多次现场调研,以改善两地群众出行环境为工作出发点,及时协调处理两地客运企业利益,召开面对面座谈会后及时敲定开通事宜,泸州还率先向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开通跨省公交思路,参与了川渝两地跨省城际公交线路开行相关的制度设计。”

泸州2020年最后一条双向对开“省际公交”——重庆市江津区塘河至四川省泸州市合江白鹿省际公交开通。罗松摄。

泸州市还将利用两地旅游资源,开行旅游公交专线,与电商配送融合发展,把省际公交开成老百姓的赶场车、快递车、学生车,未来力争规划开通省际公交13条,中远期开通40条。“我们还将共同培育发展预约、定制等客运服务,推进农村客运片区化经营及预约响应式服务,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鼓励多站合一、集中配送、资源共享等,为川渝两地群众提供多样化、定制化的运输服务,为推动乡村振兴保驾护航。”泸州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省际公交只是泸渝两地共享高质量运输服务的缩影。泸州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1年不仅要加快推动开行泸州与周边毗邻城市省际公交、市际公交,共同培育发展预约、定制客运服务,推动交通一卡通深化互通和便捷应用,还要积极推动重庆永川大安通用机场、泸州云龙机场、宜宾五粮液机场统筹发展与合作,协同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第三枢纽机场群、川南渝西地区国际机场群,更要强化与永川、江津港口分工协作,促进泸州港至重庆“挂港”班轮常态化运行,协同探索高品质长江水上旅游项目等。

共建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也是泸渝两地加快推进的目标。2021年,两地将加快推进渝昆高铁建设,协同谋划毗邻地区客货运铁路项目;加快泸永高速公路泸州段建设实施,协同推进G93宜泸渝高速扩容、S84重庆经叙永至筠连高速、G353合江至江津公路项目前期工作,共同谋划推动促进区域互联互通的国省干线、产业路、旅游路建设,串联产业园区、开发区、旅游景点、特色小镇,促进产港城高质量融合发展。

2021年2月1日,川南城际铁路内自泸线轨道铺通。内自泸线内江北站处,长钢轨铺轨机组正在铺轨,后方成渝高速铁路“复兴号”呼啸而过。牟科摄

“十四五”时期,泸州将努力建成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打造泸州与川渝滇黔中心城市间1至2小时交通圈;积极谋划泸州经大足至汉中铁路、川南渝西城际环线铁路、重庆至泸州沿江铁路等;力争重庆主城区至江津、永川轨道交通向泸州境内延伸;加快推进G76泸州至古蔺高速扩容、古蔺至仁怀等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探索与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重庆江北国际机场等机场的国际航线合作,打造现代化国际性区域航空枢纽。

生态环境

携手治河 共护蓝天 泸渝合奏“生态曲”

据第三方监测数据显示,2020年1-12月,国家考核断面濑溪河胡市大桥断面(入沱江)水质平均值为Ⅲ类,达到国家、省上下达的年度目标要求。

达标的背后,是泸州生态环保攻坚行动的成果,更离不开上下游联动、左右岸同治、干支流同步联防。

濑溪河发源于重庆市大足县,流经重庆市荣昌区,泸州市泸县、龙马潭区,是川渝两地协同推进水污染联防联治的重点河流。去年6月5日,四川省生态环境厅、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牵头,泸州市与重庆市大足区、荣昌区携手,在濑溪河注入沱江的交汇处举行泸州市2020年“六五环境日”主场活动,这是泸州与重庆毗邻地区第一次共同开展“六五环境日”活动。“川渝共护濑溪河”专项行动也于同日启动,进一步推动泸州、大足、荣昌在跨区域流域信息共享、联防联控、污染共治等方面深化合作。

为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建设,泸渝“亲密度”越来越高。去年6月24日,泸州与江津、荣昌、永川的生态环境部门分别签订《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框架协议》,明确合作事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平台初步形成,多次跨界河流联合整治就此展开——

2020年8月,泸渝两地开展生态环境联合执法行动。泸州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今年2月7日,大足·荣昌·泸州濑溪河流域一体化综合治理示范项目前期工作筹备会在荣昌举行,三地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局等部门相关负责人、林业专家共商濑溪河流域保护大计。

去年12月11日至23日,泸州市,重庆市江津区、永川区、荣昌区生态环境局共同抽派人员成立联合检查组,对长江干流流域、濑溪河流域、大陆溪河流域沿岸重点企业、污水处理厂等开展环境风险隐患联合检查。

去年11月25日,重庆市永川区、泸州市泸县联合开展生态环境执法检查工作,进一步推动泸永两地建立跨区域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形成保护濑溪河的工作合力。

去年8月25日至28日,川渝两地协同开展生态环境联合执法行动,联合组成4个执法检查组,分赴重庆市江津区、永川区和泸州市泸县、合江县,对24家企业开展现场执法检查帮扶。

去年6月,泸州市与重庆市永川区围绕龙溪河、大陆溪河污染开展协同治理。

跨区域、跨流域共护河流的同时,泸渝两地也积极协同治“气”。去年6月22日至24日,泸州、江津、永川首次联动帮扶工作在永川区开展,针对交界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氮氧化物及其他大气污染治理问题开展督导帮扶。自去年9月起,泸渝两地每月定期在永川、江津、泸县、合江开展川渝两地大气帮扶检查。

一系列治理行动,都是泸渝两地对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框架协议的深入落实,有效监督两地企业污染防治措施和环境风险防范措施落实情况,搭建起两地生态环境执法部门信息互动共享平台,促进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泸渝两地还有更长远的谋划。目前,两地正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开展三轮谋划,积极开展生态环保重大项目谋划。“十四五”时期,泸州还将推进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探索建立“联合河长制”“联合林长制”,开展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联合执法。

更多民生领域的谋划也提上日程:“十四五”时期,泸州将全面启动泸东新城规划建设,推进与重庆市永川区在高端装备、智能制造、职教培训和医疗卫生等领域的融合发展,与重庆市江津区在保税加工、航运贸易、现代物流等方面联动协作,推动建设毗邻地区产业合作园区;推动公共服务信息互联、标准互认、资源共享,加快实现异地入学、就业、就医、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一体化。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