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手无寸铁”到跑进“高铁时代”

2021-07-20 15:09:45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魏杰

飞驰秘诀

6月28日,绵泸高铁内自泸段开通后,泸县正酝酿并经历着一场新变化。

泸县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曾经泸县与今天的泸州城区高度重合,以码头通达著称。此后泸县县域几经变迁,1996年最后一次调整,县城搬迁至现址,曾经的“水路要冲”区位有些尴尬。进入高铁时代,泸县又因“手无寸铁”而被外界戏称为“小县城”。

如今,高铁呼啸而至,这座老县城有了不少新动作。

“高铁开通,所有游客享半价门票。”在泸县唯一收费景区玉蟾山,正在酝酿这样一场优惠活动。在泸县境内的其他景区,围绕高铁开通后的布局也在同步展开。

距泸县站30多公里的另一座高铁站——渝昆高铁入川第一站泸州东站也已经开建,围绕这座高铁站打造的泸东新城即将拔地而起。

当千年古县遇见高铁,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7月20日四川日报07版

练好内功

做强文化内涵

“坐高铁从泸州到泸县,只需要16分钟,15元。这个周末特意来体验一下‘宋代生活’。”17日上午,泸县宋代石刻博物馆,泸州市民郭睿和同伴开启了方便的同城游。

郭睿注意到了一个细节——木质长凳上就坐,待投影照在丝质帷布上,宋代女子舞姿绰绰,仿佛梦回宋代。

“这是我们为了增强游客体验感特意打造的。”泸县宋代石刻博物馆馆长梁杨说,针对高铁开通,泸县宋代石刻博物馆将立足于让文物活起来,通过“博物馆+”模式,提供多元化公共文化服务。

泸县是全国100个“千年古县”之一,高铁刚开通,景区客流增量还不明显,但围绕高铁谋划文旅升级文章早就在做。

泸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副局长王芳认为:“高铁开通,人的流动会加速来也可能加速走,要练好‘内功’,做强泸县文化内涵,不仅要留住本地人,还要吸引外地人。”

泸县有“一园二泉三湖四山十国宝”,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但资源与产品转化不畅,景点资源散、弱等现象依然存在,打造具有核心吸引力景区和产品是当务之急。

时值酷暑,AAAA级旅游景区龙桥文化生态园正在进行改造升级。“作为中国龙文化之乡,泸县的龙雕、龙桥、龙舞等元素具有独特性,然而,如何将龙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找到吸引游客、打动游客的价值点,还需要对龙元素进行深度挖掘、梳理和研究。”泸县龙桥文化生态园负责人廖斌说,“依托高铁,我们将聚焦节假日等重要节点,推出特色民俗文化活动和产品,吸引更多游客到泸县来。”

“川南城市连线织网,泸县还在谋划和绵泸高铁内自泸段的内江、自贡等沿线区县推出高铁旅游线路。”王芳还计划将泸县文旅的宣传进行前置,不只在泸县高铁站,还要在成都等高铁站宣传推介。

借好外力

小镇有了新梦想

郭武灿正装笔挺,鞋面却沾着泥点。“不好意思,我刚下乡回来。”这位“80后”是泸县云锦镇党委书记。

在云锦镇,渝昆高铁入川第一站——泸州东站已经开建,把这座川南小镇嵌入全国“八纵八横”高铁主通道,规划中的泸东新城也即将在这里拔地而起。

郭武灿介绍,对于高铁,当地干群渴望已久。云锦镇位于泸县东部,距离县城约30公里,驱车辗转需要1个小时,是一个普通的川南小镇。

求变,不少云锦人寄望于高铁。郭武灿透露,年初泸州东站开工时,云锦镇万人空巷,鞭炮声响了半天。

“未来的云锦镇,最吸引人的不会是另一个朝天门、另一条春熙路。”郭武灿表示,根据泸东新城的规划定位,结合特色优势,云锦将保持自然风光、田园风貌,建设开窗见田、推门见绿的高铁新城。

