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酒言欢、饮食作画…… 宋代人的夜

2022-11-10 17:46:29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魏杰

四川在线消息(杨川玉 泸州频道 周梦颖)在四川泸县宋代石刻博物馆内,伎乐类石刻和侍仆类石刻,反映出了宋人的生活场景和生活习惯。

而在泸县出土的众多石刻里,有不少饮食文化题材的石刻,重现了宋人的饮食文化,也有关于伎乐方面,反映宋代时期鲜活生活的题材,石刻中有舞蹈、器乐演奏等形式的伎乐高浮雕。

宋代伎艺人:是宋人生活不可或缺的娱乐组成部分

随着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宋代的文娱活动空前繁荣,是中国古代娱乐活动的黄金时期,众多伎艺在这段时期兴盛起来,伎艺人也逐渐分化为专业的社团伎艺人和民间伎艺人。

据介绍,民间艺人是伎艺人群体中比重最大的一类,分瓦舍伎艺人和路歧伎艺人。前者在各种固定场所进行营业性演出,后者则在露天空地作场。

《武林旧事》里记载:在“游棚”之外或有路歧,不入勾栏,只在耍闹宽阔之处作场者,谓之“打野呵”。“路岐人”于街市卖艺,在宋代是很普遍的事,“路岐人”在戏艺达到相当水平后,就转入勾栏营业,而勾栏的艺人也有转入路岐行列的。“路岐人”由于同下层市民和农民较接近,而且有的还来自农村,受封建统治阶级影响较少,其表演更直爽,形式更泼辣,是瓦舍艺人吸收新鲜养分的一个来源。

勾栏。

“宋代固定演艺场所瓦舍勾栏的出现,为百戏竞技及彼此交流提供了条件,使百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伎艺形式。这就需求更多更专业的组织,并且有非常过硬的传艺水平。”四川泸县宋代石刻博物馆副馆长罗玉兰说,宋代市民阶层欣赏水平提高,对文化娱乐的需求也更多。在民间由伎艺人自发组建的社团就走入观众的视线。宋朝伎艺人是一种独特的存在,成为了宋人生活不可或缺的娱乐组成部分。

宋人饮食生活:喜爱素食文化,关注饮食健康

“夜宵生活的盛行应该是从宋朝开始的。吃夜宵是当时的一种消费时尚,夜市上,平民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消遣方式,富人则在高台开设宴席,伴着丝竹歌舞,整夜把酒言欢。”罗玉兰介绍,城市的酒楼,面朝大街,建筑宏大的重重高楼,这些情形都是宋代才开始出现的。酒楼里有吹拉弹唱的乐伎在顾客旁边伴奏助兴,桌上肴果杂陈,杯盏交错,文士围坐在一起谈笑风生、把酒言欢、饮食作画、温酒备茶,气氛热烈,颇有趣味。

目前,泸县境内共出土伎乐类石刻12件,这些石刻均为高浮雕,分为舞蹈、器乐演奏、勾栏表演等形式。演奏所涉及的器乐种类有齐鼓、扁鼓、横笛、拍板等。

“伎乐们用不同形式的表演,折射出南宋余音绕梁、莺歌燕舞的景象,展现了宋人良好的精神娱乐风貌,也为我们对南宋时期音乐舞蹈、服饰文化等研究,提供了很丰富的实物资料。”罗玉兰说,在饮食习惯上,宋朝完全区别于唐朝奢靡的山珍海味,全民喜爱素食文化。宋人时常将荤食与粗鄙联系在一起,而素食则被美化为清雅亦高尚的人格。因为在宋代人眼里,饮食健康是全民关注的问题。

比如在苏轼笔下的元修菜“润随甘泽化,暖作春泥融。始终不我负,力与粪壤同。”也能从侧面反映出宋人对美食的审美更倾向于清淡素雅。

据介绍,宋人宴会必备的三样餐具——箸瓶、止箸和渣斗。

乐伎俑。

“宋代时期,人们宴请客人,每桌都有一个箸瓶(装筷子的盛具),等待客人入席后,会有专人取出筷子递给客人,客人再将筷子搁于跟前的‘止箸’上。而‘止箸’(放筷子用的),相当于如今的‘筷枕’。在宋朝人的餐桌上吃饭,你啃剩的骨子不能直接吐在餐桌上,而是要倒入渣斗中,它是专用来盛放肉骨鱼刺等食物渣滓的用具。”罗玉兰说,时至今日,宋代的繁华已化成书页间记载的辉煌,虽经千年,不曾失落。(四川泸县宋代石刻博物馆供图)

    编辑推荐