云锦镇花园村,1000亩红高粱随风摇曳,村支书张学良准备今年继续扩大规模,逐步将高粱种植面积扩大到4000亩。“还要在这里建个观景台,在那边修一条步游道进来。”穿梭于高粱地,张学良向记者描绘了未来的模样,一个寄望高铁带来新改变的愿景。

“泸县东进,想要造一个新的发展引擎。”泸县副县长甘露介绍,通过绵泸高铁,泸县城区直通成都平原,未来的泸东新城,将通过渝昆高铁直达重庆市区,形成县域经济新的支撑点,推动泸县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高铁不仅带来了人流还带来了物流资金流

园区故事

“你看,泸县站在这儿!”7月14日,在泸州市泸县经济开发区里,摊开园区平面布局图,泸县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纪工委书记胡勇指着图上的高铁站坐标,向东北方向轻轻一划,“我们现在就在这里,好近嘛。”

从经开区到绵泸高铁泸县站约4公里,开车仅需 5分钟。“高铁的开通将加速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集聚,提升园区的区位优势,企业的发展信心也大增。”胡勇介绍,在去年园区已入驻735家企业的基础上,今年将开启“大招商、招大商”模式,计划签约固定资产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30个。

胡勇的信心哪里来?

切片一:高铁帮忙谈生意

7月14日下午5时左右,气温36摄氏度,在泸县经济开发区内,四川省新康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厂区里,机器嗡嗡作响。

余游是公司的人事及行政经理。绵泸高铁内自泸段开通的第二天,泸县下了一场大雨。冒着雨,余游和同事们跑去泸县站看了看。“凑个热闹,看个稀奇,大家都来看,真的安逸,好洋气啊!”想起那天,她言语中的激动不减。

高铁的开通,让余游觉得有面子,谈客户做生意也更有信心和底气。

余游给记者算了笔账:高铁开通前,去重庆云阳拜访客户开车来回要将近一天,耗时耗力。“现在,5分钟到高铁站,就算换乘也在高铁站内,大大节约了时间。”余游说。

“面对面和供应商深入交流,一方面有助于解决他们使用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另一方面,我们的生产才能更精准,增强客户黏性。”交谈中,她定下日程,本月末去重庆拜访客户。

高铁开通让拜访从一天变成一餐的时间,余游计划“跑”得更勤,企业也在酝酿更大的发展。“最早今年下半年、最迟明年开启三期项目,计划投资11亿元,建设BOPP基材生产线3条,预计产量达10万吨,年产值约20亿元。”

切片二:高铁帮忙引企业

7月5日,泸县经开区四川欧乐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年产2000万台欧乐通讯终端项目正式投产。“预计今年实现年产值3亿元,2022年可实现满负荷生产,预计年产值可达5亿元。”落地园区发展,欧乐手机总经理冯秋宏信心满满。

回想起欧乐的招商引资过程,胡勇感叹,此前沟通过程长且反复,“一锤定音的,少不了高铁开通带来的园区区位优势提升。”

高铁的开通也正在吸引更多的“欧乐们”入驻园区。“当前,我们正在和多家上市企业洽谈。他们此前赴园区考察,正是看中了园区的区位优势和便捷交通。”经开区党工委委员、服务中心主任艾光照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高铁开通后园区吸引力的增加。

“关键对人才结构的稳定很有好处。”余游告诉记者,自2018年起,公司与四川大学高分子研究所合作,研发生产无色、无味、无毒的BOPP膜。“高铁通了,双方交流更方便,科研人员从以前一月来一次,今后可能一周来几次,这将持续为企业科研‘输血’。”

高铁开通助力园区加速落地“总部研发+生产配套”飞地招商新模式。“研发基地在成都、重庆,生产在园区的企业不少,譬如科瑞德、奇格曼等。这些企业的科研人员、主要管理层需要经常往返于成渝和泸县之间,高铁开通后,加强了研发与生产的沟通,也提升了总部(成都、重庆)对工厂(泸县)的管理。”

“还有不少成渝企业存在外迁需求,承接其制造生产,将给园区带来更多招才引智的机会。”艾光照透露,目前正在和多家企业接洽,正是抓住高铁开通让“飞地”模式变得更容易可行这一机遇。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